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功利教育的喇叭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功利教育的喇叭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据《今日早报》报道,武汉一个曾由五十三名高中生组成的班级,四十一人在世界名校攻读硕、博学位,其中三十四人在哈佛、耶鲁、康奈尔等国外名校,七人在北大、清华等国内顶级学府,专业涉及经济、生物、电子等数十领域。其余十二名同学则分散于北京、首尔等地,进入宝洁、三星等世界五百强企业跻身“金领”。他们中的多数人,今年只有二十五六岁。

这一令人艳羡的“牛班”已被刻上功利教育的烙印。

对于教育而言,是否成功,不是看眼前的升学率、就业情况,更要看社会远景发展,爱因斯坦说,“当一个人忘记了他在学校接受的每一样东西,剩下来的才是教育”。这个“剩下来的东西”不是分数、升学率,而是无形的教育财富:责任感、创造活力、人格完善、较高的快乐指数以及公益情怀等。这些造福社会、服务大众的品质远比重点大学毕业证更有分量。

对“最牛班级”的过分追捧,无疑是在强化,这才是真的好教育、才是精英人才。这不就是功利教育的典型心态吗?这种宣传,只会让家长非理性的功利心态继续膨胀,孩子的负担继续加重,“名校崇拜”心态继续推高,孩子的竞争更加白热化。

力争上游的心态可以理解,可不要忘了,能达到金字塔尖者,绝对是极少数,更多人,必须成为默默无闻的塔基。这就是所谓的“自然成才观”,孩子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内尽情发挥,富有情趣,乐趣,能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这就是最好的成功。哪怕他只是电视修理工,也能为千家万户带来“收视快乐”,其贡献不亚于硕士、博士。

朱清时院士说:“一个国家、一个社会需要多种多样的人才,既要有一流的科学家、教授、政治家等,更要有高素质的工人、厨师、飞机驾驶员等高技能人才。”

所以,媒体、家长和教育者,在拔尖、掐尖的同时,千万不能忘了这条颠扑不灭的教育真理:让更多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让孩子多一些“剩下来的东西”,其贡献绝对不小于让学生考上哈佛大学、北大、清华。

《1999-2007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表明,“所有的杰出企业家中,没有一位是高考状元;学术领域,中国两院院士、外国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等名单中,也没有出现高考状元的名字;杰出政治家中,同样没有高考状元”。丁肇中也说过,“我所认识的二十世纪和二十一世纪拿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很多,其中很少是学校里面考第一名的。”

是分数取得成功者,而不一定是活力创造者;是暂时的成功者,而不一定永远是成功者。现在的博士硕士等人才,不能成为教育成功的证据,而可能只是题海战术的印证。

高考快要到了,希望媒体多一些“自然成才观”的宣传,就像杜鲁门刚当选总统时,有人向他的母亲祝贺:“你有这样的儿子,一定十分自豪。”杜鲁门的母亲回答:“是的。不过,我还有一个儿子,同样让我骄傲。他现在正在地里挖土豆。”

在孩子的成长和快乐、出名和健康之间,更崇尚“平常心态”、自然法则和健康发展,远比“最牛班级”更有积极意义,更接近理性教育观和价值观。

【原载2011年6月2日《工人日报・科教周刊》】

插图/状元/陈春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