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洋县枣糕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我国造纸发明人蔡伦墓所在地的陕南洋县,有一道小吃叫洋县枣糕馍,历史悠久,遐迩闻名。
相传很久以前,洋县久旱不雨,庄稼连年欠收,老百姓吃不饱肚子,只好挖野菜、采野果艰难度日。一日,天宫中玉皇大帝的牛圈里的一头金牛,在天庭窥见人间惨状,遂生怜悯之情,下凡后摇身一变成为善良的“牛”,为老百姓耕种田地。特别是带来了雨,家家户户粮食丰收,生活得到改善,人们莫不拍手称庆。为了感激金牛,给它做了许多荤食,它都不吃,光啃馍馍。几年过去,一天,掌管雷雨的神向玉帝告发了金牛下凡为人间耕地的事,玉帝大怒,责令金牛回宫,金牛不敢违旨,只好回宫,但与告发它的雷雨神打了一架,金牛神的双角被打脱落了,掉了下来,人们赶去观看,牛角上写着:“可恨玉帝太无情,金牛归天被囚困,想要下凡助黎民,天条难违梦难成”,四句词语。人们怀着十分悲痛的心情把这双牛角埋到山中,并取名“牛角岭”。从此人们便模仿牛抵角的凹形蒸起金牛爱吃的馍来,每天早晨用这种食品祭祀祷告,并把这种食品叫“早告馍”即早晨祷告之意。“早告馍”开始并没有枣子。后因“早告”与“枣糕”谐音,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还在馍上染上红花,又在馍中加入了红枣,“早告馍”也就改称“枣糕馍”,并由祭祀祷告食品演变为款待宾朋、馈赠亲友的佳品。当地群众喜欢这种用绳子串成串的馍馍待客送礼。洋县枣糕馍在常温下放上三四个月,上笼蒸一蒸,还能恢复原来的软度,而没有怪味。
制作方法分为发酵面、和面、成型、蒸焖、印花五道工序(制500个)。
(1)发酵面:黄酒渣子500 g做酵子,加温水化开,过丝罗后,发面5 000 g,吃水量冬天5 000 g,夏天2 500 g,春秋3 500 g左右。
发面盆冬天放在热地方,以热到不烘干面盆为度,夏天则放在最阴凉的地方。
(2)和面:一般是头天晚上发面,第二天早晨和面。每50 kg面粉中加白糖3.5~4 kg,包括发酵面用水在内,用水量在20 kg左右。冬天水温要求在30℃~80℃,春秋水温50℃左右,夏天水温应更低一些。和面时,先将酵面稀释,然后和面,和面动作要利索,千万不要把面烫了。夏天先和进25 kg左右,余下20 kg左右按情况掺兑;冬天和进35~40 kg,余下5~10 kg按情况再掺兑。和成的面越硬越好。
(3)成型:和成的面团要揉好揉光,再揪成100 g左右的面剂,揉成长条,并沿长平面中间按一条沟。沟内抹上芝麻油,翻个身,沟朝下,再夹捏成16 cm左右的长条,横放,用手掌从两头压下,呈凸状,再将中间部分压成平面,即呈扁平状。平面四角各按上个枣瓣瓣(枣子洗净去核切成四瓣)。最后由两头对卷,翻身,使抹油的沟沟翻在上面,呈如意状的馍馍就做成了。馍馍做成之后,要摆在盘子里,冬天蒙上棉被,夏天蒙上单子,再饧发30 min左右。
(4)蒸焖:当地使用大铁锅,将饧好的馍放入笼笆(竹片编成的笼箅),上面扣上铁盆,旺火烧开15 min,回气10 min即熟。使用铁盆是为了防止馍馍水分过大。
(5)印花:出笼的馍馍,用小竹签刻成点花印,蘸上食用红水,按一下即成花朵图案。
洋县枣糕馍色泽洁白而没有裂纹,吃起来酥松、筋韧、甜香。存放时,用绳子串起来,挂在风凉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