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发挥三段教学特色 提高中差生数学成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发挥三段教学特色 提高中差生数学成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三段式教学模式通过第三段课后“反思升华、拓展问题、分层作业”的实施,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高效率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学会了学习,学习质量更高;学生更加喜欢课堂、喜欢学校班级生活。

关键词:三段教学;提高成绩;优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8-085-01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的扩招,带来了高中的扩招,政府加大教育投入兴办了各级各类学校为十几年前初中毕业考不上高中就只有回家务农或待业的青少年提供了就读的机会,为他们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打开了一扇窗。但是,大学中流行的“毕业即失业”的现实写照,又为他们关上了一扇门。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几乎每个学校都要对学生进行分层分班教学,而特别好和特别差的毕竟占少数,更多的是处于中间层次的所谓“B层次”的学生。这个群体发展得怎么样是评价一个学校教学质量高低的的砝码,而数学成绩又在其中充当重要角色,最终决定着他们的发展状况。

近年来,双流县棠湖中学在成都市著名校长熊伟的带领下,高扛新课程改革的旗帜,在“三段教学”理念的指引下,锐意课堂改革,社会影响较为广泛,教学业绩突出。通过三年的 “三段教学”的实践,学校取得了丰硕教学的成果:2009年:参考人数1232人,一、二本上线人数622人,上线率50.5%;本科上线781人,上线率63.4%;一本上线增长率132.5%;一本、二本、三本增长率居成都市十四所国重学校第一名. 2010年:参考人数为1558人:一、二本上线人数862人,上线率为55.3%;本科上线人数1056人,上线率为67.8%,居成都市十四所国重学校第四名。2011年:应届生的重本比上一届增长了48%;二本增长了34%;本科增长了33%.本文就发挥三段教学特色,如何提高中差生数学成绩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一、通过实施“三段教学”,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了

教师在教学中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真正落实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传统的课堂教学,要求学生不能提前看书,以免在课堂上学生一知半解,不会认真听讲。传统的课堂强调的是老师牵着学生走,知识方法是用灌的方式,学生被动接受。表面看来一节课在老师的把控制之中,高效地传授了知识和方法获知技巧,学生课后按照老师所传授的一幅画瓢就是了。但是,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有识之士终于发现,这种教学方式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个人能动性,基础好,会考试,因材施教成空话,高分生缺失自我发展,低分生失去学习兴趣。培养了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形成了固有单一的思维模式,他们缺乏顿悟、想象、创新等思维品质。

三段式教学模式通过第一环节“自主预习、生成问题,个别指导”的实施,让学生通过阅读文本,简单问题直接记忆、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使知识成为有意义的建构,而不是死记硬背;对于某些较为复杂的问题,通过独立的思考仍然不能解决,就把它记下来,课余时间与小组内同学讨论交流,小组还解决不了的交由科任老师处理。在学生自主预习阶段,老师可以巡查全班,对学习有困难的同学作个别指导,除了帮助他们扫除知识的障碍,还可以增进师生的情感,用非智力因素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

二、通过实施“三段教学”,教师的课堂行为变化了

三段式教学模式通过第二段“合作探究、互动解疑、相互评价”的实施,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主线,以培养能力为核心,让学生围绕学生生成的问题和教师整合的问题进行教学互动。

教师角色从从过去传统教学的讲解者、传授者成为学生潜能的唤醒者、开发者,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引领者,成为学生成长的促进者。

通过实施“三段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老师要我学”转变为“老师,我要学”,实现了由等待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勤奋学习的转变。

三、通过实施“三段教学”,学生全面素质提高了

三段式教学模式通过第三段课后“反思升华、拓展问题、分层作业”的实施,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高效率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学会了学习,学习质量更高;学生更加喜欢课堂、喜欢学校班级生活。学生逐步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他们的学习、交流、评价、管理能力与日俱增,独立思考、合作共进、思辨批判和创新实践能力得到了提升。

通过小组围坐形式使得每个学生找到一种归属感,有利于培养他们合作的意识和人际交往的技巧,在枯燥的学习之余,通过合作交流,身心得到放松,促进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逐渐形成。有了小组这样的合作组织,对于学习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也和容易和及时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 熊伟. 《授人以渔(三段教学的理论与实践)》,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 贾绍义. 《化学教学》1983 04.

[3] 周进成. 浅谈“三段教学法”与学生的认知特点,《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 09.

[4] 朱强. 浅谈“三段教学法”,《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0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