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传神写真独标一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传神写真独标一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丁皋(?-1761)字鹤洲,一作鹤舟,江苏丹阳人(今扬州)。他是清代有名的人物画家。丹阳丁氏,自丁皋的高祖丁雨辰起就以人物画知名。其后雨辰传给儿子俟侯, 俟侯传给儿子新如。丁皋是新如的儿子。他不仅传承了家族人物画的优良技法,精于写真,而且也工山水。时人认为他的画作画法细腻,有曾鲸遗意。人物画则“运思落墨,直臻神妙,随人之妍媸老少,偏侧反正,并其喜怒哀乐,皆能传神”。所以丁皋成为清代中期独标一派的人物画家,享名当世。

实际上古代画家的生存境遇与今天比较起来自然要艰苦的多。这与当时的经济发展状况及缺乏一个比较成熟的绘画流通市场有直接的关系。当时的专业画家幸运的能够进入宫廷画院,供奉朝廷,侍奉权贵;其余的大多数画家则只能流寓于各地经济较发达、文化较繁庶的都会之中,服务于当地的权贵富商,丁皋作为扬州的当地画家也不例外,他寓居扬州,靠给官贾写真生活。现在流传下来的作品较著名的有乾隆十八年(1753)的程兆熊写真《桐华盦主三十六岁小像》。此图人物眉目神情细腻生动,由当时扬州的名画家黄溱、华嵒补景。程兆熊字孟飞,号香南,工诗词,画笔与华嵒齐名。书法为时流所赏,“扬州名园甲第牓署屏障,金石碑版之文皆赖之”,是扬州当时的文化名流。乾隆十八年(1753)卢见曾再次担任两淮盐运使的时候,丁皋为卢氏作行乐起居图十二幅。图各有景,当时鉴赏家认为须眉毕肖而神色舒肃,悉与景会,能够使人物与景色很好的交融在一起。卢见曾也惊叹说丁皋的人物画技法是由天授,不是可以学到的。后来又为郑穆之画《华堂春暖图》轴、《靳介人画像》轴。丁皋的人物画法除传给他的儿子丁以诚之外,还传给了任世礼,交世礼临摹丁皋画风将近二十年,最后其画大约能合丁皋的画风笔意。

一、丁皋画论著作《传真心领》

丁皋不但精于写真,同时对于人物画的创作理论 也有着独得之秘。为便于写真之法的传承,他将写真之心得撰述为文。因谓“写真固有法,法可以言传,而法外之意必由心领”。遂命书名曰《传眞心领》。这一著作与清代蒋骥、沈宗骞所著之《写真秘诀》、《传神论》并称“传神三论”。此著作对于人物画艺术的理论总结和创作实践贡献很大,成为画家运笔构图的范本,其于中国绘画史和画论的研究也很有价值。《传真心领》分为二卷,共25篇,前后附图四十九幅。分三停五部,先从匡廓画起,以为肖与否皆系于是。次及阴阳虚实之法;次及天庭两颧目光;海口鼻准眉耳各有定法部位;次及染法;次及上面色气血法;终之以提神。又申言旁侧俯仰之理,及誊法朽法皆备焉。卢见曾为此书作序。序曰:“凡者不惜言之详意之尽,法传而法外之意与之俱传,信从来未有之书也。学者得以矩矱,参以会悟,破除俗师相传之陋,以上窥唐虞三代以来不传之秘钥。而仁人孝子,亦不自觉而油然生其尊祖敬宗之心。则是书所关良非浅尠,岂特画像一家之学已哉。”他从人物画史和“画敎”的角度肯定了《传真心领》的价值在于传承写真之术的秘诀,能够得中正之旨,从而有益于以图像存人之风懿德范,教化子孙后世。

二、丁皋论人物画创作

丁皋论人物画之创作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写真当意在笔先,气在笔后

他在《写真秘诀》一书中说:“写真一事,须知意在笔先,气在笔后。分阴阳,定虚实,经营惨淡,成见在胸而后下笔,谓之意在笔先。立浑元一圈,然后分上下,以定两仪,按五行而奠五岳,设施既定,浩乎沛然,充实辉光,轩昂纸上,谓之气在笔后。此固写真之大较矣。然其为意为气,皆发于心,领于目,应于手,则神贯于人,人在于我,我禀于法,则自然笔笔皆肖矣。”在绘画上,丁皋注意画家本身的修养和意气的养成,这是绘画的根本,而对于具体的运笔之妙则全在于作者的涵养、立意。这也是人物画的根本所在。其实这一理论不仅在绘画领域适用,在诗文、词曲、书法创作上也适用。创作主体的个人修养,意气德能,心性品味自然会影响到甚至决定着作品的品格。而丁皋于肖形之人物画尤重“意在笔先,气在笔后”则是对于传统人物绘画理论的推进。使人物画一派提高了绘画的品格和艺术性。

(二)中西画法之别

关于中西画法的区别,丁皋父子曾经有一段问答。《写真秘诀》附录《退学轩问答八则》记载:“诚(丁以诚)又问曰:‘传真大意,端不外于阴阳乎?’曰:‘然。’曰:‘诚如是,则阴阳之法,无过于西洋景矣。染成楼阁,深可数层,绘出波澜,远涵千里。即或缀之彝鼎,列以图书,无不透漏玲珑,各极其妙,岂非阴阳虽一,用法不同?’‘夫西洋景者,大都取象于坤,其法贯乎阴也。宜方宜曲,宜暗宜深,总不出外宽内窄之形,争横竖于一线。以故数层千里,染深穴隙而成;彝鼎图书,推重影阴而现,可以从心采取,随意安排,借弯曲而成透漏,染重浊而愈玲珑。用刻划线影之工,自可得远近浅深之致矣。夫传真一事,取象于乾,其理显于阳也。如圆如拱,如动如神。天下之人面宇虽同,部位五官,千形万态,辉光生动,变化不穷。总禀清轻浑元之气,团结而成。于此而欲肖其神,又岂徒刻划穴隙之所能尽者乎?’”丁皋认为西洋景物绘画,总体在于摹画客观的景物,其线条、光影、凹凸、弯曲、重浊、远近、浅深自可以如实刻画,而写真则不同于西洋的景物画法,它不仅要表现绘画对象的外在形貌,更要传出所画之人的神理。所以说“欲肖其神,又岂徒刻划穴隙之所能尽者乎?”这一见解不仅与中国绘画的传统理论相呼应,也是他“意在笔先,气在笔后”主张的延伸。

(三)神似之要在以吾气韵取人气韵

如何在人物绘画时“肖其神”,而不独独表现他的外在形貌,或者避免丁皋自己所批评的:“即或得其神似,而多酒肉气”呢?他首先列了别人人物画的一般特点。他说“凡人写照,仅能得其形似,而不能得其神似;即或得其神似,而多酒肉气者……”接着,丁皋分析了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气韵不足故也。”然而说到气韵,就像诗学中所说“神理”、“神韵”,词学中所说:“清空” 一样让人摸不着头脑。到底丁皋所说绘画中气韵是什么呢?他说所谓气韵是:“灵明之神也,生动之致也,运用之机也,虚无之象也。”在画家则是个人修养的一种绘画境界,他能够让画家运神思、施妙笔成灵动传神之图、得画外“气韵生动”之致。在绘画则是画作所体现出来的一种风格特点,一种绘画之外的韵致。丁皋之写真画论,于此也可以看出受到我国传统山水画论的影响,尤其受到文人画画论的影响。重在传神表意,重在画外的生动气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