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陈敏:个子最低 调度世界海拔最高铁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陈敏:个子最低 调度世界海拔最高铁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全路第一个指挥调度海拔最高的铁路,全路最年轻的总调度。”青藏铁路公司的同仁这样评价和赞许青藏铁路调度所主任、总调度 长陈敏

“我自己加了一条:个子最低,指挥和调度世界海拔最高铁路。”陈敏幽默地补充。

瘦小的个头,清秀的面庞,快捷的语速,精确的表述,坚定的眼神,这是记者眼前的陈敏。2006年6月,他作为铁道部工作组成员来 到西宁协调青藏铁路的运营工作。就在铁路即将通车前夕,他被任命担任青藏铁路调度所主任、总调度长。当时的陈敏,33岁。

“这是我根本没有想到的!”陈敏对记者说。

当时,他身后是一个刚刚调入北京、尚未安顿的家;身上,揣着已经办好的护照和签证――作为铁道部客运调度指挥系统研发建设项 目的主要成员,他正准备赴国外考察和学习世界最先进的客运专线的调度和管理。

“让我担任青藏铁路的总调度,这是领导对我的信任。与其说是任命,不如说是军令,我必须服从。指挥和调度世界海拔最高的铁路 ,无经验可循,青藏铁路使用的是世界先进的机车设施、线路监控、通信设备及控制、管理、组织模式等,都是我过去没有接触过的 ,对于我来说,是全新的、更大的挑战。”

就这样,本来在通车后准备返京的陈敏留在了青藏高原。2006年7月1日,首列由北京开往拉萨的青藏铁路列车经过西宁站,陈敏在紧 张的调度指挥之余赶到车站站台,以这趟具有特别意义的列车为背景拍了一张照片。从此,他与这条世界海拔最高的铁路联系在了一 起,他把手机铃声换成了歌曲《天路》。

记者随陈敏来到青藏铁路行车指挥控制中心,巨大的电子显示屏上,精确显示出昆仑山垭口、沱沱河、唐古拉山垭口、那曲、当雄等 青藏铁路沿线路段及各站的即时信息,甚至各个站机房的温度、灰尘情况都一目了然。

陈敏告诉记者,每天早上6点多,他便来到这个控制中心,了解前一天夜里整个线路的运行情况,并调阅当日青藏铁路沿线的各种气 象资料及相关信息,据此对当日的全线运行进行安排部署。先进、完善的现代化调度设施,使青藏铁路沿线的细节清楚无误地显示在 电子监控屏幕上,如遇到大风,52个监测点将发出警告;如遇大雪,每一组高原道岔都配备了先进融雪装置;如发生电路、通信故障 ,多套备用冗余系统将保证供电、通信的万无一失。但是,过去的一年,陈敏都在高度紧张中度过。“一天24小时,我的脑神经随着 列车一起运行在青藏线上。”他说。

“雨、雪、低温,尤其是到了极限温度,都可能对我们的设备造成影响,对所有可能造成影响的因素,我都要提前作出预案。比如, 下雪了,我要根据雪量的情况控制列车的运行速度,并决定启动各种应急预案。青藏铁路在高原地带的大多数车站是无人看守的,行 驶的区域许多是无人区,这本身就是极大的挑战,一旦发生问题,救援十分困难,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救援,空无一人、条件恶劣的高 原环境将对旅客的心理造成很大影响。尽管我们的列车设施可以充分保障旅客安全,但必须作好各种预案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寒冬大雪之时,陈敏多次坐在车头上前往唐古拉,现场了解线路、环境、运行的变化情况,包括司乘人员的身体、工作状况,都在他 的掌握中。

“‘世界一流、畅通无阻’的工作目标,决定了我必须这样做。”陈敏说。一年过去,青藏铁路安然度过第一个春夏秋冬,全线保持 安全畅通,没有发生严重行车责任事故,青藏铁路累积发送旅客260多万人次,货物1300多万吨,旅客列车正点率达99.9%。

“我和青藏铁路全体员工走过了这不平凡的一年,很不容易,也很欣慰。”陈敏表示,这一年中,他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新的理解。

“调度员每天要做的工作就是使不同速度的列车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内以最快的速度运行而不发生冲突,这本身就是非常复杂、很 具挑战性的事情。任何一个细微的变化将产生不同的结果,结果的不同将直接影响效益。比如,为了最大限度地挖掘青藏铁路的发展 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青藏铁路的辐射作用,我们对青藏线的运输组织方式进行了调整,在机车、车辆都没有增加的情况下,每天装 车比去年多了210辆。这直接带来运输总量的增加,运输总量的增加直接影响到地方经济的发展。”

“这一年,你个人最大感受是什么?”记者问。

陈敏思考了一会儿说:“青藏高原,对于我来说,已经不只是地理概念。我感到了青藏铁路总调度的光荣和豪迈。我是一个从基层 起步的铁路工作者,无论是18岁时当一个小站扳道工,还是20岁时成为京广线区域段年轻的调度员,27岁参与中国铁路调度的信息化 改造工程,以及今日受命指挥调度世界海拔最高的铁路运行,我成长的每一步都与祖国的现代化发展、进步联系在一起,能够服务于 祖国的发展、进步,我感到了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而且,我深深感到,作为一个当代中国青年,需要激情与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