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教育,江西最大的就业与再就业工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就业问题是衡量江西省能否实现中部地区崛起的主要目标之一。在中部6省中,江西的就业状况虽没有在中部地区垫底,但形势并不乐观,甚至可以说是趋于严峻[1]。江西就业的主要矛盾是劳动力供求中的结构性矛盾[2]。解决江西就业难题的现行策略是继续实行再就业扶持政策,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问题的化解要借助“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的战略构想来实现[3]。本文认为,根本性地解决江西就业与再就业难题要从教育领域进行求解,教育是江西最大的就业与再就业工程。
一、现行就业政策的成效及其局限性
江西就业与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现行促进就业与再就业的政策应继续坚持,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现行的政府促进就业政策缓解了江西就业的燃眉之急,但受惠面有限。
由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江西的就业与再就业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2002年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后,省委、省政府及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通知》,对四类下岗失业人员明确了包括税费减免、小额贷款担保、免费培训等10项扶持政策。这些政策的落实,使全省下岗职工再就业率连续三年下降的局面得到扭转,并使2002年跨省劳务输出超过全省历史最高水平,城镇登记失业率维持在2001年3.3%的水平。尤其是2002年政府购买岗位、购买培训成果、送岗位下乡等一系列促进就业与再就业的做法,不仅切实解决了部份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而且让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带来的温暖,使下岗失业人员深受感动。这说明在当前下岗失业问题比较严重的情况下,政府促进就业的政策确实解决了燃眉之急,成效很大,应当继续贯彻执行。
但是,如果进一步分析,便不难发现,现在促进再就业的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只能作为在特定时期的一种过渡性的社会保障政策。5年来,全省只有10万名下岗职工在自谋职业中享受了优惠政策,2002年全省各级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也只有1.4万个,受帮助的困难就业人员也只有3.2万名[4]。这个数同全省每年需要就业及再就业的80万下岗失业人员相比只能是杯水车薪。因此,现行的政府促进就业政策只能是一种以“解决下岗失业人员的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为主要目的的低起点、低层次的再就业政策,它存在一定的时效性,而且惠及面有限。
2、“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的战略构想是今后一段时期解决就业与再就业问题的现实选择,但在就业方面缺乏可持续性。
现行促进就业与再就业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具有一定的时效性,要让就业与再就业工作转入良性循环,除了对少数困难群体继续实行再就业扶持政策外,解决广大群众的就业与再就业问题还需要通过发展的办法解决。笔者认为,在今后一段时期内,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在江西建设“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的战略构想,是解决江西就业问题的最现实选择。因为,将江西作为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基地,既可以提高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带动能力,又能促进就业结构的有效调整;将江西作为东部地区优质农产品的供应基地,可以缓和农村劳动力的结构性矛盾;将江西作为东部地区劳动力的输出基地,既可缓解江西劳动力资源大量富余与东部邻省劳动力资源缺口的矛盾,又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江西劳动力资源总量富余和技能不足的矛盾;把江西作为东部地区的“后花园”,可以充分利用江西的环境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业,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加快就业结构的升级转化,推进工业化。实践已经证明,“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的战略构想,确实解决了江西大量的就业问题,截至2002年11月,全省各地工业园区就新增从业人员13.7万人,使全省失业人员中6成以上进入了工业园区再就业。而出省劳务输出更显示出强大的就业效应,2002年全省境内劳务输出达405万人,超过历史最高水平,直接创造劳务收入达240多亿元。劳务输出不仅解决了当地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还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但是,随着“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战略构想的实践,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比如,随着东部地区产业向内地转移,东部地区将重点发展高技术产业,而江西现有劳务人员的素质将难以满足高技术产业对员工的要求;江西作为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承接地,江西当地农民的素质也存在提高的问题;江西本土产业结构的调整也迫使江西现有员工要学习新的技术。如在广东省预测“十五”时期全省劳动力缺口的1000万人中,中级以上技能型人才需求量就占了30%,而江西现有劳动力的素质与实际要求却存在很大的差距。在中部6省中,江西每10万人拥有小学文化程度人数额最高,而每10万人拥有大专及以上教育程度的人数额居倒数第二位[3]。这说明,如果江西劳动力的素质不能与江西及东部地区产业发展对劳动力的要求相适应的话,则江西现在所具有的劳动力及其它资源的低成本优势,也将随着产业的大量转移而逐渐退出。
二、在推进江西就业增长过程中江西的资源分析
2001年,江西省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3.28%,劳动力资源占全国劳动力资源的3.89%,全省耕地面积占全国的1.7%,全省水资源总量占全国的5.7%,林业用地面积占全国的3.99%,铜、钨、银等十三种矿产资源居全国前三位。江西国内投资占全国的1.78%,一次能源生产量占全国的0.93%。从这几种主要资源的比较来看,除水资源和林业资源外,江西最丰富的就是人力资源。由于要保持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因此,除发展相应的旅游业外,水资源、林业资源和矿山资源都不可过度开发,因此,江西最具有比较优势和开发潜力的资源应该是人力资源。如何有效地开发人力资源,使其适应产业的不断调整则是教育应当考虑并解决的问题。
三、教育在促进江西就业增长中的作用
江西就业的主要矛盾是结构性矛盾,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江西经济增长带动就业的能力减弱,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就业结构调整的能力减弱和劳动者素质提高与产业调整不相适应造成的[2]。解决这些矛盾除了要咬住发展不放松,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外,更重要的是要加快发展教育,加大培训力度,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解决好劳动力市场上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不相适应的矛盾。
1.教育可以延长就业起始年龄,在一定时期内减少劳动力的供给。
从理论上讲,影响劳动力供给总量的因素包括人口生育死亡模式、料理家务人口数量、离退休人口数量、丧失劳动能力人口数量及在校学生数等。在这些因素中,能够成为政府目前用来调节就业总量的主要政策手段,最现实的可能选择是教育政策。加速发展教育的直接影响就是减少当年的新增经济活动人口数,延长就业起始年龄,降低劳动参与率,从而缓解就业压力。
现在江西省学龄儿童入学率(2001年)是96.91%,小学升初中的升学率为94.77%,初中升高中的升学率为46.62%,而同期全国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9.1%,小学升初中升学率为95.5%,初中升高中的升学率为52.9%。假设江西省学龄儿童入学率、小学升初中率、初中升高中率均能提高到全国平均水平,而且还不考虑中途辍学学生的比例,则江西省当年小学在校生人数可以增加8.1万人,意味着6年以后可减少小学以下文化程度进入劳动力市场8.1万人,小学毕业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劳动者当年可减少0.62万人,初中毕业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劳动者可减少4.08万人。如果全省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能由现在的13%提高到全国平均数15%,则高中毕业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人数又可以减少4.36万人。这说明江西的教育水平若能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则江西当年可增加17万人进入高一级学校就读,而不立即进入劳动力市场,其中4.7万人推迟三年就业,4.36万人推迟4年就业。这里仅计算普通教育,若加上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以及短期培训,则推迟几个月到1―2年就业者至少可翻一番。这不仅减少了劳动力总量供给,而且降低了低素质劳动者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比例,从而缓和结构性矛盾。
2.教育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就业能力,缓和劳动力供求的结构性矛盾。
结构性失业是世界各国都会面临的问题,发达国家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措施有两条:一是采取扩大公共部门投资,增加就业机会;二是实施增加人力投资的人力资源开发政策,即政府通过各种渠道、多种形式对劳动力进行重新培训和教育。人力政策的实施不仅使失业者获得新的就业机会,更重要的是它有着极为深远的综合影响,它在缓解结构性失业过程中,使整个社会的人力素质提高,成为促进经济增长和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的源泉。所以,西方各国一般都通过立法来保证教育和就业培训的人力政策的实施,并从中获得巨大的经济社会收益。这对我们研究和解决当前的就业问题有着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
从当前大家最为关注的下岗人员再就业问题来看,困扰我国下岗人员再就业的主要因素是文化程度低、职业技能低以及专业结构不合理。1997年国家统计局对我国下岗人员进行的抽样调查说明了这个问题。调查表明,高中及其以下学历的下岗人员占全部下岗人员的90%以上,而低文化程度组的下岗比例最高[5]。江西省2001年下岗失业人员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也占了57.8%,这说明文化素质与下岗可能性呈负相关关系。而据江西省劳动保障厅统计显示,在江西省下岗职工中,经培训后70%以上的人员实现了再就业,这说明教育确实能促进就业与再就业。所以,教育和培训是实施再就业工程的重要手段。此外,教育培训也是减少在业者失业的重要手段。从调查结果看,职工素质越差,职工的失业比重就越大,因此,通过教育培训提高职工的素质和技能,不仅有助于下岗人员重新走上就业岗位,而且还有助于稳定在业队伍,避免新一轮的失业。
对农村劳动力的调查也反映出类似的情况,劳动者文化程度不同,不仅就业构成有很大差别,而且劳动者的平均收入也有差别。据调查反映,受过培训的劳动者的平均收入比未受培训者要高出30%,以务农为主的农民中,67.92%的人受过小学以下教育,以务工为主的农民中,50.62%的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6]。这进一步说明,教育能增强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及就业竞争力,能提高劳动力向省外流动的比例,相当于减少了本省劳动力供给,从而可缓和本省的就业矛盾。
3.教育的发展不仅能为教育工作直接创造就业机会,而且会拉动其它需求,带动其他行业就业机会的增加,从而促进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双向调整。
从近几年我国高校扩招的情况来看,教育的发展对就业的影响除了直接减少当年的新增经济活动人口和为教育工作直接创造就业机会外,还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岗位,而且,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招生规模的扩大,这些岗位的增加还将是长期性的。
对学校及培训机构来说,发展教育直接涉及到教师需求量的增加。据统计,从1995年到2001年,全省各类在校生增加了8.78%,而同期各类学校专任教师增加了4.08%,专任教师的增长弹性为0.46%,即全省平均每增加1%的学生,专任教师则增加0.46%,如果加上学校的其它教学管理人员、服务人员以及由于教育需求增加而带动的其它人员,如文化出版、交通运输、餐饮服务、房产等各方面的需求,则由此导致的就业岗位将显著增加。丁小浩等对1999年全国高校扩招所产生的就业需求进行测算后发现,全国每扩招一位大学生,则社会产生的直接消费需求为1.1798万元,全国扩招48万人,全社会不仅推迟了48万人劳动就业的需求,而且会使国民经济各部门新创造的就业机会达25.6万个[7]。
对社会来说,发展教育可促进全社会就业需求的增加,虽然教育增加值增长所带来的就业量增长不是最大的,但它所产生的就业效应最大。黄涛等对中国行业吸纳就业的投入产出进行分析,认为无论在行业就业增加值弹性,还是各行业劳动力就业效应的排序上,教育都位列第一,反映出教育所带来的就业效应最大[8]。从表一对江西省1997―2001年各行业就业的增长弹性进行的分析也可看出,江西教育的就业增长弹性为0.3l,仅次于科技研究综合技术服务业的0.38。从行业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所带来的从业人员增加量来看,批发零售餐饮业可增3400人,位列第一,建筑业可增加2250人,而教育可增加1700,位列第三。从增长率和增长量来看,教育所带来的效应都是显著的,如果加上教育增长所带来的其它经济部门就业的增长效应,则发展教育所能带来的就业效应应该是最大的。因此,基于教育的就业与再就业工程是江西省最大的就业与再就业工程。
四、江西构建以教育为基础的就业与再就业工程不仅必要而且可行
从以上分析可知,在江西构建基于教育的就业与再就业工程,不仅能解决时下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而且能解决农村及城镇新增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不仅能解决现实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还能解决潜在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不仅能解决劳动力现在就业的问题,而且能解决劳动力未来适应就业的问题,因而既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就业的总量矛盾,更可解决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是一个可持续的就业与再就业工程,也是江西省最大的就业与再就业工程。
当然,要构建这样的工程,绝非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如果全省上下能将解决就业与再就业问题提到民生之本的高度来认识,能用市场观念、创新的思维,把构建这一工程作为江西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来考虑,则构建这一工程不仅必要,而且切实可行。下面,对如何构建这一工程提出三点建议。
1、用政治的理念发展基础教育,确保基础教育投入。
江西省经济基础薄弱,尽管省委、省政府已对教育高度重视,将省财政中的18.5%用于发展教育事业(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其总量毕竟很小,全省全年才52.5亿元,分配到型各类、各层次的学校,每个学校都满足不了需要,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确保基础教育有足额的投入,建议将用于教育事业投入的增量部分全部用在基础教育上,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举办基础教育,这样,江西的基础教育便可通过政府集中投入辅以社会支持而做大做强。
2、用市场的理念谋划高等教育,变资金扶持为政策扶持 。
虽然这几年江西的高等教育在快速发展,全省在校本专科生已由1998年的9.4万人递增到2002年的25万人,但江西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仍只有1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全省拥有高等学校数量在中部地区与山西并列倒数第一,相当于中部大省的一半。在校生人数仅次于山西列倒数第二。由于高等教育经过前几年的发展已有一定的基础,加上这种资源现阶段仍属社会稀缺资源,因此,高等教育的发展对于像江西这样财力有限的省来说,只能用政策扶持,而非资金扶持。当前急需的是在学校发展用地、建设等方面给予优惠,至少应享受到工业园建设的有关优惠待遇,同时积极在招生计划、收费上放宽政策,让本省高校优先占领市场,以便吸收大量外资来本省消费。
3、用创业的理念引导职业教育,变再就业援助为再培训援助。
以培养促创业,以培训促就业,以创业促就业的良性循环的再就业观点在我省各地已得到认可。现在的问题是下岗失业人员连生活都困难,更交不起学费,而国家用于培训的经费又非常少,在没有更多财政支持的条件下,各地只好对一些特别困难的下岗失业人员进行免费培训。截至2002年9月底,当年已免费培训下岗职工1.37万人次,但相对于全部下岗失业人员来说,这个数如杯水车薪,因此,要解决下岗失业人员的职业教育、技能培训,一个重要的做法就是政府购买培训成果或部分购买,用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基金的大部分来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变再就业援助为再培训援助。学校职业教育也必须按市场规律运行,走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就业回报培训的良性循环发展道路。
以上建议没有增加财政过多的负担,也没增加群众的负担,因而适合本省。假设江西目前促进就业与再就业的政策、“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的战略以及基于教育的就业与再就业工程这三架马车能同时并进,则江西在实现中部地区崛起的历史进程中,就业不仅能与经济同步增长,而且还能促进经济更快增长,为实现江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本保障。
参考文献
[1]叶仁荪、王芳,中部地区就业情况的比较及启示,当代财经,2003.3
[2]叶仁荪,江西就业形势评价及分析,江西社会科学,2003.5
[3]叶仁荪,构建江西就业与再就业工程,载《江西经济蓝皮书:2003年江西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江西人民出版社,2003.1
[4]胡勇飞,殷殷关爱创新业,江西日报,2003.3.1 2
[5]李长安,论教育的就业功能,教育与经济,1999.1
[6]周逸先等,农村劳动力受教育与就业及家庭收入的相关分析,中国农村经济,2001.4
[7]丁小浩等,高等教育扩大招生对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的影响分析,教育发展研究,2000.2
[8]黄涛等,中国行业吸纳就业的投入产出分析,经济科学,2002.1
(作者单位:华东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