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初中科学复习课中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策略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初中科学复习课中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策略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科学复习课是提高科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大多数复习课只重视应试技能,轻视能力培养,把复习课当成旧课的重复。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处于消极、被动的学习状态,课堂效率非常低下,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发展。所以,突破传统复习方式,提高复习课的课堂效率,是值得每一位科学教师思考的重要课题。文章就如何充分利用情境资源的问题,总结出创设兴趣情境、实验情境、生活情境、悬念情境等复习课的教学情境,以“趣、疑、动、玩、练”激发学生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复习课更能起到完善知识建构,扩展方法技能,提升思维和升华情感的功能。

关键词:科学 复习 教学情境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中,始终贯穿的主线是“学生的发展”,突出强调了以下这些教学思想:在教学中要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向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种教育理念应贯彻教学过程的始终,作为初中科学教学的重要课型――复习课也不例外。

每当上完新课进入复习阶段,有的教师就把复习课当作练习课,或是把学过的内容重复一遍,课堂教学显得单调、枯燥。一节课下来,学生感到兴味素然,造成复习课效率低、复习效果很不理想,所以许多教师经常叹息复习课难,而学生也常说上复习课“没意思”。那么如何让复习课活起来?我想方法有好多,其中创设有效的情境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盎然,让科学复习课活起来。突破传统复习方式,提高复习课的课堂效率,是值得每一位科学教师思考的重要课题。笔者在本校科学组“创设情境复习课研讨”活动中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教学策略

(一)创设兴趣情境,以“趣”引思

爱因斯坦说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会产生去探究“是什么”或“为什么”的动力。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经常把教材中的科学问题,改编成生动形象、富有情趣的问题情境或故事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使学生带着浓厚兴趣去积极思考,应用知识。

情境1:酸碱盐复习课

情境2:复习燃烧条件

在复习“研究物体燃烧条件”之前,我先给学生做了一个魔术实验:把适量溶解有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倒入准备好的一张废报纸中,然后老师装作有气功的样子,对报纸进行搓揉。此时所有学生都注视着那张报纸,突然有学生说:“冒烟了!冒烟了!”然后大家就看到这报纸燃烧了。惊喜之余,许多学生都露出了疑惑的神色,就接着说:“大家也想把这个魔术做给别人看吗?”“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其中的原理好吗?” 这样一来学生的复习积极性就十分的高涨。

心理学家鲁宾斯坦曾经说过:“思维通常是开始于疑问或者问题,开始于惊奇或者疑惑,开始于矛盾。”疑问,往往是伟大发明和创造的开始,是创新的源泉。在科学复习课的教学中,教师也不要忘记善于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巧妙构思、精心设问,有意识地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吸引学生的欲望,推动学习的进程。

(二)创设实验情境,以“动”启思

教学时,精心创设让学生动手、实验、探究式的教学情境,才能使学生深刻地理解科学知识,激发学生求知欲,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教学,真正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从而使得动中有思,思中有获。

情境3:《探索物质的变化》复习

课前教师展示六种分别标有A、B、C、D、E、F的药品,分别为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硫酸、硫酸铜晶体、碳酸钠粉末中的一种,并马上提问:若无任何仪器的帮助可以鉴别吗?生答:观察状态和颜色鉴别,从而引出有颜色的固体物质有哪些。师生进行共同归纳,很自然的引出盐的性质复习。接着教师拿出剩余的四瓶,继续提问:剩下的又该怎么鉴别呢?通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鉴别方案,然后由学生代表来完成鉴别过程。最后教师通过风趣的语言来归纳酸和碱的性质。通过这种让学生参与实验探究的复习方式,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情境4:《伏安法测电功率》复习

笔者在上课时是这样开始的:我们学校最近买来了一批小灯泡,灯泡上面的都标有“3.8V,1.25W”字样,这表示什么呢?(学生回答)不过我在想,这批灯泡是否合格呢?合不合格主要看什么?(学生答:额定电功率。)我们能不能利用每一小组的桌面上提供给大家的器材(电源、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导线、小灯泡)来检验一下呢?然后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设计实验,连接电路、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的相关数据。最后分组总结实验的结论。通过这种让学生“动起手来”的复习,不但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很自然地提高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复习效果是单纯的说教是无法相比的。

我们常常受到复习课的禁锢,冷落了实验在复习课中的重要地位,致使复习课上学生动手不多,偏重接受,创新思维得不到激发。而实施科学实验探究就能使他们的潜能得到有效开发,有利于唤醒求知意识。特别是在力学、电学、密度、压强、物态变化、化学变化等教学内容中的实验在复习课中的有效应用,对学生能力的提升上起到了显著作用,不可小觑。

(三)创设生活情境,以“玩”入思

爱玩是每个学生的天性。如果能把复习课堂中枯燥的知识融入到“玩”中,必然会极大的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复习知识。从学习的形式上看, “玩”可以理解为“实践活动”和“思维活动”的相互结合。当然,这里所谓的“玩”不是学生自发的无目的的玩,而应该是教师诱导下的有目的的玩。通过笔者对“玩”和“学”的分析,总结出“玩”与“学”的如下的关系图:

因此,笔者在教学中可采用多种多样的游戏和活动,把课本上的抽象知识融入到游戏中,激发学生参与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成为适宜学生成长的土壤,同时满足学生的表演欲,提升学生的成就感。

情境5:《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复习

在进行该部分的复习时,我让学生“玩”了一把。我的处理是:请一个志愿者到讲台前就坐,再请两位同学帮助,一位同学将志愿者的眼睛捂住,另一位同学手拿一个牙签,来扎志愿者的手指。最后请志愿者谈感受。当志愿者说“痛”时,全班哄堂大笑。我马上让大家自己说出这就叫反射,并请大家一起来分析反射的类型。全班在谈笑中将问题解决了。这也让我深深体会到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让学生学会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形成兴趣,学会方法,具备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课堂上利用学生亲自体验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使学生在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的同时,产生探究的兴趣和情感,提高创新的胆魄,从而积极愉悦地投入到体验研究中来,实现以学生为本的、高效率的、有发展前途的学习

情境6:“化学反应的本质”复习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再进行重新组合的过程。如果学生能够理解能这一点,自然而然就明白了化学反应该前后,原子种类、数量以及元素的种类不发生变化。因此在复习这部分内容时,笔者以“水通电分解”为例,让6个学生分别组合成2个“水分子”,然后让一个学生来扮演“电”,使“水分子”拆散成“原子”,然后“原子”进行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玩”中,很轻松地理解了化学反应的本质。

设计恰当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问题,融入到复习课中,让学生倍感亲切,使学生怀着愉悦的心情与教师互动,步入科学的殿堂。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只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建构有关的科学知识。使学生感受到科学是充满乐趣的“学问”。

(四)创设悬念情境,以“疑”激思

学生所读的书、所看的现象、所想的问题、所接触的事物、所面对的生活等有很多都充满着问号,充满着神奇,其中有许多就可以利用所学到的科学知识去解释去回答。教师可设法利用一些生活现象创设激疑情境,强化学生的好奇心。 “心欲求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悬念产生于学生想急于解决问题,而问题看上去不是很复杂,但凭已有知识和方法又无法解决的时候,那么我们就可以抓住这个契机把握学生求知的动机。《空气的污染》复习有关空气污染方面的内容并不太好讲。因为学生平时通过电视和报纸等了解了一些空气污染方面的知识,教师如果按部就班地像新课一样讲解可能会使学生满不在乎,没有什么好奇心。此时可设法利用悬念激疑,巧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探求心理,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情境7:复习《空气的污染》

学生平时通过电视和报纸等了解了一些空气污染方面的知识,教师如果按部就班地像新课一样讲解可能会使学生满不在乎,没有什么好奇心。此时可设法利用悬念激疑,巧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探求心理,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师:先请同学们看投影,这是曾经困扰美国情报机构很长时间的一个问题。

视频:兰州为何突然消失?80年代,美国的情报机构在对卫星拍摄的我国照片进行分析后突然发现了一个问题,我国西部地区的重要工业城市――兰州找不到了,卫星拍摄的照片上没有了这座城市。这使美国的情报机构非常吃惊,他们怀疑我们国家研究成功了战略目标新伪装技术。于是美国的情报机构千方百计地到处搜集这方面的情报,但总是没有什么收获。兰州为何突然消失了呢?这时,同学们的注意力得到了有效集中,其探求未知的心理得到挖掘,激发了好奇心。

情境8:复习《地球的“外衣”》

复习时可根据新闻报道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情境,播放CCTV的一个专题节目的片断,(主持人:云南的傈僳族,他们能上刀山下火海,还有一个神秘的本事:呼风唤雨。听起来好像不太可信。但是我们的记者来到云南怒江州,在当地问到一些老乡,他们都说听老辈人说起过傈僳族人能呼风唤雨的故事,有的人说得很神奇,说是只要来到高山深处的一个湖边,大喊几声下雨,马上就会雷电交加,大雨倾盆。为了见识一下神秘美丽的听命湖,解开人们呼风唤雨的谜团,我们的记者在当地有关部门的配合下,组建了一个临时探险队,决定进山一探虚实。)视频中记者大喊后,他就看见湖对面的山岗缺口处飘来一团云雾,这团云雾慢慢涌来,笼罩在湖面上,大约过了十分钟,天空中飘起了蒙蒙细雨。等到云开雾散,雨也就停了。这显然是学生意想不到的,由此形成悬念,产生一种无形力量,使学生急于想解决问题,学习兴趣盎然,收到催人奋进的效果。此时教师引导:这小雨真的是被我们喊来的吗?难道山里的雨都能听懂人的语言。听见我们的喊声就来热闹一下吗?当然不是,这种神秘现象应该有更科学的解释。那么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才能下雨呢?这样就自然顺利地引入对大气层知识的复习。

例2给学生呈现了一个实际的问题,要求学生先对两盏灯的接法做出猜测,接着设计检验方案,然后再讨论灯的耗电量的情况。问题层层递进,从不同的侧面、不同层次对学生的相关知识和能力进行了考查。

在复习中,如果大量地讲、练类似例1这样的人为编造的难题,以提高解题的技巧,就会造成很多问题,一方面会造成学生在实验、科学探究等对于学习科学来说极其重要的方面所花的功夫和时间很少,甚至没有,学生多种能力得不到培养和训练;另一方面大量练这类习题,一些学生觉得学科学是乏味的、无聊的,逐渐失去学习科学的兴趣。

三、结束语

1.教师要科学合理的设置教学情境。一个良好的情境,不仅应该包含着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知识内容,帮助学生建构起良好的认知结构,而且应该蕴涵着促进学生非智力品质发展的情感内容和实践内容,能营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心理环境、群体环境和实践环境。教学情境应该具有促进学生产生继续学习的愿望、有利于激发和增加学生潜能的功能。教学情境的设计不仅要针对学生发展的现有水平,更重要的是,还要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既便于提出当前教学要解决的问题,又蕴涵着与当前问题有关、能引发进一步学习的问题,形成新的情境;利于学生自己去回味、思考、发散,积极主动地继续学习,达到新的水平。设计得当的教学情境应该不但有利于知识的综合运用,有利于学习成果的巩固和发展,还应该有利于学生发展个性和特长,有利于学生相互间合作。

2.在复习课中实施情境教学,并不意味着排斥其它的教学方式,创设情境教学不是唯一的教学方式。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校教学资源的具体情况,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以形成优化的教学模式。复习课不仅让学生复习旧知识学到新知识,还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使学生的学习得到升华。新课改给科学教师复习课的教学模式带来挑战,也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只要教师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复习课的课堂教学才会成就精彩。

总之,复习课要讲究教学策略,要把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把建构知识网络作为教学的关键点,把巩固知识提升能力作为教学的落脚点,只有这样,复习课才会有新意,才会有意外的“惊喜”。创设情境复习课是一门艺术,应不拘一格,它精心设计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使学生产生“疑而未解,又欲解之”的强烈愿望,进而转化为一种对知识的渴求,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使学生能自主、合作、探究、分析科学问题,促进知识、方法、思维和情感的提升,使复习课焕发勃勃生机,最终达到提高科学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吴永军.新课程备课新思维[T].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

[2]郅庭谨.教育新理念[T].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

[3]王盛之.施忆.科学探究让初中自然科学复习课活起来[J].化学教学:2003年(7)62-65.

[4]胡秀英.关注学生思维创设教学情景[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7.Vol.9No.4:2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