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猪场常用驱虫药物及驱虫模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猪场常用驱虫药物及驱虫模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在猪场中,与免疫接种相比较而言,驱虫保健所起到的作用也是很重要的。而在大型的和规范化化的防疫体系中,对生物安全体系的保证和猪群健康水平的维持起到主要作用的一项措施是如何合理而有效地驱虫。

[关键词] 猪场 驱虫 药物 模式

[中图分类号] S858.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3)03-0197-01

在规模化的猪场中,我们很常见的寄生虫种类主要有下列几种:猪结节虫、猪蛔虫、猪鞭虫和猪球虫、弓形体以及猪疥螨等,还有肺丝虫、肾虫和类圆线虫等在估计会在少数猪场中会看到,而除去这些则很少发生其他种类的寄生虫。现在的农户大多数都是在规模化高密度条件饲养下,生产受到寄生虫病的影响越来越明显,虽然有的时候发生轻微的感染,但那也会造成很大程度上的损失,在这里面包含降低的饲料利用率的和持续减少的生长速度,我们都知道蛔虫、鞭虫等这类体内寄生虫会对内脏和机体免疫系统的产生严重的损害,最后导致的最终结果是下降的经济效益。在这里都是很多隐性的损失,都值得我们去重新认识这个问题。

一、常用驱虫药物

1.有机磷酸酯类

低毒有机磷化合物常常在驱虫中发挥它的效果,这些药物主要有敌敌畏、敌百虫、萘肽磷、哈罗松、蝇毒磷等,而在大型猪场中适用范围最广的应该是敌百虫。对存在于消化道内的很多线虫和吸虫,还有体外的寄生虫,敌百虫的效果都很明显,因此它是一种广谱驱虫药剂。在虫体内与胆碱酯酶结合,进而导致乙酰胆碱的蓄积,这才是敌百虫真正地驱虫机理,当药剂发生作用时,在虫体肌肉上出现的是兴奋和痉挛状态,最后的结果是麻痹直至死亡。

2.咪唑噻唑类

左旋咪唑和噻咪唑是咪唑噻唑类药物的两个主要类型,而在规模化和标准化的猪场中,左旋咪是应用较为广泛的药剂,(又被称为是左噻咪唑或者是左咪唑),是四咪唑(噻咪唑)左旋结构体。左旋咪唑具有驱线虫药效,驱虫机理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左旋咪唑通过体表接触,使虫体的神经肌肉由静息状态转变为去极化,从而导致持续收缩最终肌肉麻痹。第二:虫体肌肉内的左旋咪唑能够使延胡索酸还原酶的活性受到抑制,延胡索酸转变为琥珀酸的还原过程中止,抑制了虫体的糖代谢,降低了肌肉内的ATP,致使肌肉麻痹。左旋咪唑的给药途径有:皮肤涂擦、注射以及内服。剂型包括透皮剂(浇注剂)以及针剂、片剂等多种剂型。左旋咪唑针对猪蛔虫具有特异效果;其次是食道口线虫以及毛首线虫;本品对疥螨类以及猪原虫类基本无作用。左旋咪唑具有低毒以及高效、广谱等药性。

3.苯并咪唑类

自上世纪60年代出现了苯并咪唑类化合物,从未陆续生产出了安全性较好、高效以及广谱的一些驱虫药。这类药物有十几种,常见的是甲苯达唑、噻苯达、尼妥必敏、阿苯达唑、三氯苯达唑、氟苯达唑等,在这些苯并咪唑类药物中兽医临床使用较常见的是阿苯达唑。苯并咪唑类药物驱虫主要是通过两个方面,但机理都是对虫体能量代谢进行干扰:第一:在虫体通过葡萄糖抑制利用,致使体内ATP水平降低从而达到驱虫效果。第二:对延胡索酸还原酶进行抑制,阻断虫体内产生ATP,肌肉最终麻痹,虫体死亡。阿苯达唑(Albendazole)被称为丙硫咪唑,在猪体内通过代谢转变为丙硫苯咪唑亚砜,对绦虫、吸虫以及线虫都具有良好的驱虫效力。但是阿苯达唑对猪原虫类以及疥螨类基本没有驱虫效力。

4.大环内酯类

大环内酯类驱虫药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他们分别是阿维菌素类(Avermectins)和杀螨菌素类(Milbemycins)。前者包括四种,它们分别为阿维菌素、伊维菌素、多拉菌素和埃普利诺菌素;后者也包括了四种,它们分别为摩西菌素、杀线虫菌素、杀螨菌素D和杀螨菌素肟。就现在的情况而言,伊维菌素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对于肠道内的线虫祛除上,伊维菌素会发挥的作用高效而且还是广谱性的,虽然对体外寄生虫的杀灭具有很好的效果,但是对于吸虫和绦虫的祛除作用却是微乎其微的。它的作用机理主要是能在神经元及的肌肉内增加抑制性物质的作用性,这种物质我们称之为神经递质严氨基丁酸(简称为GABA),突触前神经末梢是GABA的主要作用部位,他可以对兴奋性递质释放起到了很好的抑制作用,最终的结果是引起虫体麻痹和死亡。

二、驱虫模式

1.不定期驱虫模式

我们平时所说的驱虫时期,具体是指从发现猪群体感染寄生虫的时间开始计算的,驱虫药物要根据感染寄生虫种类来进行选择。对于这种模式的效果评价,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种模式使用率较高,占有比例超过了25%,特别是在中小型猪场中更为常见。而它的主要优点是,存在较多的直观性和可操作性,但缺点是出现较多的问题,在驱虫效果上更为突出。

2.一年两次全场驱虫模式

每个猪场都需要进行两次驱虫,第一次是在每年的春季,大约是在3~4月份之间进行,第二次驱虫是在秋冬季,时间大约为10~12月份,每次我们都需要对全场所有的猪进行详细的用药驱虫。对于这种模式的效果评价,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它在在较大的规模猪场中使用的较为普遍,所占有的比例超过了60%。这种模式的优点是简单的操作因而更容易实施但缺点是可能发生重复感染,主要是因为这两次驱虫的时间间断过长,给蛔虫的生长和繁殖提供了足够的时间。

3.阶段性驱虫模式

这个阶段是针对猪的某个特定阶段来进行的,而且在用药驱虫上我们需要定期进行。例如第一次驱虫,是在种母猪产前15天左右进行的;第二次驱虫,是在保育仔猪阶段进行的;第三次驱虫,是在后备种猪转人种猪舍的前半个月时间内进行的;而种公猪在一年的时间内只需要驱虫2~3次就足够了。这个方案的缺点是对猪场各阶段猪群的寄生虫情况不可能彻底地清除,在

很大程度上种猪仍然有寄生虫感染的发生。在真正实践中,阶段性驱虫也存在用药时间很零散和操作不方便的问题。

4.四加一”模式

对于种母猪、种公猪来讲,一般在一年的时间内对他们进行4次驱虫,也就意味每季度1次。第一次驱虫,发生在仔猪进入保育舍第2周的时间内;第二次驱虫,发生在后备种猪转入种猪舍前的时间内;第三次驱虫,发生的时间为种猪在引进后的隔离期间所进行的。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它的驱虫重点是种猪,不仅切断寄生虫在场内的传播,而且还阻断了寄生虫从场外的进入。这种模式在实际中,成功的基础就在于它存在低毒、安全、驱虫谱广等特点,对线虫的幼虫达到了很好的驱杀效果,是一种使用简单、快捷的驱虫药。

三、驱虫注意事项

驱虫时,应考虑药品毒性,以及怀孕母猪、仔猪等因素,所以尽量使用安全性高、广谱以及高效的驱虫药。针对于具有毒性的一些驱虫药应该合理的保存以及使用,否则都会造成对人、猪的安全危害。尤其是对仔猪以及怀孕母猪驱虫时,为了防止中毒,避免左旋眯唑以及敌百虫的使用,选择具有较高安全性的驱虫药。驱虫时,猪舍环境也很重要,所以必须做好消毒等卫生工作。驱虫时必须先备好特效药如:阿托品和肾上腺素;在对猪屠宰前的20天内禁止驱虫类药物的使用。

参考文献

[1]马力,杨丽梅,赵蕾,吴信明.如何提高猪群的驱虫效果[J].北方牧业,2008(18)

[2]苗得成,曲仁.养猪场的正确驱虫方法[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