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谁是我的妈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谁是我的妈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奥地利动物心理学家洛伦茨在1935年做了一个实验:

草丛里有一个鹅巢,鹅妈妈端坐着认真孵蛋。鹅蛋眼看着要开裂了,研究者却把鹅妈妈抱开了。一会儿,鹅蛋“啪啪”地一声声裂开了,一只只毛茸茸的小鹅依次从蛋壳中钻了出来。它们昂着细细的脖子,抖抖身上的茸毛,小眼睛骨溜溜打量着周围的一切,好像在寻找什么。

它们寻找什么?是食物,还是鹅妈妈?

这时,科学家洛伦茨出现在这群鹅宝宝附近。不料,这一群刚钻出壳的小鹅,立刻迈开细细的小腿,跟在了洛伦茨的身后,还一摇一摆地紧跟不舍。鹅妈妈从远处赶来,“嘎嘎”叫着,召唤自己的鹅宝宝。可是,鹅宝宝跟却在科学家的身后正走得欢,对自己的鹅妈妈居然不理不睬。

洛伦茨走上了一个小土坡上,小鹅们犹豫地停下了脚步。洛伦茨在土坡上一挥动双臂,鹅宝宝们立即拍打着翅膀,毫不犹豫地爬上土坡,奔向洛伦茨。

哦,鹅宝宝把科学家洛伦茨当成了自己的“妈妈”。

洛伦兹在对“小鹅认母行为”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小鹅在出生的20个小时内,会把自己第一眼看到的活动物体都当成“母亲”,并且追随不放。小鹅第一眼见到的是鹅妈妈,它就跟着鹅妈妈走;而当小鹅见到洛伦兹时,就跟随洛伦兹走,并把他这个大男人当成自己的“妈妈”。

洛伦兹还发现,如果在出生后的20小时内不让小鹅接触到任何活动的物体,过了1~2天后,无论是鹅妈妈,还是洛伦兹,怎么努力与小鹅亲近,小鹅都不会跟随。小鹅的认母行为就丧失了。

这种现象几乎存在于所有哺乳动物中,甚至包括人类。洛伦兹把这种无需培养强化的,在一定时期容易形成的反应叫做“印刻”现象。

印刻是动物一种天生的、本能的、迅速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发生在动物生命中很短的一段时期,它能使动物形成最初的依恋和合群关系。在自然环境中,印刻现象对小动物的生存具有很重要的价值。母鸟是小鸟的保护者,印刻使鸟宝宝紧随母鸟,这会使小鸟的安全得到保证。

洛伦兹把“印刻”这种特殊生理状态发生期叫做“发展关键期”。

小鸡“印刻”的关键期是出生后的10~16小时,小狗的关键期是生后3~7周。小老鼠则在睁开眼睛和会听后的1周~10天内;如果小老鼠在对母老鼠的印刻形成之前就被人类饲养,它就会十分顺从于人类。小猫睁开眼后立刻与老鼠一起生活,成年后即使处在饥饿状态,猫也不会吃老鼠。小羊生后10天内由人抚养的话,它这辈子永远也不能“合群”,再也无法进入羊群了。

人类在5000年前把狼驯服成对自己忠实的狗,也正是利用了“印刻”原理。狼一出生就被“印刻”了人的形象,于是,野性的狼就“认人做母”,慢慢成为了狗。

“关键期”理论的提出和研究,使洛伦兹荣获诺贝尔奖。

之后,人们开始对人类的各种行为,包括心理、技能、知识掌握等“关键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人类心理发展“关键期”理论:

人类的某种行为和技能,知识的掌握,在某个时期发展最快,最容易受影响。如果在这个时期施以正确的教育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旦错过这个时期,就需要花费几倍的努力才能弥补,甚至可能永远无法弥补。

1980年,法国心理学家伊塔试图抚养一个“阿韦龙野孩”。这个男孩是在法国南部阿韦龙的森林中被发现的,几乎有好几年没有与人接触了。伊塔希望通过自己的精心照料和治疗,可以使“野孩”变得文明起来。但是,那个像动物一样奔跑和吼叫的男孩,虽然最后能像人一样吃饭走路,却始终未能像正常人一样说话,与人交往。

印度“狼孩”的事例也如此。他们在出生后不久就被狼叼走,七、八年后才回到人类社会。尽管接受了各种教育训练,但“狼孩”始终无法正确学会人类的语言。

我国曾对6000多名幼儿进行过实验研究,也证实了幼儿的心理发展存在着“敏感期”或“最佳期”。在相应的时期,幼儿学习某种知识和行为比较容易――

* 语言学习的最佳期为2~4岁;

* 3岁的幼儿动手能力开始发展成熟;

* 3~5岁音乐能力开始萌芽;

* 3岁是学习自我约束,建立规则意识的关键期;

* “坚持行为”则为4~5岁阶段发展最为迅速;

* 5岁左右是幼儿掌握数概念,学习抽象运算和综合数学能力开始形成的时期;

* 5岁半是抽象逻辑思维萌芽期,是幼儿思维习惯开始形成的时期;

* 6~8岁是书面语言发展的最佳期;

* 6岁是创造性开始成熟的时期,其观察能力、社会组织能力、阅读能力和综合知识学习能力开始形成;这时,孩子的自我控制与坚持性也开始成熟,同时欣赏艺术和美感也开始萌芽;

* 9岁则是儿童初级哲学思维产生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