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黄自歌曲的意境美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黄自歌曲的意境美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黄自歌曲是歌词、旋律与伴奏完美结合,成功地塑造了歌曲完美的音乐艺术形象,并显示出良好的伴奏效果。本文主要从歌曲的诗意性、浪漫色彩、独立性等几个方面阐述歌曲的意境美。

关键词:黄自 歌曲 意境美

一、歌曲的诗意性

好的声乐作品具有诗意性,可让人不厌其烦的反复吟唱。黄自先生自幼喜爱唐诗宋词,以至于他在作曲时有应用古典诗词,将诗歌与旋律完美结合。他的成名代表作是《花非花》(白居易)、《峨眉山月歌》(李白)、《点绛唇.赋登楼》(王灼)、《卜算子.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感怀》(辛弃疾),这些歌曲相应的唐诗宋词谱[1]。根据诗词内容不同,将旋律和诗词声调完美结合,用于表达不同意境,如《花非花》和《卜算子》色彩清新淡雅,旋律线条柔和,而《点绛唇》和《南乡子》气势雄伟,旋律线条跌宕起伏。

二、艺术歌曲的浪漫色彩-《玫瑰三愿》

黄自先生在留学时受德国艺术歌曲的熏陶,使其抒情歌曲层次宣明,旋律线条柔美,有浪漫主义色彩。在穿着是应用印象派的和声技法,使得歌曲意境诠释得淋漓精致。他的代表着《玫瑰三愿》(龙七作词),以拟人的手法塑造了敏感多情娇羞的玫瑰,抒发自己浪漫的情怀[2]。下面主要从节奏、语气、歌曲写作技法、旋律抒情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节奏处理上,运用6/8和9/8节拍交替使用,如“烂开在碧栏杆系”变为9/8拍,语气形成对比,前面两句是短线条,此句变成了长线条。弱拍和切分节奏的运用非常独特,如“我愿那”是在弱拍上开始演唱,语气特别温婉,大家闺秀耀然纸上。节奏上还有渐慢方式rit,自由延长。“我愿那红颜常好不调谢,好叫我留住芳华”在句末让歌曲具有弱和慢的节奏,声形统一,如同作画里面的留白,让人感觉渐行渐远,去意深远。

这几种方式让歌曲意境框架勾勒得清晰有序,特别是句与句间的换气控制得当,《玫瑰三愿》把换气理解成语气的需要更加恰当。如首句“玫瑰花,玫瑰花,栏看在米栏杆下”换气跟紧,不需要大换气,而第二、三句间则稍许停顿,更能表现音乐的美感。

在曲式上,歌曲分为两段式,作曲者应用模进手法,层层递进,情绪逐渐高涨,每段作者都巧妙地设计为一场递进游戏,这种效果应归功于作词龙七先生。在意境表现上,勾勒出一幅印象派的油画,色彩绮丽。而歌曲的结束句戛然而止,没有一丝一毫的匆忙,应用顿音在停留的刹那,画面定格在“好叫我留住芳华”,让骄傲而伤感的少女形象顿时呈现在眼前。

三、钢琴伴奏的独立性

好的声乐作品需要钢琴伴奏,黄自的歌曲钢琴伴奏写的非常有价值,几乎完全可作为独立的演奏曲目,艺术价值深远[3]。他借鉴了德奥艺术歌曲的特征,在几首女声独唱曲《春思曲》、《思乡》和《玫瑰三愿》。

《春思曲》和《思乡》都由韦瀚章作词,本生歌词部分吟诵就颇有韵味,黄自先生撰写的钢琴部分丝丝入扣、旋律严谨。和声关系上应用半音、调式调性的转换、临时变化音、临时移调等,这些经常在他的作品中出现。

《玫瑰三愿》的前奏应用小提琴,如歌的倾诉,抓人心扉,伴奏织体部分应用柱式和弦和三连音交替运用,应用附点16分音符和连线,颇有一种舞步风格,如同一位少女迈着轻盈的步伐,款款而来。柱式和弦除了充分展现和声效果以外,还烘托出古典气质,一种庄重的美;三连音用在句末的拖音部分,有助于推动了音乐的流动性,在第二段同时用了柱式和弦和三连音,衬托了情绪的递进。(agitato)转至柔板(Adagio)不得不提的是歌曲的伴部分。钢琴部分起了烘托演唱的作用,尤其在一些拖音部分,钢琴部分写进了旋律,填充了演唱拖音的节拍,形成了副歌部分。前奏部分运用了钢琴和小提琴的协奏,加入小提琴是一次大胆的尝新,更加有抒情性,为歌曲带来了倾述效果。在演唱部分,钢琴伴奏织体主要用了柱式和弦,三连音,钢琴的和声部分应用二声部进行钢琴伴奏,艺术价值也是非同一般。

四、吐字声调与旋律的和谐统一《思乡》

吐字声调乐谱的音位是完全对应的,遵循了平低仄高的规律。词句具有旋律起伏得当和声韵的起伏几乎一致,且作品的开头采用了下行模进的写法,表达出层层递进的悲切、伤感的情绪,歌词表现出语气和情绪具有相似性。第一段八分休止符的巧妙应用非常符合诗歌诵读的顿逗,第二段开始运用短音符及休止符半音级进上行直接引出高潮“问落花…”,节奏的处理造成情绪渐趋激动的效果,达到词曲的高度统一,大大增强了词意的表现。此外,全曲贯穿富有特色的“歌腔”(见谱例加框处)。这个歌腔首先出现在前奏,旋律也是这个歌腔的变化重复。下句还是应用歌腔开始,形成小小的高潮,下半句朗诵性的音调“一声声道‘不如归去!’”严守了词曲的节律,使作者和读者都不受节律的拘束,像是句词压根儿就是这么唱似的。这跟黄自先生年幼喜欢唱歌和文学有关,尤其古典诗歌有关,他曾言过:“我小的时候最喜欢读白乐天的《琵琶行》,当时年幼,连字的意义都不能完全理解,更谈不到什么领略诗中深意。我喜欢他只是因为它的音节铿锵,念起来非常好听。”对诗歌的爱好,使其在青年时期得到了发展,并成为后来音乐创作中的重要因素。深厚的传统音乐文化素养和对于中国古诗词的无限情结,使他在有意无意之中给该歌烙上了吟诵的印记。

对于黄自先生的歌曲审美,虽然歌曲篇幅不大,但是内容精致,富有古典气息,且表现出了一种对自然美的关注与推崇,这种重视人与自然契合的思想,既有西方浪漫主义思想的影子,更有中国“天人合一”思想的意味。这种人文关怀悲天怜悯,不是狭隘的阶级批判,而是对生命的蕴意的探索。

参考文献

[1] 房亚红. 诗意中的“中国画”――对黄自艺术歌曲的再探讨[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10(04): 120-124.

[2] 彭蕾. 解析黄自艺术歌曲三首[J].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07(04): 188-192.

[3] 赵洪斌. 论黄自歌曲钢琴伴奏音型的分类及表现作用[J]. 毕节学院学报, 2013(05): 107-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