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等教育教材发展与建设调查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等教育教材发展与建设调查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高等教育教材建设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通过调查学生对已有教材建设成果的态度,发现高等教育教材在适用性与科学性、编写印刷水平、定价与配套资源等方面仍存在问题。调查结果显示,高教教材改革的重点在提高其实践性、时代性和语言的流畅度,适当引入原版教材,实现优质教育资源本土化。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材建设;教材改革

高等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依托和载体,高等教育教材一直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高等教育教材改革的兴起始于“九五”时期,国家教委在《关于“九五”期间普通高等教育教材建设与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指出,“编写、出版一批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与改革需要,反映当代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和科学、技术先进水平的教材”。2001年教育部《关于“十五”期间普通高等教育教材建设与改革的意见》也提出,“十五”教材规划的制订要更新观念,立足改革。最新出台的《教育“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指出,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推进课程改革,加强教材建设,建立健全教材质量监管制度。”经过三个五年规划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教材的建设和改革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由于教材建设和改革的复杂性,仍存在一些问题[1],高校学生对现行教材的态度如何?对未来继续进行的教材建设有哪些期望?值“十二五”伊始之际,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以北京师范大学为调查点,对前阶段的高等教育教材改革的情况进行了调查,期望能为高等教育教材的改革与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一、调查方法与调查对象

本文所述的高等教育教材,指的是普通全日制高校本科及研究生所使用的教材,其中部分教材涵盖了配套资源。本次调查采用网络问卷与实体问卷相结合的调查方式,其交叉分析体系是建立在层次分析法基础上[2,3],其中网络问卷占多数,实体问卷调查结果均输入网络问卷以便于统计分析。

本次调查从教材适用性与科学性、编写印刷水平、定价与配套资源三个方面调查学生对高教教材的态度。

调查先后共发放问卷370份,其中纸质问卷135份,网络问卷235份,共收回350份,回收率为94.6%,其中有效问卷337份,问卷有效率为96.3%,符合社会调查问卷回收的一般要求。从样本专业来看,人文社会科学专业的学生占40.7%,自然科学专业的学生占59.3%,自然科学专业所占比例稍大,但并未超出合理范围。

二、调查结果分析

1. 对教材的使用度

学生教材使用满意度的调查目标在于评价当前教材与学生实际使用情况之间存在的差距。其中调查指标的合理选择是科学表征学生满意度水平的关键。

购买教材热情度随年级增加而降低。尽管本科所学课程较多,但调查显示,学生购买教材的热情并不是很高。从整体来看,34.7%的学生每学期所需的新教材为1~5本,每学期需要6~8本教材的学生占40.4%,但是购买新教材的比例相对来说都有一定幅度的降低。通过将本科年级与购买教材的数量进行交叉分析,可以发现,本科一年级至四年级,购买教材的数量几乎呈递减趋势,如大三购买新教材为6~8本的学生占53.97%到大四这一数字降到了25.64%。与之相反的是购买1~5本的学生从19.05%增加到了43.59%;这看似与课程数量有一定的关系,然而,事实上,北京师范大学教学系统显示的本科四年修读课程数目并非完全呈递减趋势。相反,从大一至大三,基本每年需要修读的课程都有所增加。以化学大四学生为例,其本科大一至大三,所修课程分别为23门、23门、25门,课程数目基本持平或略增。去除本科四年级这个特殊阶段,本科一年级到三年级购买教材的数目与修读课程的数目成反比例,这说明随着年级的增加,学生购买教材的热情度降低。

学生热衷于复印教材。虽然每学期都需要新教材,但调查结果显示,仍有不少学生选择其他方式获得教材。高校学生一般获得教材的渠道除了购买之外,还有调查问卷中涉及的图书馆借书、复印教材、同学借书、购买旧书等渠道,从调查结果来看,复印教材的比例最高(77.7%)。复印教材和二手教材(68.5%)并不是近年才有的现象,在美国,20世纪80年代二手教科书市场开始兴起并引起大学教材书店的重视,1991年,美国二手教材与新书的营业额几乎平分秋色[4]。

价格过高影响教材购买率。从“未购买新教材原因”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到教材价格过高这一原因所占比例达到72.2%,获取教材的途径多样化也有一定影响,比例达到65.8%,随后是书籍使用周期短这一影响因素。大多数学生并不认为课程无关内容较多。如果将学生对教材的满意度和未购买新教材的原因结合起来分析,能够发现持“对教材较不满意”态度的人群和“教材与课程的内容相关性较小”这一方面的意见更明显。

2. 对教材的满意度

在对教材的满意度的调查中,采用了综合得分的统计方法,选项平均综合得分是由问卷系统根据所有填写者对选项的排序情况自动计算得出的,它反映了选项的综合排名情况,得分越高表示综合排序越靠前。计算方法为:选项平均综合得分=(Σ 频数×权值)/本题填写人次。

知识系统全面,但语言风格需要调整。在对教材哪个方面最为满意的调查中,学生群体的态度比较鲜明,对教材最满意的方面是知识全面系统,综合评分达到5.1分,其他两个得分较高的方面是内容讲解清晰(4.3分)和贴合教师思路(4分)。这较好地说明现行教材在知识讲解上基本满足了需求。但另一方面,学生对教材价格的评分最低(1.9分),即普遍认为教材价格存在不合理的情况。此外,对于教材语言风格、印刷装帧质量、长期使用价值方面的评分也偏低。这一调查可与对教材最不满意的方面的调查结合来看,互为补充。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对教材最不满意的方面,排名第一的是教材语言繁琐艰涩(4.1分),这与以上结果十分符合,即学生认为教材的语言不够流畅并可以进一步精炼语言;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是许多学生认为教材缺乏趣味性(4分),并有不少与课程相关性不大的内容(3.8分),使用周期也较短(3.6分)。不满意程度较小的三个方面中有装帧印刷质量差(1.9分)、知识点不全或不系统(3.5分),以及与教师授课思路有出路(3.9分)。由这两个单项调查也可以判断,学生对于教材的知识系统性比较满意,认为其往往符合教师授课思路,而对教材的语言风格和趣味性不够满意,对教材的装帧印刷质量持不同看法。

对学生在教材细节方面的满意度进行调查之后,又进一步了解学生对于高等教材改革的看法。大部分学生认为教材需要改革。其中第一项调查是关于学生对目前教材是否符合高校教材改革的需要,其中认为较符合的人数占一半,为46.3%,而认为较不符合的人数也约略相同,约为51.0%,此项调查所得结果基本平衡。但在问及是否认为目前使用教材内容和思想是否具有新颖性和时代性时,学生的态度则十分鲜明。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教材不太符合具有新颖性和时代性这一描述,选择较不符合和完全不符合的人数比例达到60.2%,其余39.8%则持相反观点。除此以外,在对现行高教教材内容体系是否符合现代大学生的求知欲这一态度选择时,又有63.5%的学生选择了较不符合或完全不符合。

学生对教材更新的希望与要求迫切。在这项题为“您认为目前高教教材是否需要更新”的调查中,有55.8%的人选择了迫切需要,35.9%的人选择了一般需要,比例合计达90.7%之高,反映了教材使用群体对改革教材有较强烈的需求。而在问及是否需要提高教材编写、出版质量这一细节问题时,选择迫切需要的学生比例达到60.5%,另有35.0%选择了一般需要,合计比例达到95.5%,充分体现了学生对教材编写出版方面改革的呼吁。

3.对教材的期望

教材应该在学科理论体系的基础上拓展思维。问卷第三部分反映了学生对高教教材改革的期望,第一项调查显示,学生对高教教材应该发挥的功能有比较一致的认识,各个选项之间比较平衡,排在第一位的是帮助学生建立学科理论体系这一功能(4.3分),此为教材的基本功能。其后依次是培养学生科学和创新思维(3.4分),拓展学科视野(3.3分),激发学生求知欲(3.1分),而排在最后的是反映学科前沿动态和满足学习和考试的需要(2.9和2.5分)。这反映出学生普遍认同教材在教授基础知识方面的作用。调查还显示,学生最重视教材知识点系统全面这一方面(6.8分),而对教材反映学科动态和趋势,以及内容讲解、语言流畅等方面也非常重视,但对教材的印刷装帧质量则较不关注(1.6分)。

教材的内容新颖精炼、语言平易最为需要。作为高教教材最大的购买群体,高校学生对高教教材改革的看法能充分反映受众的需要。从调查结果来看,最受关注的是教材内容的专业化、全面化,希望教材能反映学科动态,语言更加平易精炼,内容新颖。而对教材更新周期变短、语言文艺化、印刷彩图化、装帧精美化等方面的改革,学生的需求值均低于2.8,远低于前面6项。

教材的时代性、趣味性、实用性受到普遍关注,提建议的角度体现出学科差异。在调查最后的意见建议题中,176份有效问卷意见和建议非常多样,但也集中反映了学生对教材改革的关注。经过统计整理,学生反映的建议意见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内容的时代性,有27位学生认为教材“应该与时俱进”,“更加偏重学科新的动态和趋势”,“具备一定的前瞻性”;其次是教材的价格,有20位学生在建议意见中认为教材的价格“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经济承受能力,毕竟多数教材是学生自己购买的”;教材的趣味性受到很多学生的关注,有15位学生提到希望“教材趣味性更强些,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此外,有13条建议是针对教材语言提出的,学生认为教材语言应该尽量平实简洁化,“尽量不要出现那么多晦涩难懂的语言和模棱两可的定义”,“教材语言应该深入浅出”;有10位同学建议教材“内容更贴合中国实际和教育实际,案例要中西结合”;9条建议是关于教材内容的启发性的,希望“教材中的观念多样一些”,“使学生发挥求知能动性”;8名学生认为“部分内容不够深刻,重点不够突出”;同样还有8位学生认为应该注重教材的长期实用性,增加教材的使用周期,或者建立有效的书籍回收系统。值得注意的是,有不少学生的回答具有自己学科的特色,例如,有两名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生认为教材应该列出尽量多的参考文献出处,或列出参考与进一步学习的书目。还有一名学生建议“根据学习心理设计,帮助学生更好地构建知识体系”,一些学生更希望学生能参与到教材编写中。这部分调查较具体地反映了学生对于高教教材改革的期望,归纳起来,主要集中在教材内容应注重与时俱进地更新,教材价格不应过高,增强教材的趣味性,语言需更加平实易懂,内容应更加贴合中国实际,在中西结合中体现自身特色等方面。调查结果显示,人文社会学科学生对于教材的前瞻性的关注度不高,而更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丰富性,更希望教材能反映多样化的观点以启发思考。而自然科学学科的学生则更注重教材对学科动态和趋势的反映,并更希望教材语言能够简洁易懂,在举例上更多地结合实际,突出重点。此外,对教材的使用周期的不同看法也体现了学科之间的差异,自然科学学科的学生认为教材的更新周期应该缩短,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学生在认为应尽量增加教材的使用周期,使教材具有长期使用的价值。

引进原版教材的呼声较高。较为突出的是,在这176份建议中,有53份建议提到了引进教材,占到约1/3,引人深思。《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十六章关于扩大教育开放的规划中指出,要引进境外优秀教材,提高高等学校聘任外籍教师的比例。我们课题组通过收集资料,对国内外教材做了一番简单的比较。国内教材按照教学大纲编写,其突出的特点就是有固定的框架,反映了知识系统的逻辑性、学科体系的基本原理,在基础课教材的编写中具有一定的优势,有利于学生对学科体系的掌握;教材内容程度较深,但版本更新慢,对新知识、新问题、学科发展涉及少,跟不上科技前沿和世界先进水平。尤其是在经管、纳米、基因、信息等新兴、交叉、边缘学科领域与国外著名高校的名牌课程教材还有较大差距。在体系结构上,先定理再推导、解说,例证不多,形式固定。在课程体系设计等方面与大学、教师、学生等各方面的沟通和交流不多。在写作风格和内容选择上,教材作者虽然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实践工作背景往往不足,容易倾向于只强调学科基本知识、系统结构的协调,因此,教材有基础性、系统性的特色,往往创新性和先进性不够,配套体系也不够完整,不利于学生创造性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国外教材内容浅显,但应用性较强,对概念的解说并不是通过唯一的定义来完成,往往会对概念给出很多相关的解释,提供丰富的案例,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使抽象的理论易于理解。目前国内教材出版的周期较长,更新不及时,内容相对陈旧,缺乏新意。更新的重点多放在补充新内容上,而较少淘汰旧知识旧观点。国外教材的一大特色是配套资源丰富,不仅有教师用书、学生用书、习题集,还有丰富的载体,如光盘、案例软件、幻灯片、远程教育系统等。

三、结论

综合上述各部分调查结果可知,学生对高教教材改革响应积极,在对教材的满意度和期望等方面有诸多共同点,但同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和建议。从总体上来看,大学初期,学生对教材的利用热情较高,后来则随着年级的增长而呈递减状态,分析其中原因,一是因为大学初始受中学教育模式的影响,非常注重教材,而随着年级的增长,所用参考书增加,对教材的利用变少,并更多地利用电子版教材。在利用度下降的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是认为教材价格偏高,在课程较多的情况下,购买大量教材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因而出现了获得教材的多种途径,其中复印教材的人数占较大比例。大部分学生表示对目前使用过的大部分教材满意度一般,绝大部分学生认为高教教材急需进行改革。总体来看,这次关于高教教材改革的调查,体现了学生对于为教材改革发表看法和建言献策的热情,反映了学生对于高教教材的看法和改革教材的以下建议:

一是使用与实践课程紧密衔接的教材。在注重教材理论水平的前提下,兼顾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对于实践性强的学科,在教材选用过程中重点选择与实践教学衔接紧密的优秀教材,提高学生在现实环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考虑学科差异,在编写教材时,自然科学学科教材应更注重追踪学科进展和趋势,人文社会学科教材应该注重反映多样化的观点,启发学生的思考。由于科学发展日新月异,教材往往会滞后于当前的研究,但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差异在于,自然科学研究的进展往往更具有时代性,原先教材阐述的观点很容易过时甚至是错误的,不利于学生了解前沿动态。而人文社会科学教材中阐述的观点相比而言比较不容易滞后,教材所起作用主要是打下基础,不同时期的教材即便观点有所不同,也很难断然认定某种观点是正是误,相反,多样的观点更容易启发学生的思考。

二是注重内容的启发性,使学生发挥求知能动性。教材如果只是对概念和定义的阐述和对案例的讲解,对学生而言只不过是学科入门的工具书,这显然不是高等教育教材最应该发挥的功能。在教学上要逐步改变一门课程使用固定教材的模式,这样可以避免师生的学习惯性,有利于教师积极性的发挥和学生创新自学能力的培养,也有利于教材的更新和多样化发展。在评价和选用教材时,不仅要考虑“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符合本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等基本衡量指标,更要考虑“符合教学规律和认知规律”、“符合全面素质教育的思想要求”、“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等重要指标,以充分发挥教材育人的力量。优秀的教材应该在内容上启发学生,通过展现不同的观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利用设问和思维拓展训练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是我国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经之路。

三是增强教材的时代性和先进性,建立高教教材的优秀评价机制。与教材更新信息相关的参考书,如《科技新书目》、《高校联合书目》等,可使学校师生及时掌握更新信息。高校也可以将这个信息系统作为一个评价系统,以便于各个版本教材的优胜劣汰,提高教材的整体质量。

四是从语言表达、内容、与实际的贴合等方面增强教材的可读性。教材的可读性是影响实现教材自身价值的重要因素。用较通俗简单的语言阐释概念或定义,减少教材中艰涩难懂的语言,能减少学生心理上对新知识的抵制,以贴近实际甚至生活中的例子对教材内容进行说明阐释,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教材的内容。而增强教材的趣味性则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内容上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对教材的结构进行设计,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接受教材的知识,形式上做到图文并茂也更能吸引学生。

五是为教材编写队伍注入新的力量。在编写人员的组合上,不应该只是请教师和高水平的科研人员参与教材的编写,还应该建立起一种机制,鼓励国内外处于领先研究水平的项目承担者,在发表科研成果的同时,也积极参与相应的专著和教材的编写,这样不仅可以使教材充分吸收先进研究成果,还能使学生看到更多的观点和风格。

六是国家政府或学校对教材出版和购买进行补贴,减轻学生购买教材的花费。本次调查充分表明,教材价格受到学生的普遍关注,大部分学生认为教材价格过高。

七是引进国外原版教材,提高外文、原版教材的使用比例。在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中,就包含了引进原版国外教材的意见,国外教材发展历史较久远,其编写也更能反映目前国际上的前沿果,引进国外教材也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需要,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使学生更多地接触国外同类学科中的优秀教材,从而有效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但如何降低价格使之与学生的实际购买力相匹配仍是一个问题。引进的目的是为了弥补国内教材的一些不足,使高等教育更加面向世界,紧跟时代步伐,使优质教育资源实现本土化。

参考文献:

[1] 楼才汀,白光义. 大众化教育阶段的高等教育教材建设[J]. 中国大学教学,2007(4): 94-96.

[2] 许树柏. 层次分析法原理[M].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88.

[3] 陈益芳,林健. 学生使用教材满意度的模糊综合评判[J]. 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8(11):195-197.

[4] 毛一国,高跃新. 引进原版教材,加快高等教育国际化[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1):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