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分析及融资方式创新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分析及融资方式创新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在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背景下,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日益凸显,已引起普遍关注。在过去一段时期内,我国政府为了应对危机刺激经济增长,曾扩大了地方政府融资的作用,地方政府的债务也随之增加,同时出现了一些融资不规范问题,使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逐渐加大。为此,本文针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现状,在深入分析债务总量风险、结构风险和效率风险的基础上,从宏观制度安排、中观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和微观预警预测模型建立等三方面,提出了化解风险应该采取的方法。即将现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与多层次资本市场有机结合,通过引入BOT、PPP模式,实现地方政府融资方式创新和民间资本利用的双赢,从而促进我国金融稳定和经济健康发展。

【关键词】 地方政府 债务风险 融资方式 创新

近年来,我国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促进国内经济增长背景下,中央财政投资一直呈上升趋势,各地方政府筹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当然,随着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债务风险也在逐渐加大,势必会危及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未雨绸缪,及时研究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一个非常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既要采取控制性的措施,加强债务管理降低风险程度;也要与规范发展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相结合,引入多元多层次融资模式,以解决我国城镇化工业化过程中的资金供给,从而进一步消除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

一、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研究评述

1、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情况

地方政府债务,是指地方政府为了履行其职能需要,基于法律义务、责任或道义等原因筹资,而必须偿还或在未来支付给公众的款项。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较大,结构也比较复杂。总体情况是:截至2010年底,地方政府的债务余额为107174.91亿元。其中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为67109.51亿元,占62.62%;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或有债务为23369.74亿元,占21.80%;政府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其他债务为16695.66亿元,占15.58%(见图1)。

我国地方政府举债最早始于1979年,当时只有8个县区。但到1996年底,全国省(市)级政府都有举债,地(市)级政府有90.1%举债,县级政府中有86.5%举债;到2010年底,全国所有省、地(市)级政府都有举债,只有54个县级政府没有举债(约占1.9%)。从1997年以来,我国地方政府举债规模一直呈增长态势。其中,1998年债务余额增长48.20%,2009年债务余额增长61.92%,2010年债务余额增长18.86%(见图2)。

从图2可以看出,在1998、2009年债务余额出现了两次高峰增长,这与当时的宏观经济政策密切相关。1997年我国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发了大量长期建设国债以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地方政府也予以配合快速增加了债务规模。2005年后针对出现投资过热等问题,国家又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也有小幅度下滑。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来临,我国政府为稳定经济增长,再度启动积极的财政政策,及时推出4万亿投资计划,各地方政府也迅速配套跟进,使投资计划总额约达18万亿。此时,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出现了急速增长的最高峰,债务压力也随之加大。

2、地方政府债务主要来源

结合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现状,分类形成如下债务来源矩阵表(见表1)。

直接显性债务包括各级地方政府借款和发行的债券、法定的公务员工资和养老金以及各种拖欠款项。虽然目前我国地方政府除特殊情况外,不能直接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但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准地方债券”、中央政府转贷、等形式进行债券融资。另外,目前地方政府还可通过“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满足借款的需求。

直接隐性债务包括非法定的未来公共养老金、非法定的其他社会保障计划和拖欠工资等。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地方政府需要承担的社会保障的负担会越来越重。而伴随地方经济的不断发展,或有负债也会不断增加,从而加重地方政府的债务负担。

3、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分析

(1)债务总量风险:是指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占GDP或财政收入比例较大而带来的风险。自2008年国家推出“4万亿投资计划”以来,地方政府通过融资不断筹集资金,使债务规模迅速增大。截至2010年底,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已达10.7万亿元,约相当于2010年全国GDP的27%,地方财政收入的264%,其所占比例十分惊人。在这些债务余额中,除地方政府债券与各种财政转贷外,大部分债务收支尚未纳入预算管理和监督;在36个省级政府中,有7个未出台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规定,8个尚未明确债务归口管理部门,14个未建立起政府债务还贷准备金制度;而地市和县级政府债务管理问题更为突出。由此可见,面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大、预算管理制度不健全、严重缺乏风险预警机制的状况,已经明显反映出其债务总量存在很大风险,如果不加以谨慎管理防范,随时都有发生债务危机的可能性。

(2)债务结构风险:是指地方政府债务层级或区域分布不均所带来的风险。从地方政府债务的层级分部看,截至2010年底,全国省级政府债务余额为3.2万亿元,约占债务总量的30%;全国地市级政府债务余额为4.7万亿元,约占债务总量的44%;全国县级政府债务余额为2.8万亿元,约占债务总量的26%。地市级政府债务已明显超过省级政府债务,而县级政府债务也接近省级政府债务。但就偿还和抗风险能力而言,地市级和县级政府又低于省级政府。因此,地方政府债务的结构性风险就暴露出来,现在地市级政府债务风险相对较大。

从地方政府债务的区域分布看,截至2010年底,我国东部11省市政府债务约占总量的50%;中部8省政府债务约占总量的23%,西部12省区政府债务约占总量的27%。由此可见,我国东部地区虽然经济比较发达,但政府债务也较高,其风险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也较大。在债务结构风险中,还存在隐性债务情况。但因缺乏严格的统计渠道和口径,其隐性债务目前尚无准确数据。然而,值得关注的是,这些隐性债务随着风险的暴露,也逐渐显性化。如一些地市县级政府融资平台不完善,操作程序不规范,责任主体不清晰,导致投资成本不能收回,使“隐性债务”显性化,给地方财政造成巨大压力,对经济发展也会产生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