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依达拉奉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依达拉奉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将11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应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两组疗程均为14 d,然后比较两组疗效。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93%(51/5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7.24%(39/58)(P < 0.05),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依达拉奉;舒血宁注射液

[中图分类号] R743.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4(b)-0099-02

急性脑梗死(ACI)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急、近展快、致残、致死率高,已经成为严重的医学和公共卫生问题[1]。急性脑梗死的治疗迄今仍无重大突破[2],为了探求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采用依达拉奉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5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1年4月在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6例,诊断标准均符合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订的脑梗死诊断标准[3],并经头部CT或MRI检查确诊。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8例。治疗组男37例,女21例;年龄41~76岁,平均(59±6.6)岁;开始治疗距发病时间(20.2±5.2)h;单灶性脑梗死31例,多灶性脑梗死27例;伴发高血压20例,冠心病17例,糖尿病10例。对照组男36例,女22例;年龄42~75岁,平均(58±6.8)岁;开始治疗距发病时间(19.8±4.8)h;单灶性脑梗死30例,多灶性脑梗死26例;伴发高血压19例,冠心病18例,糖尿病9例。入选标准:①全部病例为发病24 h内;②CT或MRI排除脑出血;③入院前未用其他抗凝或溶栓药物;④首次发病或既往发病未留下神经功能缺损;⑤无严重心、肝、肾疾病,无肿瘤、血液病、过敏体质及免疫系统疾病;⑥无精神及智能障碍,神志清楚,能配合检查和治疗,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接受随访。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合并症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采用常规内科综合治疗,包括脱水降颅压、抗血小板、调脂、营养脑神经、防治感染及对症支持等治疗措施,同时给予生理盐水250 mL加舒血宁注射液20 mL,静脉滴注,1次/d,14 d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 m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2次/d,14 d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及治疗后均检查血、尿常规,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心肌酶,心电图,血脂,血糖,肝、肾功能等指标,停药后复查头部CT或MRI检查,观察有无颅内或其他部位出血,有无发热及过敏反应。

1.4 疗效评定标准

按照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4]。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左右;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或患者死亡。总有效率=(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总例数×100%,无变化、恶化或死亡病例归属无效。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93%(51/58),对照组为67.24%(39/5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3.89,P < 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

对照组和治疗组在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以治疗组下降地更为明显(P < 0.01)。组间比较可见治疗后降低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 < 0.05)。见表2。

2.3 并发症及不良反应

治疗组有1例出现皮疹,1例发热,均较轻,1例ALT轻度升高。对照组有1例出现皮疹,1例发热,均较轻。以上并发症均未行特殊处理自行恢复,以上不良反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神经内科急症,急性脑梗死病灶由中心坏死区及周围的缺血半暗带组成,因缺血半暗带有侧枝循环,尚有大量的神经元可以存活,如果此时血流能够迅速恢复,损伤仍然可逆,神经细胞功能就可恢复。在超过再灌注时间窗的缺血再灌注之后,自由基过度形成和自由基“瀑布式”连锁反应,引起脂质、蛋白质和核酸过氧化,损伤神经细胞膜,是导致神经细胞损伤和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清除自由基,挽救缺血半暗带,保护这些可逆性损伤的神经元和减轻再灌注损伤是急性脑梗死治疗的关键。

目前,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主张超早期溶栓治疗(发病3~6 h以内),但因受“时间窗”和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真正能进行溶栓治疗的患者仍是少数。即使是在发达国家,能适宜溶栓治疗的患者也仅有2%[5],我国目前能够进行及时溶栓治疗的患者更少,只由1%左右。对于绝大多数不能溶栓治疗或担心出血并发症而不愿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减轻再灌注损伤最核心的措施是早期采取积极有效的脑保护治疗。由于脑梗死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常规治疗效果不够理想,探索有效的联合用药治疗方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依达拉奉(Edaravone,MCI-186)的主要成分为3-甲基-1-苯基-2-吡唑啉-5-酮,是一种新型的自由基清除剂和抗氧化剂,能够多环节抑制自由基介导的级联损伤,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和神经细胞的过氧化作用及延迟神经细胞死亡,从而减轻脑缺血和脑缺血引起的脑水肿及神经细胞损伤,是一种有效的脑保护剂[6],已被广泛应用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舒血宁注射液为天然的银杏叶提取物制剂,具有扩张脑血管、改善微循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血液动力学、促进脑组织代谢、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7]。而且银杏叶提取物又是一个较强的自由基清除剂,可以抑制细胞膜脂质过氧化,保护细胞膜,防止血栓、炎症及动脉硬化等一系列损害。其有效成分主要为银杏内酯和黄酮苷类化学成分,银杏内酯可以拮抗血小板活化因子(PAF),降低血黏度及纤维蛋白原。黄酮苷类化学成分能调节血管张力,改善脏器血液循环及末梢循环。

研究表明,依达拉奉和舒血宁注射液均可以从多个方面起到脑保护作用,理论上两者联用对急性脑梗死有综合和协同治疗作用。本组临床观察结果表明,应用依达拉奉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7.93%,与对照组相比,其临床疗效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明显改善。因此笔者认为,依达拉奉和舒血宁注射液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可以改善脑血流量,减轻脑损伤和脑水肿,促进神经细胞功能恢复,二者联用有协同作用,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黄如训,苏镇培.脑卒中[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85.

[2]中华神经科学会.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处理的建议(1998)[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8,24:315-316.

[3]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3.

[4]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5]Zinvin JA. Thrombolytic stroke therapy [J]. Neurology,1999,53(1):14-19.

[6]王新强,杨庆河,吴华.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05,16(1):17.

[7]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1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84,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