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能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能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之一。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下面结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谈一谈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点滴体会。

一、利用网络,创设问题情境,培养问题意识

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问题,用数学的方法理解和解释实际问题,能从现实的情境中看出数学问题,这是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问题意识”。然而,问题来源于生活,镶嵌在生活当中。怎样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计算机网络以其丰富的学习资源,开放的交互功能,自主的学习方式为我们解决这一疑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数学来源与生活,它是具体的,但数学又经过了抽象。因此,我们应该将数学抽象的内容附着在现实的背景中,让学生去学习从现实生活中产生、发现的数学。利用计算机网络创设问题情境根据其功能与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

(1)联系实际 创设发现问题的情境

例如《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估算》一课。课题导入部分的“热身训练”环节:学生登陆教师指定的旅游网站,查找今年 “十一”黄金周期间,各地旅游景点平均每天接待境内外客人数量。在交流信息环节,学生能根据所举实例发现像这样的计算,数据可以不必太精确,只需进行估算,从而让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好处和价值。此时教师抓住教学契机,让学生说说自己在生活中碰到的估算实例,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2)任务驱动 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

仍以《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估算》一课为例。在综合运用的“特别企划”环节,教师播放了贫困地区儿童生活学习状况录象。真实的画面,鲜明的对比,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同学们自发地想去帮助那些贫困中的孩子。为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这项有意义的活动中来,同学们通过网络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向贫困地区的学生献爱心。在真实任务的驱动下,教师启发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捐款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估算全校师生的捐款数量等。在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体验了分工合作、收集整理数据、分析处理信息的全过程,积极、主动地将所学知识和现实问题联系起来,学以致用。

其教学流程为:从现实情境中识别信息,发现并提出问题——导入新课——学习新知——从现实情境发现并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信息技术在此之中创设情境,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二、利用网络平台,交流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

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更注重教学的实效性、互动性。通过网络教学,不仅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并及时予以指正,同时可以展示学生各自不同的解题思路,扩大思维的视野,对比各种思路的视角过程,交流评价不同的策略,激发起学生创造性的想法。

以《整理复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一课为例。教师使用“课件大师”课件制作软件制作了交互式课件。课件中包含多层次的练习,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要点,设置的帮助系统,让学生能及时得到各种途径的帮助。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室交互平台,创设一个由学生自主复习、建构知识体系的环境——人机交互、电脑及时统计、网络实时反馈、评价。此时,教师则可以监控学生的学习进程、和个别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或者调阅学生的学习作业组织交流、评价。

三、利用网络资源,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时间的简单计算——快乐的星期六》是一节基于网络环境下数学课,教学内容巧妙地将知识点串联在虚拟小主人公“洋洋”一天的生活中。在综合运用阶段,教师要求学生收集有关时间安排的信息,经过甄别、组织,运用于自己的周六活动时间安排中,通过人机交流、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设计出一张具有实用价值赋于个性的作息时间安排表。

由于学生的智力发展是不均衡的,有的擅长逻辑思维,有的擅长语言表达,有的喜欢抽象的表达方式,有的则喜欢具体的事物,而课本能够提供的知识与素材较为单调,并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持,教师利用多媒体网络,就能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使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而,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体现他们的个性,提高他们创新、创造的能力。

四、利用网络,不断生成新的问题

课本的内容总是有限的,网络特有的超文本链接功能,则能充分扩展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的广阔背景,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了解到比课本内容多的多的知识,进而引发更深层次的问题。以《时间的简单计算——快乐的星期六》一课为例,在“休闲一刻”这个环节,课件中为学生准备了许多有关时间的小知识:时间单位的换算,时间是怎么产生的,最古老的钟——刻漏、沙漏,有关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以及有关时间网站的网址。学生可以随意点击,甚至上网浏览,尽情在知识的海洋中“冲浪”。反馈交流中,学生们畅所欲言,谈感受,说体会,有的甚至提出更多更新的问题。这样的设计,突破了传统教学的空时界限,使学生在不断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性循环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