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消费文化决定消费差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消费文化决定消费差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做营销就是做文化,只有做足了文化功夫,营销才可能有成效。

如同许多西方人不相信中医、韩医、日医一样,一些西方企业的营销人员也不认为存在着独特的中国式消费者行为理论,他们说:麦当劳全世界都爱吃,可口可乐全世界都在喝,Levi’s牛仔裤满世界跑,“阿凡达”式的好莱坞大片世界都在看,有什么理由认为西方营销理论不能纵横全球?的确,在全球化浪潮中,人们越来越多地感受到了西方跨国公司席卷全球的霸气。然而,跨国公司在海外市场败走麦城的情景也不少见。例如今年以来,备受关注的“谷歌考虑退出中国”事件,很大程度上与其上百亿的中国市场投资多年未见成效有关。作为全球性的搜索引擎,谷歌在纵横全球的同时却输给了中国土生土长的百度,这不是偶然,对中国消费文化的秉性缺少深刻领悟注定谷歌在开战的第一回合就处在了下风。例如,在满足国人的信息搜索习惯方面,谷歌显然不像百度那么贴心,这使得网友间流传着一句顺口溜:外事不决问谷歌,内事不决问百度。对于一个中国消费者,是外事多还是内事多,这是不言而喻的。另外,谷歌备受西方人喜爱的简简单单的页面,在中国人看来似乎是冷冷清清了一些。对此,把中国本土三大门户网站“新浪”、“搜狐”、“网易”的首页与英文雅虎的首页进行对比,你会有一个惊人的相似发现,中国本土的门户网站内容五花八门、五颜六色,而英文雅虎网站则显得简单明了、干干净净。然而,有趣的是,如果你看看中文雅虎,会发现其首页与中国本土网站毫无二致,一样在罗列重要国际国内时事新闻的同时,充斥着各式各样的娱乐八卦新闻、家居生活杂谈。这说明,雅虎已经意识到了中国人的网络消费文化与西方人截然不同,中国人更喜欢热热闹闹的画面。这种差异如同中式婚礼要吹吹打打,西式婚礼要庄重肃穆;吃中餐要大呼小叫、猜拳行令,吃西餐则轻言细语、浅尝辄止。

对于营销人员而言,在文化差异迥然的消费市场开展营销工作,其难度显然远远大于开拓单一消费文化的市场,这意味着以往积累的许多营销经验在新的文化环境中可能全无用处,甚至还可能成为束缚创新思维的累赘。拥有全球最多人口的中国消费市场有着自身特有的几千年的悠久文化,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及影响力可能大大超出外国公司的想象。这可以从近年国家和全民对中国传统节日的重视、成人礼等传统仪式的复兴中窥见一斑。

要理解中国消费行为,必须先明了中国消费文化。因为,人们的消费行为总在有意无意间打上了社会文化的烙印。通常,有什么样的文化环境,就有什么样的消费行为。因此,可以说,消费文化秉性决定消费差异。西方人要了解中国文化,实为不易,并非是能够说几个中国成语就能达标的。

要理解中国消费文化,必须先领悟中国的根文化。中国营销大师卢泰宏教授认为,中国在世界历史上几千年经久不衰、长期稳定的社会结构,不被外来文化吞没而能融合外来文化,源于中国文化重视生命、民族、社会价值的延续基因,这种基因就是根文化。中国根文化的源头主要有3条脉络:佛教、道教、儒学(儒教),这3种教学以西方人不可思议的方式相安无事地融为一体,即使今天,在中国许多地方还保留着一些古建筑,其建筑风格中同时包含了佛教、道教和儒学文化元素。中国社会几乎没有宗教冲突,根本原因在于中国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性,这种包容性被清末民初的国学大师辜鸿铭称之为“博大”,如果采用既符合传统又与时代合拍的说法,则可以称之为“和”。可见,今天我们所倡导的“和谐管理”、“和谐社会”都有潜在的扎扎实实的文化根源。如果用“和”的哲学理念来分析前面介绍的中国本土门户网站与西方门户网站的差异,我们就不难理解,正是由于中国消费者的包容性,人们可以接受一个网站页面同时包括了时事新闻、汽车地产信息、军事频道、娱乐爆料、美食、护肤、教育、求职、广告等众多让人眼花缭乱的资讯,而这对于讲究秩序的西方消费者是不堪忍受的。

或许有人会质疑,随时全球化向纵深方向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的声音会不会越来越弱?对此,我们今年完成一个相关调研(见图1),通过调查北京、上海、深圳、广州、重庆、郑州、安阳等大、中、小城市的910名消费者,统计研究发现,从改革开放至今的30年来,中国消费者的个人主义倾向呈明显上升趋势,越年轻的消费世代其个人主义价值倾向越为突出,“90后”的消费者具有最高得分,达到了4.93分(最高分为7)。与之并不矛盾的还有,“90后”这一代同样具有最高的集体主义价值取向(得分为5,02),甚至超过了其父辈“60后”。“70后”消费者由于成长期处于中国社会改革开放初,突如其来的西方文化使其集体主义价值观比“60后”略有下降,但对西方文化的正视使得“80后”和“90后”世代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得以向传统水平回归。总体上看,集体主义价值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沉淀的结果,从孟子的“达则兼济天下”,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乃至当代共建“和谐社会”的理想等主张,都是集体主义价值得以代际传承的表征。

考察消费文化除了可以从时间向度上着手,还可以从空间上加以研究,其营销意义显得更为突出。中国20世纪80年代开始改革开放之初,有爱尔兰商人把具有其民族风情的帽子带到中国市场销售,结果发现一顶帽子也卖不出去,原因是他们所喜爱的这种充满民族风情的帽子全部是环保色的,显然,他们对“绿帽子”在中国文化中所具有的特殊内涵一无所知。聪明的商家在开展跨国营销时必先调查与自身产品及经营活动休戚相关的消费文化,例如,飞利浦公司发现日本人的厨房比较小,便缩短了咖啡壶的尺寸;日本人的手掌比较小,便缩小了剃须刀的尺寸。市场营销工作与自然科学管理工作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的一些方法和策略在某种文化环境中行之有效,但放在另一种文化环境中,则可能全然无效。例如,佳洁士牙膏在墨西哥使用美国式的广告推销失败,原因是墨西哥人根本不相信或根本不考虑预防龋齿的好处。

如果说跨国界的消费文化差异可能被忽略,那么一国范围内部的消费文化差异就更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了。事实上,以往的研究已经证明,在像中国这样幅员辽阔的国度,同一国界内的区域消费差异是显著存在的。不说饮食文化,单说语言文化,中国几乎每一个省都有自己的方言,甚至同一个省的不同城市也有不同的语言(例如广东省有广州白话、客家话、潮州话等)。当推销员用消费者所熟悉的语言进行沟通时,可以提高其销售说服力,语言文化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远不止于此。2010年我们对四川话版广告、粤语版广告以及普通话

版广告的传播效力开展了一项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本地消费者在广告整体态度和广告认知、广告情感上对方言广告的评价要显著高于普通话广告;而外地消费者则对标准语言广告的评价显著高于方言广告。这意味着,对于外来人口较少的地区,区域性广告采用当地方言配音更能取得消费者的好感,而对于像深圳这样外来人口聚集的地区,区域性广告适宜采用普通话配音广告。此外,研究还发现,中层和下层社会经济地位的本地消费者对更加通俗的方言广告在整体态度以及广告认知和广告情感上均显著高于普通话广告,而上层的本地消费者则感觉无所谓,没有特别的偏好倾向。这也意味着,方言广告对于大众性消费品似乎更为有效,而对于奢侈性消费品其效果不能期望太高。

开展跨文化营销工作对营销人员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最大的难点在于深入、全面地了解当地消费文化。由于不了解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消费文化,我国一些家电企业因为在当地销售的冰箱等家电尺寸太大,竟然无法通过消费者的家门口。

有志于开拓海外市场的中国企业,确实应当认认真真搜集当地的消费文化情报。

我们不说远的欧美市场,即使是同为“金砖四国”的近邻印度,其消费文化差异带来的营销难度也会让不少企业望而却步。印度大约有30个邦(类似中国的省),拥有18种官方语言,英语是唯一通用的语言,每个邦有自己的语言文字、电台报纸、法律以及传统节日,货物跨邦运输需要缴纳3%~4%的跨邦税,全国仍然保留着种姓等级制度。有的印度人把牛当神,有的印度人则把老鼠当神,还有的印度人信奉佛教或基督教等。总之,这是一个种族、宗教文化比中国更为复杂的国度,你只要想象一下连在墙上做广告也要交税,保准得让偏爱墙体广告的营销人员头大。从1999年开始,长虹、康佳、TCL、海尔等家电企业开始挥师印度市场,然而,终因对当地消费文化缺少准确把握,最终黯然退出。2004年,TCL再度进军印度市场,开始了雪耻之战。在开始几年,TCL汲取了教训,通过密切联合当地经销商,避开韩国品牌强攻的大城市,重点进攻三线市场,初步站稳脚跟。然而,遗憾的是,最近几年海外营销骨干陆陆续续离职,新进员工短期无法适应新的文化环境,市场开拓不能保持扩张态势,最终只能逐步收缩为目前的品牌制。其实,当企业在陌生的消费文化环境中开展营销活动时,采用品牌制等初级海外市场营销模式不失为一种稳健的战略。事实上,许多跨国公司在进入新的消费文化市场时,并不是一开始就采取高举高打的策略,而是使用品牌制等模式“摸着石头过河”。只有当企业已充分熟悉了目标海外市场的消费文化,并且拥有了一支经验成熟的海外营销队伍,才有可能开展直接、正面的大规模营销攻势。

“迎难而上”是营销人员必备的一种基本素养,相信跨文化营销的难题吓不倒聪明、果敢的中国营销人。然而,谋定而后动,当是营销不败之首要准则。这里的谋定,自然是指认认真真学文化,仔仔细细做研究了。只有真正了解消费者、尊重消费者的企业,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关于文章开头谈及的谷歌事件,这里引用一点数据说明消费者的反应:环球网对19234名中国网友的调查显示,对于“你如何看待谷歌可能退出中国”这一问题,87.28%的网友表示“无所谓”,只有12.72%的网友表示“很可惜”。这再次说明,不尊重当地文化的企业难以得到消费者的认同。对此,谷歌似乎真的应该仔仔细细考虑一下了。

“其实,当企业在陌生的消费文化环境中开展营销活动时,采用品牌制等初级海外市场营销模式不失为一种稳健的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