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语文教学中要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语文是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工具,是重要的文化载体,是最基础的学科。语言和思维则是语文的核心。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它与人的思想感情直接联系。语文教材中很多情文并茂的佳作都反映了作者的立场观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富有很强的感染力。胡适先生说:“情感者,文学之灵魂。”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学习过程中能够与作者心相通、情相依。透过语言文字感受到作者在作品中所倾注的思想感情。“感人心者,莫先于情。”因此,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
一、深入钻研教材投入情感体验
我认为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作为导演角色,课前备课时必须潜心研究教材,深入细致的分析理解,挖掘出教材中的感情因素。如《沁园春・雪》、《荷塘月色》可以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像《回忆我的母亲》、《藤野先生》,虽然属于传记体文章,以记人为主,可是前者表达了作者由爱母亲上升到爱党、爱人民、爱民族的深厚感情。后者抒发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我觉得这些文章字字句句皆真情。教师只有亲自体验作品的深层情感,深刻领悟作者的思想,课堂教学中才能充满激情,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才能正确地、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把种种情感倾注到学生的心田里,在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中使学生得到教育。要当好一名语文教师就应该做到:用心体验以动情,以情动情来育人。
课堂教学中的感悟就是紧扣语言,通过联想和想象,将自己的人生体验参与文本的解读。让儿童的情感伴随着学习活动有一个过程,期间包含着儿童心理交流互动的进程。教师在课堂上放飞了一群蜻蜒,送上了一阵微波。孩子们的情感小河就荡漾起来了,很自然地就想找倾诉的对象。教师的共同参与更是让学生与人分享的欲望达到最高境界,感情自然流淌。如讲《背影》一文时,我要求学生反复阅读“父亲”过铁道为“我”买橘子时的一系列动作描写(“蹒跚”、“攀”、“缩”、“倾”、“探身”、“爬”等),这里不仅刻下了“父亲”饱经忧患、半生潦倒的经历,而且体现了“父亲”的慈爱之心。使“我”为之心动,热泪潸然。读完后要求学生认真去感悟关于父亲的一系列动作描写中的深层内涵,通过感悟每人写一句想对父亲说的话或者写一件想为父亲做的事。通过感悟,我们的学生不仅仅感受到这种真挚的亲子之爱,而是更加真正的体会到这篇名文所蕴涵的真精神。从而教育学生要感恩亲人、努力学习、孝敬父母、尊重师长,很好地达成了语文教学中的情感目标。
二、加大感情投资营造良好氛围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愉快喜悦的心情,容易使人的大脑形成优势的兴奋中心,有助于暂时神经联系的形成,促使人情绪高涨、思维敏捷、想象丰富、注意力集中、记忆力提高,课堂形成积极愉悦的学习氛围和良好的学习状态。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大大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指出:“扎实的掌握知识与其说靠多次的重复,不如说是靠理解、靠内部原因、靠学生的情感状态来达到的。”可见,学生良好的情感状态对于他们的学习显得多么重要。如何才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呢?我认为关键是建立一种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热爱关心学生,尊重信任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心爱护,乐于接近老师。师生心理相容,情感相通,各种教育影响才会进入学生的心田,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会因为喜欢老师而喜欢老师所教的课,实践证明一个怀有关爱学生情感和信念的教师,总会在工作中做出优异的成绩。
三、释放情感能量实现情感迁移
语文教师既要会导、又要会演。课前投人情感体验,课堂上还要能够恰当地释放情感。整节课都应该激情洋溢,表情、手势、语言都必须赋予丰富的感情。“情动于中言溢于表。”特级教师于漪说:“教学语言必须倾注充沛真挚的感情。”只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能达到教育目的。在教育过程中,还要注意学生的情感变化,及时引导调整,创造出积极的情感境界,潜移默化,实现情感迁移。情感,作为行动动力,有引起和维持行动、排除障碍的作用。学生在情感力量的推动下,积极主动的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人情。”动情的学习,情绪是高涨的,学到的知识也是牢固的。感受越深,理解也就越深。学生在美的享受、情的感染中获得满足,身心便得以健康发展。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以情动情,以情促能,以情育人。
黑格尔曾经说过:“我们简直可以断然声明,假如没有热情,世界上一切伟大的事业都不会成功。”当我们从隋感的角度来审视教育过程时,我们认识到:只有重视文本所表现的情感,语文教学才会是生动的、鲜活的、有生命力的;学生才会感受到语文的诗意和灵性;作为教师的我们才会“将路点缀的花香弥漫,使得穿花拂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挥,不觉得悲凉”!
语文教学活动其实就是作者――老师―学生三者心灵碰撞沟通的过程。最终以情感为纽带通过教师动情的教,学生动情的学,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来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