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习惯成自然、自然成性格、性格定前程。良好的习惯对于一人的一生具有重要意义。学生阶段,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业成绩提高的前提。语文学习中,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助于提高阅读自觉性,改善阅读品质,有助于增进阅读的理解。教育工作者在工作时,必须科学把握受教育者的心态,理清教学形势的发展,以便更好地、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形成自我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培养 语文 阅读

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助于提高阅读自觉性,发展阅读能力,改善阅读品质,有助于增进阅读的理解,提高阅读的效率,不好的习惯则常使阅读劳而无功甚至祸害无穷。因此,有必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

一、圈点、勾划的习惯。

徐特立先生说:“不动笔墨不看书。”标注符号的过程,是读、思、记的组合过程,可促进理解,可增强记忆,标后的文章,要点突出,眉目清楚,便于复习,便于查检、摘录。

教师在训练学生时要注意三个问题。其一,要有一套符号系统,画法要简便,意义要明确、固定。其二,圈点勾划,要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进行,要根据每次阅读的目的来运用有关的符号。目的不同,标划的重点也应不同。如学生在预习语文课文时课文的段落层次、生字词、中心句可作为标划的内容。标划要正确,书面应美观。其三,要结合批注勤记。以期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圈点勾划,批注勤记的习惯一经养成,就能给学生造就一种心理―篡看到一则文字材料,就自觉去找出主次轻重,归纳中心,探索写法……学生真正有了这种素质,自然不厌语文。同时,老师讲的重要问题及时通过“写”作了强化,也可避免学生坐着无事可做及对教师讲解缺乏兴趣而产生的厌倦心理。只要教师经常提醒暗示,一段时间后,这些习惯即能形成,学生也就掌握了学语文的主动权。其标志是:学生不仅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录记重难点知识,而且敢于批注出自己的观感体会,能自觉勾划要点。

二、查工具书的习惯。

历史学家吴晗在《谈读书》中讲:“认识了字并不等于完全了解这个那个名词的具体意义,有些专门术语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具有不同的意义,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容易 理解的。解决的办法是善于利用工具书。也以学习历史为例,不懂得使用《辞源》,历史人名辞典、历史地名辞典、历史地图、历史年志和历史回录学,在研究历史科学的大道上,也还是寸步难行的。”可见,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在平常的阅读活动中,工具书都是解惑明理的最好的老师。

教师应要求学生准备好常用工具书,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小学高年级学生可以限于准备字典、词典和成语词典;高中学生可添置“古汉语字典”、“学生生辞海”、“学生辞源”。教师除了结合语文教本上常用工具书的使用训练学生外,还要对另一些工具书作补充说明。

朱自清在《怎样学国文》中也特别指出:“读文言最难的一步工作是须查字典,找考证,死记忆。有一种人图省事,对这步工作疏忽,囫囵吞枣的读下去,还自号‘ 不求甚解’,这种态度,太错误了。”岂只是读文言,读现代文又何尝不如此呢?尤其是对学生来说,一篇文章总会有几个生字词,总得扫除了,才能顺畅。

三、阅读和思考结合的习惯。

读与思历来为古人重视。孔子说:“弗学何以行?弗思何以得?小子勉之。”孔子又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在他的读书治学理论中,素来强调学与思不可偏废。朱熹对此也颇为强调,“若读而不思,又不知其意味,思而不读,纵使晓得,终是不安。……若是读得熟又思得精,自然心与理一,永远不忘。”他认为熟读与精恩结合,才能有收获。“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时,教师务必要训练其读与思结合的习惯。速度可放慢点,边读边留时间思考、分析,字的音、词的义,材料的选取,行文的艺术,反映的观点或表现的内容、感情等。读一则材料不一定一读到底,读到中间发现与前文有联系就读回去比较,偶有问题就停下来,查资料,问老师同学。

总之,不管是朗读、默读或是速读,浏览或是课上听读,都应当使“读”同“思”结合起来,而最终成为自觉的习惯。

四、“质疑”习惯。

古人对之论述甚丰,中国阅读学的奠基人孟子主张“读书有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种批判性阅读的原则和方法,至今有其价值,朱熹认为读书过程是从无疑到有疑又从有疑到解疑的过程。“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存疑,出则节节有疑,过了这一番后,疑渐渐解,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

课文中有些地方看来浅显易懂,学生容易产生一览无余的满足感,而未能发觉其隐藏的深刻含义。教师就应精心设疑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质疑习惯。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教师还可抓住矛盾借以质疑,抓住分歧点质疑。同时也可让学生向老师提出疑问。

在培养学生质疑习惯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调动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二要设法给学生提供质疑的条件。

五、阅读与想象结合的阅读习惯。

想象是在人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在阅读活动中,根据文学材料的描述进行再造想象,是阅读理解不可缺少的一环;而创造性想象则是主动阅读,活化信息、形成新见解的必要条件。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把语文学习同形象思维的训练结合起来,通过学生深入细致的观察,真切生动的感受,多姿多彩的想象,再现语文揭示的图象,领会语文的涵义,这样才可能在充足的感性材料和深厚的生活沃土里,健康地生长出语文理解能力来。也只有这样,才有学习语言的无穷兴味和运用语言的强烈愿望。

另外,在阅读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精读与略读结合的习惯,并引导学生恰当处理默读和朗读,提升阅读水平。

对学生应该培养的阅读习惯远不止这些,比如:阅读和记忆结合的习惯、积累字词文常的习惯、广泛阅读的习惯,而且它们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全面形成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限于篇幅,不再作阐发。

听说读写的习惯是语文学习中不可分割的整体。对学生写作习惯的培养更不容忽视,要增强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对多数学生来说还得从培养他们的写作习惯开始。

作者简介:黄佩芬(1975.8--),女,广西籍人,大学学历,广西河池市大化县民族中学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