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北漂族攻略:稳稳前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北漂族攻略:稳稳前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坐在宽敞明亮的办公室,活跃在激情澎湃的工作氛围中,拥有一份可供优雅从容生活的薪水以及一个幸福温暖的家――这是许多人的典型性梦想,也是我的。七年前,当我怀揣着普通高校本科毕业证书投入到浩瀚的在京求职大军中,我不敢去想实现这个梦想需要多长时间。七年后,梦想成为了现实,北漂一族在首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这个时间不短也不长。

我不是天才,也没把自己当人才,我的职场里没有风起云涌的传奇,我只是一个按部就班的理工生,像编程一样编写着自己的前程,就连骄傲都很朴实:三十而立,我做到了!我的人生普通得流畅,普通得稳固,普通得踏实。也许,正因为这样,这份普通反而成了大众最具参考价值的样本。它不是故事,而是攻略

攻略一:毕业了,先定位

2004年,我大学毕业了,面对北京各大名校毕业生的激烈竞争,我迷茫过几秒。找工作要准备什么?所有大学毕业生百分之百会回答你:求职简历。没错,七年前的我确实精心准备了一份简历,可上面的内容如今早已不记得了。记忆犹新的是我曾在一张白纸上认真罗列过自己求职的优、劣势――我记得上面的每一个字,因为后来我才意识到真正帮我找到第一份工作的不是简历而是它。那是我为自己的职场人生设定的最初目标――

主要优势:熟练掌握一门编程语言(PHP);善于分析问题并具有解决问题的动手能力;认真踏实的工作态度。

主要劣势:一块并不起眼的“敲门砖”(普通高校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证书);缺乏工作经验。

通过对自己求职优劣势的分析,我更明白自己要的是什么。于是,我为自己设定了职场初级目标、中级目标等阶段性目标,并粗略制定了实现阶段性目标的策略方针。

在接下来的找工作过程中,我主要把目标锁定在有一定规模的国内中小型公司。因为,这类公司更看重实际能力,对“敲门砖”的要求并不是很高,而且公司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其业务流程相对合理,技术方面也相对成熟,对于自认为实际操作能力比较强,但没什么实际工作经验的我非常合适。实践证明,我当时的想法是有道理的。一个星期后,我找到了一份比较满意的工作。

攻略二:先去小公司攒经验值

初入职场,公司里的那些“老人”们多少有点轻视我们这些初出茅庐的应届毕业生,项目经理都不敢派大一点的任务给我,害怕因此而拖延了项目进度。在连续独立地完成了两个小项目后,项目经理觉得我技术能力还可以,这才让我参与一个较大型的项目。

对于一个刚毕业的理工科学生来说,最容易犯的一个毛病是做事的时候眼睛只看到眼前的“事”,把主要精力都专注于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遇到的一个个技术问题,却很少去想到“思维方法”这个最重要的问题。很快,实际工作就给我上了一课。

当时,我参加的一个项目是为翻译公司开发一套OA(办公自动化)系统。项目之初,我们制订了一个“完美”的开发计划。一开始进行得很顺利,但是越到后面发现难度越来越大――

这项工作好比你要煮一顿饭,却发现得先做一口锅,而为了做这口锅,你又必须先去开矿、炼铁……照这么做下去,代价实在太大了。正当大家卡在那里苦思冥想却又一筹莫展时,老总介入了。他检查了整个开发计划和过程,找到了问题所在,我们便不再纠结于眼前的种种困难,而是翻回头去,对当初的那个设想重新构思,作了必要的简化。从这个地方重新开始,后面的工作顺利得让我自己都感到惊讶。

事后的一次会议上,老总对我们说,做事的时候要养成“PDCA”的思维习惯,也就是“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视)-ADJUST(调整)”:制定计划后,首先要去做,因为不去做的话,光靠想和讨论往往很难发现计划中“潜伏”的BUG;但同时,在执行中又不能把计划看作是“死”的、不可更改的东西,而要在执行过程中随时发现问题,检讨问题,不断调整和“刷新”原计划,以保证目标的实现。

这个在大学的编程课上学不到的“PDCA”方法,一直到现在都让我受益匪浅。

在公司工作一年后,我发现呆在目前的公司已经不再适合我了。首先,公司毕竟是中小型的,资源和工作平台相对有限,已无法满足自己发展的需求。其次,因公司自身的原因许多业务停滞不前。而对于我本人而言,初步目标已经达成了,工作经验有了一定的积累,技术方面与社会关系处理方面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基于此,我开始着手对自己进行升级改造。

攻略三:再去大公司掌握核心技术

从第一家公司辞职后,我主要瞄准国内外大型上市公司。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敲门砖”已变得不再那么重要了,而这些大型公司毋庸置疑都具有更成熟的工作环境以及更广阔的工作前景。在经历了多次的面试后,我被一家大型的国外上市公司录用了。

大公司毕竟不一样,第一次去参加笔试那天,发现走进这家知名公司的大门竟然需要登记身份证!不知是天冷还是紧张,我出来的时候,发现自己的两条腿还在不停地打颤。

被录用后的兴奋劲还没过去,接踵而来的却是三个字:不适应。

首先,我在原先那家公司的时候,因为人少,每个人都要成为“多面手”,本以为到了大公司,舞台会更大,却没想到这里每个人都有明确的分工,你只被要求做好流程中某一个环节的工作就够了,打交道的也只有你的顶头上司。这种感觉……怎么说呢,就好比,原先自己是小机器上的一个大零件,现在则变成了大机器上的一个小零件。进了大公司,自己的世界却好像变得更小。第二个“不适应”,是突然发现周围“牛人”遍地,原本自以为已经是业内“熟练工”的我,却总是有意无意间听到他们在谈论一些我听不懂的名词术语。这让我感到压力很大。然而转机出现了:有一次我在开发一个数据分析软件的时候遇到一个问题,无奈之下,我试着向坐在我对面的一个同事求助,他在网上给我发来短短的一行命令。我一试,居然成了!原来可以这么简单!

后来我仔细研究了一下这行命令,发现它妙趣无穷,可以用来很方便地解决许多我以前认为很棘手的问题。这种感觉就像是航海家发现了一个新大陆,实在太有趣了。

我渐渐意识到,大公司里每个人各司其职,对自己本职的一块东西就可以有更深入、更专业的了解。从这以后,我利用各种机会,向“牛人”们虚心请教,知识面不断拓展,掌握了更多核心技术。

对一个职场中人来说,大型公司最大的优势就是资源丰富,各种人才、知识和经验汇集在这里,你的舞台有多大,完全取决于你是满足于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还是更加积极地去听,去看,去问,去学习。

对公司主要产品熟悉一段时间后,我遇到了一次很好的机会,被安排与另外两名同事一起用C语言开发一个大型数据分析软件。由于以前我一直使用PHP编程语言,对C语言的使用并不得心应手,无奈之下,只得利用业余时间仔细研究C语言开发以及算法的分析与设计。虽然每天都很累,但是日子过得很充实,那段日子也是我技能提升最快的时候,很多很好的算法也都是在那段时间想出来的。我与另外两名同事对于软件开发都是由衷的热爱,大家在一起合作相当愉快,常常会为用什么样的算法更有效而争论得面红耳赤。在没有拖延项目进度的前提下,我们高质量地完成了任务,并在公司内部进行了有效的推广,赢得了一致的好评。公司很看重这个项目,将产品二次优化的重任压在了我的肩上,产品二次优化做得很成功,产品未来的规划书也得到了公司领导的认可,我的职业生涯由此转变,从原来的软件开发工程师逐渐走上了管理岗位。

攻略四:抓住机会,学做管理

对于我个人而言,做管理意味着更多的挑战。做研发工程师的时候常常都是考虑技术方面的问题,更看重细节。而做管理则需要从大的方向把握,从项目进度到人员调配,各个环节都需要考虑到。

刚刚从一个研发工程师走上项目管理岗位时,我其实是很放心地把任务交给手下的员工去做的。但是当发现他们的工作成果不能让我满意,而再三修改后仍然不满意的时候,我的“技术员本能”发作了――干脆自己拿来做。说实话,每个项目经理都是从比较优秀的研发工程师提拔上来的,技术水平自然要比普通的工程师好一点,那些技术开发方面的工作,自己做反而比组织、指导手下人去做更省心一点。一来二去,我成了自己组里面所有项目开发的主力,而其他员工只能打打下手。

这样的状况持续了一段时间以后,我尝到了苦果:一个上级领导非常重视的项目没有如期完成,我被狠狠地批了一顿。这让我又郁闷又委屈――那段时间我忙得几乎牺牲了自己所有的业余时间,我尽力了,我不可能做得更好了!

痛苦中,我在想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我猛然发现,在我这个项目组里,作为“领导”的我常常是一个人在空荡荡的办公室里加班到深夜十一二点,而我的员工却都是5点钟一到就准时打卡下班。而我同时也发现,那些起先让我不满意的员工,其实很多工作都完成得挺出色的,只是我一开始的不信任、不放心,让他们失去了更多的表现机会和更大的成长空间……

在学做管理期间,我看了很多管理类的书,公司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些相关培训,比如卡内基培训等等。逐渐地,我的思维从技术角度转化到了管理角度。

攻略五:学会满足,也要上进

闹钟在清晨6点准时响起。拉开窗帘,迎接阳光。

9点钟,工作时间开始了。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那只木头做的小猫在电脑前摆放好――它是同事从泰国带回来的,大家都说它的眼神像极了我年幼的儿子,我就每天把它摆成看电脑状,陪我一起工作。

我打开邮箱,查看每个项目的进度汇报和各部门的意见反馈,心里规划一下这一天的工作。通常总是要召集项目组的同事一起开个会,每个人都说说自己的工作进展,讨论一下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

各项业绩数据是必须要关心的。每当看到它们“冉冉上升”时,心里涌起的成就感总会把之前付出的辛苦一扫而光;要是看到它们“摇摇欲坠”,我知道我必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因为那是一个“战斗”的信号。

有时我会和年轻的同事聊聊天,用自己的经验,建议他可以加强一下哪方面的学习,向他推荐几本书,因为我也是这样成长起来的。

紧张工作的间隙,我也会到我们的工作群上去看看,说几句话,那里不仅有业务讨论,更不乏善意的玩笑和同事之间的小“八卦”。

时间在忙碌中流逝。有时会回想起这过去的七年,我付出了努力,也得到了回报,在北京这个什么都贵的城市里立住了脚。

最初的梦想都已实现。接下来,就是向更高的目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