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九零后”来袭!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九零后”来袭!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C0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45-01

随着近几届新生的入校,我们的耳边听到越来越多关于“九零后”的话题。不时地就会有人感叹——

“现在的孩子,真是不得了!” ;“我们想法很正常啊,是你们OUT了!”

“现在他们做事都好随性的” ;“我们有判断和选择的自由!”

“这孩子怎么就这么不懂事呢?!” ;“我们懂的可不少哦。”

针锋相对,可见一斑。面对这种局面,我们不得不提起十二分的精神来正视一个问题——九零后来袭

“九零后”是改革后“信息时代”的优先体验者。没有经历过动荡和困难时期,他们主张独立开放,追求新潮事物、成功的事业与高质量的生活。对于亲情观念、礼貌规矩、人际交往都有自己的一套价值观,而这也是父辈们最担忧的地方。无论如何,“90后”的问题绝不能孤立地从他们身上去找解决办法。这是环境造就的一代人,社会、学校和家长在沟通与引导上所面临的巨大考验也是我们的教育责任。“九零后”呈现给我们的最大冲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每一个人都很有“个性”

现在的“九零后”,无处不想标榜自己的“个性”,所以“各种文字”、“各种文体”、“各种说话”都各领小半年。

“火星文”,伱甪濄莈錒?!

“亲,‘淘宝体’你总该听说过吧?很好用的哦,亲!”

“不会吧,这些你都没听说过?!尼玛呀,你是不是‘九零后’啊!!!!!!现在哪还有地球人不用‘咆哮体’的?!你说有木有?!!!!!!!”

总而言之,“九零后”们在寻求“非主流”的大道上真的是“霸气侧露”,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他们追求个性的手段可谓无所不用其极,从写字、说话到拍照等各种生活细节都力求做到“你不惊吓,我想死”的地步。除了“八零后”的老疯子们还成天屁颠儿屁颠儿地陪他们玩会儿,“六零”“七零”的爹妈们可能早就嗤之以鼻或是暴血管了。“九零后”的“个性”可以说是极端自我的终极表现,但这种“个性”的形成绝对是和社会现实脱不开关系的。

从小就被捧为家庭的中心,父母和学校也偏重的是个性化教育,这让他们的自我意识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激发。小时候的“八零后”,被问到:“让妈妈再给生个小弟弟(或妹妹)好不好啊?”很多“八零后”都乐呵呵地回答:“好啊!这样我就可以带着他(她)玩了。”“九零后”的小不点们对于这个问题那是非常警觉,果断Say No。

“八零后”生活在一个政策性的“特宝儿”时代,那时的物质生活远不及“九零后”的多彩。但现在的孩子们可以在没有玩伴的情况下仍有很多事情可干,很多东西可学。这就导致了我们现在面临的一些“九零后”现象,诸如,团队合作度不高,缺少社会礼仪的概念,亲情互动不够,过分关注自我体验等情况。在我们指责或教育“九零后”之前,我们可否反思一下:父母师长们有没有让他们寻找过自己与别人的共性,而不是一味强调个性?是否有教他们在努力争取当“领导”的同时,也学习扮演一个合作者?是不是常常只想着让他们知道“爸妈很爱你”,却忘了教他们在施与爱的同时也可以收获喜悦?

我们一直都在告诉他们自己与众不同,可我们也一直忘了让他们明白什么样的“与众不同”,才是被大家称道的。当他们“自学成才”,以为特立独行就是“个性”,不听老人言就是“个性”,不按社会道德常理出牌就是“个性”时,我们的指责变得那么无力,甚至成为了他们标榜自己“个性”的资质证明。所以,用事实说话,用平常心去教育,可能是我们对“九零后”最好的补课。

二、对“责任感”认识不足

可能正是因为太过于关注“个性”,所以“九零后”比较关心自己在同龄人眼里的生活状态,是不是“自由”、“潇洒”、“爱自己”的。因为他们认为最有“个性”的事情就是活出自我。因此,我们就会常听到很多用人单位的老板报怨“前天还上班上得好好的,一声不响就辞职了。”在求职面试时,也有不少人只大谈兴趣爱好和薪资要求,却说不出自己能为企业贡献出什么来获取报酬。那些让师长们头疼的“九零后”中,大部分都没有意识到“责任”为何物。只对回报有要求,却忽略回报前的付出过程。没有付出当然就没有“责任”存在了。所以,当我们抱怨他们因为“早上起不了床”而辞职,或是出现不良后果而不愿承担的时候,我们不妨扪心自问:从小给过他们认清责任,承担责任的学习机会吗?

在这点上,我们的家长和学校都至少可以做到一点:给孩子学习选择,并承担自己的选择所带来的后果的机会。所以,我们要言出必行,有明确的制度或是行为标准来让孩子们执行。绝不是只鼓励他们活得快乐,却不提醒他们快乐也是要付出努力和代价的。

三、 “目标”设定两极化。

小时候,常常会被问,“长大了想干什么啊?”。孩子的理想可能都很天马行空或是远大无比。诸如因为爱吃零食,而想开个杂货铺;因为制服很帅,而想当警察之类的。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理想会慢慢根据自己的能力或实际而扎根于现实。基本上在大学期间,自己的职业目标是已经确立了的。可我们现在接触到的学生,在回答同样的问题时,基本上可以概括为两类答案——“打算积累几年经验,就自己当老板。”;“我没什么理想,混着呗,反正家里也不少我这口饭。”基本上他们多不需要为家里的生计承担太多担子,所以找工作的压力基本上来源于自我价值的实现和是否工作快乐。这也是他们频繁跳槽和想自主创业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个现象可能是坏事(对于工作环境的要求过于理想化,对职业能力的定位不准,形成心理落差,丧失斗志),也可能是好事(他们可以利用年轻的优势,不断尝试和积累经验,找到喜欢并适合自己的工作)。从往届学生的反馈情况来看,实习的工作体验对他们的触动还是比较大的,有部分学生能通过实习找到自己的职业方向。所以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可以更多些脚踏实地,一步步积累成长的引导,而不是盲从于这个浮燥的社会。例如实习实践课程的考核落实。

总而言之,“九零后”只是个时代的标签,但这不应该成为教育的标签。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应该是适用于任何不同时代的教育本质。所以,“九零后”来袭,需要我们一起面对。只有师生的互动,才能相互了解,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才能共同去适应社会,创造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