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读图:累了眼睛“闲”了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读图:累了眼睛“闲”了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图片或图像带我们走入读图时代, 并对于传受双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在带给我们欣喜的同时,也累了我们的眼睛“闲”了我们的心。图文不可相互取代,二者应相得益彰。

【关键词】读图时代 图片 图文并茂

偶读《中国生活记忆》一书,该书以图片形式记录了从1950年至2009年中国的变迁。黑白或彩色的图片浓缩了国人60年的集体回忆。手捧着书页,“读”着每一张图片,心中不禁产生一种感触:你好,色彩!一则广告语跃入脑海。

一、“读图时代”的绚目

“读图时代”,我们被图片所包围。

打开报纸,首先进入视线的是那些引人注意的图片。“厚题薄文大图片”的编辑思想让编辑在处理稿件时会将醒目图片放置于报纸显著位置。版面上的图片往往先于文字搅动读者的感官。

打开电视,屏幕上的图像会让观众的眼睛追随着画面,电视画面的移动性让凝视变成了一件困难的事。

还有,街上随处可见的广告牌,“读图时代”,图片无处不在,色彩无处不在。

然而,“读图”并不始于我们这个时代。1926年大型画报《良友》在上海诞生。这本当时风靡全国的杂志主要以刊登图片为主。书中采用大量图片来报道各种重大事件,内容涉及人物,历史事件,地理风俗等。

《良友》创刊号封面图片的设计颇具“读图”意味。著名影星胡蝶女士手捧一把花束微笑看着读者,寓意为“胡蝶恋花图”。如果只单纯用眼睛去看,读者也许并不能看出其中的意思,只有读懂了图中的意境才能明白其中的意味。

《申报》曾创办《申报图片周刊》。该刊以刊载摄影图片为主,夹杂有少量广告,它以图片形式吸引读者。

现代社会,视觉文化渗透于社会生活之中。无论是报纸,画刊,电视等传统媒体还是网络媒体,它们都凭借其“读图”优势作用着受众的眼球。

二、“读图”是对视觉文化的一种诠释

由“看图”到“读图”,图片的解读形式在潜移默化中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在图片接受者与图片传播者的互动中,即传者与受者需要有更多的示图能力与解图能力。

读图时代,对受众而言,需要其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与审美能力,是接受过良好教育与具有一定修养的受众。同样,对摄影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摄影师在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摄影师对图片要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力与表达再现能力。

读图时代,对于文字记者来说,其任务是将文字内容演化为生动画面。摄影记者作为视觉文化传播者,他的目的并不简单地将图片刊登出来,而是要通过引人注目的图片让读者记住图片的内容,是将丰富的画面演化为感性的文字。

“5・12”汶川地震一周年之际,《南方周末》做了一个图片专版。图中有为逝者痛不欲生的幸存者,也有断瓦残垣。或黑或白,或浓或淡的色彩刺痛着读者的心。其中一幅图片让人印象深刻:在一幢倒塌的废墟上一个漂亮的玩具洋娃娃静静地躺着,嘴角微微扬起的笑容不禁让人潸然泪下。图片中,读者似乎看到一个与洋娃娃一样漂亮的小女孩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来不及带走她心爱的玩具,也来不及向爸爸妈妈说再见。记者对细节的捕捉及人性的关爱深深感动了读者。

1992年普利策特写摄影奖得主,约翰・卡普兰有一组以“21岁”为题材的摄影作品,图片以各个领域21岁青年作为背景。图片中既有享受阳光与幸福的21岁女孩玛丽,也有饱经沧桑的21岁男孩弗兰克。女孩脸上恬静的笑容与男孩额上深深的皱纹相对应。卡普兰用图片反映了美国社会各阶层不同家庭背景下青年的生活状态。通过图片,我们看到了美国社会生活,也“读”到了社会变迁带给青年人的困惑与无助。

三、读图,累了眼睛“闲”了心

我们的眼睛每天流连于各种各样的画面之中。我们努力让自己看到多一些,但最后我们会发现心灵在这种忙碌中一点点的荒芜。当我们的眼睛越来越多被身边图像所冲击,当我们的视线无法从色彩中抽身而出时,敏感的心灵对于世界的感知却在渐渐减弱,渐渐模糊。

文字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最基本的工具。它以独特的审美性锤炼着我们的思想,带给我们更多想象的空间。在这种空间里,心灵的感觉意识被训练着,强化着。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与认识,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思考与思索。“读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们对文字及其所要表达思想的领悟能力,束缚了我们对世界更深的洞察。当我们的眼睛从图片上匆匆而过时,也许就会忽视那些需要用心才能体会到的信息。

想象在文艺欣赏中有着自己重要的地位。欣赏文艺作品的过程不是视觉或听觉引起的记忆表象,它需要想象再造出文字作品的意境。图片的出现将这种意境的营造更直接,使得文艺的欣赏限于视觉化而非真正的领悟。

四、文图并进 相得益彰

随着图片表现的内容的变化,受众或悲或喜,或沉思或愤慨。但图片并不能取代文字的作用,读图时代是用图片来表达思想,而绝非是以图代文。

“图片压倒文字”是当今一些媒体的做法。他们忽略文字所起的作用而只强调图片的视觉作用,结果造成“重图轻文”的现象。

文字是图片的基础。如果没有文字作为支撑,图片可能会陷入空洞;图片是文字的表现,失去图片文字就会缺少鲜活与灵动。“读图时代”是以图片来展示文字的力量。图片是文字另一种意境的反映而不能代替文字。■

参考文献

①保罗.M.莱斯特:《视觉传播―形象载动信息》,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②张晶、周雪梅:《论审美文化》,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③陈煜:《中国生活记忆――建国60年民生往事》,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作者:新疆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08级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