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生源流失严重、学生阅读兴趣低下,是作者面临的困境。通过借鉴与摸索,作者从点燃热情,激发信心;宽容引导,树立典型;科学分组,单独交流;巩固成果,形成习惯;小课指导,能力提升五个方面,从实践角度展开了小班化条件下薄弱学校阅读兴趣激发的研究。

关键词: 薄弱学校 小班化 阅读兴趣 实践研究

《心理学》指出:“最积极的学习动机乃是内发性的兴趣。”作为一种个性心理因素,兴趣是阅读动机和需求的主观反映。兴趣对个性阅读的效果产生了显著影响。

一、点燃热情,激发信心

一进初一,我就让班上每个学生写出自己最喜欢的十本书,没有内容限制,包括他们热衷的漫画、武侠、言情等,让他们在精神上没有负担,也便于迅速地了解每个学生。为了防止他们凑数字,挑些高大全的书名字糊弄我,我选了一节作文课,让他们当堂写出喜欢的理由,每本书一两句话即可,提示他们可以是人物,可以是情节,还可以是语言。这样,发自肺腑的喜欢和牵强附会的欣赏还是很容易分辨的,那些真喜欢某本书的学生,洋洋洒洒一个小短篇就出来了,虽然遣词造句值得商榷,但一言难尽的气场完全可以感觉到。

二、宽容引导,树立典型

了解了他们阅读的兴趣点以后,首先肯定开卷有益,其次谈谈对阅读的理解,简单地说,阅读分为“无为的阅读”和“有为的阅读”,这两个方面,告诉学生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不同时期,侧重不同。既为自己的快乐读,又为自己的未来读,能把这两者协调好的学生,就是一个成功的学生。让学生知道,读想读的书和读别人想让我们读的书并非不可调和的矛盾。再次,选取几个阅读很有特点的同学,重点评讲。譬如某某同学阅读得很有深度,对人性的剖析相当到位。某某同学很阅读有品位,几句评价就能让人感觉到他的儒雅气质。用些大词、美词夸赞学生,一是可以让他们热情高涨;二是读一读他们的书目,给其他学生一些参考和指导;三是对那些没有什么阅读体验的学生,会起到感染作用,让他们多少明白一些,我们可以选择书,而书可以影响我们。

三、科学分组,单独交流

接下来,我让学生建立阅读兴趣小组,全班28人,根据阅读兴趣及自愿原则,组合成七个小组,每组三人。刚开学的两个月,同组学生之间互相借阅书籍,或大家同读一本书,利用三到四节课的时间,全班性地自由谈。有时是请每组派一个代表,推荐一本他们都喜欢的书,有时是请程度比较好的小组主讲,其他小组可以提问,深入了解他们感兴趣的地方。

在开展全班性活动的同时,我与全班每个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一对一的交流,每个课间一名同学,一天可以交流6到8名学生。在小班化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是可以做好这项细致的工作的。这样每个学生每周至少和我交流一次,告诉我这本书有趣在什么地方。对所有学生,在和他们一对一交流时,都要让他们感受到我的态度是很感兴趣,愿意倾听,有时可以说“谢谢你让我了解这个故事。”或是“很有意思的情节,很有个性的主人公”,等等。其实无论我说什么,只要积极肯定学生的阅读行为,他们都会受到莫大鼓舞。两三次说下来以后,他们都说得越来越好,而这背后是他们已被点燃的巨大的阅读热情。

四、巩固成果,形成习惯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当行为成为习惯后,才能产生能动力量。在惯性效应下,个体克服了仅仅依靠兴趣维持的短期粗浅行为,进而自觉地延续这种行为。如果说兴趣的激发是良好的开始的话,那么习惯的培养才是有力的执行。一个有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学生,语文素养与能力是不会太差的。针对学情,老师要帮助学生制订详细的课外阅读计划。这个计划包括阅读的内容,安排的时间,阅读的伙伴,目前的困难。教师可以帮助他们制定一份结构化的阅读情况记录表,一开始,不用过于强调阅读效果,而要加强阅读情况的反馈和调整。一对一地帮助每个学生确定学习时段,固定的阅读地点,最大限度地争取家长的支持。

五、小课指导,能力提升

专题性阅读活动的开展可以以阅读工作坊的形式进行。所谓阅读工作坊,根据Hagery(1992)的定义:“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方法来教学阅读。在这样的教室中,学生成为真正的读者,依自己的选择来阅读,以自己的速度来阅读并与人讨论,分享阅读心得。经过这样的过程后,学生不但可以学习阅读的方法,也可以了解阅读的真正意义。”具体的实施过程如下:

1.确定主题,起始阶段,可以由教师推荐,学生选择,随着学生阅读量的增加,可以由学生自主推荐,同学投票决定,教师把关。初一阶段,大部分是某篇文章或某本书,初二阶段可以提升到某个作家的作品选读,初三时可以是系列作品的比较阅读。

2.在小课教学中,“教师用五到十分钟时间,教全班学生一些可以应用于独立阅读的方法和策略。教师要根据学生阅读需要去进行小课教学”①。一次小课上,贴近主题地介绍一种或几种阅读的技巧和方法,不求多,但求学生可以接受并运用。比如在进行诗歌教学时介绍朗读技巧,教师可范读,可放录音,进行包含小说主题的说话练习,介绍人物描写的方法等。

3.小课教学之后进入独立阅读时间,在这一时间段,学生可以自行阅读喜欢的书籍,也可以阅读老师及同学带来的与主题相关的书籍,在具体的阅读中形象地感受小课上老师所讲授的阅读技巧。形式上,可以是一个人读,也可以是组队阅读相同内容,老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在学生阅读了一定时间后,就他们所读的内容进行一定程度的交流,以便进一步为学生制订个性化的阅读方案。如果课堂时间有限,则独立阅读时间可以延伸到课外,作为前面系统制订的阅读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4.独立阅读之后是分享时间,主要是给学生一个讨论文本的场合和机会。在初一阶段主要以复述文本为主,大家可以共享许多有趣的故事和情节,初二以后,学生个性化的鉴赏能力慢慢就分化了,其中会有很多带有主观色彩的情绪表达,这些都是他们真实生活的折射和延伸。到了初三,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分享形式可以更加多元化,给书中喜欢的人物写一封信,改编故事的结尾或者续写,对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进行研究,对不同作家的同类作品进行研究,等等。

时间上一般每周安排两次,选择下午时段,学生比较疲惫,容易困倦时给他们上这样没有太多负担,放松心情的阅读课比较合适。我们安排小课教学约为5-10分钟,独立阅读时间为20-25分钟,分享时间为10-15分钟。

开始时,要让全部学生都参与到工作坊中,让工作坊有条不紊地运行。在大家都能适应并遵守这些规则后,就可以把权力下放给学生。小课教学在工作坊的起始阶段处于核心位置,因为教师与学生都需要在小课教学时完善工作坊的规章制度,或者分享全班的阅读进度。

经过这五个方面的努力,大部分学生会对阅读保持浓厚兴趣,不少学生都能有“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的投入状态,令人倍感欣慰。从内容到形式,小班化教学之路还需要我们从各方面摸索,如鲁迅先生所说:只要我们做起来,相信定会有所收获。

注释:

①吴忠豪.美国的小学语文课程和阅读教学.外国中小学教育,2002:35.

参考文献:

[1]王丽著.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11.

[2]张尚兵.浅议个性化阅读.学科教育,2002(1).

[3]陈启.小班化教育的内涵与特征.教育评论,2002(1).

[4]张学华.小班化教学及其反思.课程与教学,2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