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如何培养中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如何培养中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学生自主学习是一种自律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这是教师不能代替也是代替不了的,教师只是起指导作用,每一个学生都有一种独立的要求,除有特殊原因外,都有相当强的独立学习能力。

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文遵循中学生发展的特点和数学教学的规律,对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自主探索式”教与学方法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旨在强化学生学习经历,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起到促进的作用,从而培养更多的敢于探究、善于探究的创造性人才。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同时又强调,要把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以学生发展为最终目的,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学数学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教师注重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增强主人翁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位出色的教师能让学生对自己所教的学科感兴趣,这需要教师具有渊博的知识、幽默的教学语言、丰富的表情;既要有艺术家的表演才能,又要有科学家的睿智头脑。在实际教学中,要用情感去感染学生,用心灵去打动学生,用知识去吸引学生。教师要欣赏自己的学生,在教学中多鼓励学生,肯定学生在学习中的一点儿进步,让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对知识充满渴望,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知识。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要让学生像一个小“数学家”一样自己去研究、学习。为了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可以创设一些悬念,启发学生把生活中的现象与问题变为数学的对象,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数学紧密联系起来,从数学的角度,并运用数学知识对其进行思考,对之进行解释、阐述,让学生认识到平时学习的数学知识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很有帮助,唤起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只有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才能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化为“我想学”、“我要学”,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继而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二、改变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达尔文有一句格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必须在教学中改进教法,指导学习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关键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数学能力,逐步掌握学习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多动手,多操作。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思维的发展是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活动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尽量给学生提供可进行自主学习的感性材料,加强直观操作,指导学生初步学习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使学生通过具体操作进行大量的感知,建立表象,以此作为抽象数学知识的支柱。例如,在矩形的教学中,有一类折叠方面的问题学生常常搞不大明白。如把矩形沿对角线折叠后重叠部分是怎样的图形?若矩形的长和宽分别为16和8,那么重叠部分的面积是多少?教师在课前准备了每人一张长方形白纸,课上分给每一位同学,让他们通过亲手操作实践来解决,看谁又快又准。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尽量不要干涉学生的活动,让他们独立自主的把任务完成。随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再让学生分别将自己的解答过程和结论有序地、完整地说出来,然后请全班同学评议。教学时,课堂气氛十分热烈,学生积极性普遍很高。这样,通过引导学生操作、观察、思考,让学生发现和概括出重叠部分的图形及其面积的计算方法,同时也让学生在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学到了探究知识的方法,培养了自主学习的意识。

2.多合作,多交流。《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是时代赋予数学教学活动的要求。在数学教学中为了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首先要对合作学习小组成员进行合理的搭配;其次,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如认真思考、积极发言、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积极实践、动手操作等;最后,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还应注意:要给学生多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从牵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过河,到让学生自己趟着过河;要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要精心设计问题,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究数学知识,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

三、让学生多思考、多讨论,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和个性化的过程,学习的途径是多方面的,其中“讨论”就是课堂教育中常用的方法,是一种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法。“讨论”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对他们不管不问,而是要求我们向僵化的思维方式挑战。“讨论”要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明辨是非真伪,以获得知识。这样,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变“讲”为“导”,学生从“学会”向“会学”方面转化。对于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教师不通过直接讲解让学生掌握,而是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想一想”、“议一议”,在动脑、动口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认识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例题变成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例如,在教学“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时,笔者让学生思考、讨论下列问题:①什么是线段的中垂线?如何画线段AB的中垂线EF?②在直线EF上任取一点P,PAO和PBO全等吗?你会证明吗?PA与PB有什么关系?③若在直线EF上再任取一点H,那么HA与HB又有什么关系?你会说明理由吗?④由以上②和③,你能得出什么规律?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不仅对所学内容有较深入地理解,而且促使学生养成钻研教材的习惯,同时也提高了学生思维的抽象、概括、比较和求异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