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于学习过程的教学观摩活动探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学习过程的教学观摩活动探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教学观摩在我国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而以不同形式存在于各类学校中。本文试图从教师教学观摩活动的要素分析出发,认为教学观摩活动实际上包含着接受刺激、选择刺激、产生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发生四个过程,并在此基础上为教师进行有效的观摩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教学观摩;学习动机;学习过程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5-0154-03

教学观摩活动作为教师之间加强交流、提高专业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平台而备受关注。在我国,广大教师除了完成自身的教学任务外,每周都要去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堂。然而,学校开展的不同形式的观摩活动对于教师而言所起到的作用似乎没有想象中那么好。正如一位一线教师所言:“对于教学观摩,每个学校都是很重视的,每个教师每学期都要听很多节课,但是对于听课的认识,有很多教师的看法不一。有的教师去听课完全是为了敷衍,有的教师去听课是为了看看上课教师的‘精彩表演’,回去可以依葫芦画瓢,至于别人为什么要那样上课,就不是他思考的问题了。”[1]

一、“关注学习过程”——教学观摩活动的旨意

教学观摩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重要途径得到了各级相关部门领导和教师重视。从20世纪70年代末教育“拨乱反正”至今,教学观摩在我国大致经历了从最初强调观摩的示范作用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前夕的短暂批评和反思,再到之后逐步与其他研修方式融合三个阶段的发展。[2]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教学观摩活动无论在组织形式还是内容等方面都实现了突破,但实际“只重模仿”、“恣意做秀”等却成为人们对当前教学观摩活动的常用评价词。

针对教学观摩活动存在的诸多问题,很多学者在理论和实践上对其进行了探讨。有学者指出,对“教师间相互听课”认识不足导致“听课”滞后、人际关系的心理因素堵塞了“听课”渠道的畅通、缺乏必要准备和科学方法,难以达到良好的“听课”效果。[3]也有学者认为传统的观课目的导致的心理阴影、校园文化、教师目标取向、教师进取心不强是当前影响推行观课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4]很多学校借鉴国外“课堂观察”原理,从正面实践来探讨了有效教学观摩的途径。然而,无论是从学理上分析还是从实践中改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那就是,既然教学观摩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让听课教师从他人身上学到知识,那么我们首先要对基于学习过程教学观摩活动本身的运作机制做一个了解,这样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教师是如何从别的教师身上汲取正能量的。

二、基于学习过程的教师教学观摩探析

就教师方面来考虑,教师的教学观摩活动实际上是一个能动的过程。这其中包括三部分:首先是观摩者,其次是观摩对象与学生、教学内容的互动过程。当然,也离不开媒介的支持。其中,这三部分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相互连接、相互影响的。教师的教学观摩活动实际上是一种典型的观察学习,但教师的教学观摩学习过程不同于“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笔者在借鉴“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的基础上认为,教师教学观摩学习过程需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接受刺激

教师去观摩另外一位教师的课堂,必然会接受很多刺激。但对于观摩教师来说,他所接受的刺激主要来自观摩对象。观摩对象的特质,如教龄、教学经验、教学风格、具体题目的讲解、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方法的运用、课堂提问的方式方法、教学机智等易成为观摩者的关注点。由此可见,观摩教师所接受的刺激是多样和丰富的,正是因为所接受的可能刺激如此丰富,才为之后引起教师的关注提供了前提,假使没有这些刺激,教师通过教学观摩的学习活动就不会发生,然而也应注意到,也正是由于刺激太丰富,很可能会影响教师观摩过程中的选择,有的教师在观摩时,既想关注这个又想关注那个,结果什么也没有关注到,或者对某一点的关注不完整。

(二)选择刺激

教师观摩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接受到各种刺激,但并不是所有的刺激都能够引起教师的注意和反应,那么,教师就不可避免地会对刺激进行筛选。教师作为成人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他们已经具备自我选择的能力。教师在做出选择的过程中受若干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主要包括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师已具有的经验和信息;教师的自尊心和自我需要以及被选择的刺激的强烈程度等。在对部分教师的访谈中发现: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所选择的关注点是不同的。根据教师关注发展理论,处于“生存关注”阶段的教师在观摩时会选择关注和教学本身不直接相关的方面,如课堂纪律、教学整体感觉等。处于“任务关注”阶段的教师往往会关注教学本身,如教学方法的使用、课堂提问方式等,而处于“学生关注”阶段的教师在观摩时关注的则是教学目标的达成、学生参与等方面。另外,由于不同的原因,同一教师在不同阶段的关注点也是不同的。

(三)引发学习动机

教师接受外部的刺激,对刺激进行选择,而被选择之后的刺激却不一定都会引发教师想要学习的动机。兴趣、自主性、自我效能感、归因、智力观等被看作是影响动机的内部因素。而来自外部的压力、任务本身的性质等则是动机产生的外在因素。教师的学习作为成人的学习,其主要受内在动机(使自己与“发展着的社会”、“变化着的任务”保持平衡)驱动。[5]就教师教学观摩活动的学习动机产生而言,它在一定程度上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对于观摩教师而言,那些自我效能感高的教师更容易产生学习动机。而引起教师产生学习动机的必然和教师自身的需要有关。同样的需要可以有不同的动机,反之,同样的动机亦可能由不同的需要引起[6]。

(四)学习行为发生

产生学习动机,并不代表一定会产生学习行为,但总会有一些行为产生。对于成人教师,他们具有相当的经验和信息,其学习过程可能更有明确的目标导向。其次,教师的个人毅力、意志、媒介的支持等都会对行为的产生有所影响。基于学习过程的教师教学观摩活动的理想状态是,教师接受丰富刺激,对刺激进行选择,通过对自身的经验和能力的评估产生想要学习的动机,在观摩中,他认真记录观摩教师关于这个刺激的每个做法,在观摩课后,自己认真钻研、备课,结合自己班级的情况进行教学设计,并在上课前不停演练,最终将这一点应用到自己课堂中。

三、对教师教学观摩活动的几点建议

教师进行教学观摩的过程是一位教师向另一位教师汲取经验、不断学习的过程,看似这个简单的学习实际上蕴含着不简单的原理。仅仅关注教师教学观摩活动本身的类型、存在问题是远远不够的,要想真正地使教学观摩发挥其正面作用,需要对教师教学观摩的学习过程有一定的了解,全面考虑和把握观摩中哪些因素在影响教师观摩学习的发生。

首先,教师自身应该保持开放、谦虚进取的心态,乐于向同伴学习。教师在进行教学观摩活动时,不应该抱着“和我没关系”的无所谓态度甚至只是对观摩对象“一味地批判”,而是应该抱有一种开放和谦虚的心态,在尊重对方劳动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经验和特点来选择自己的关注点,以促进自身学习过程的发生。

其次,教师应注重教学效能感的培养。研究普遍证实,教学效能感高的教师,其教学质量及学生的学习成绩显著高于教学效能感低的教师。[7]为了增强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我效能感水平,我们需要努力为教师创造表现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另一方面,学校、家庭和学生也应该参与进来,为教师提供更多积极的反馈意见和建议。

再次,学校应注意引导教师明确自身需要,重视提高教师的认知和判断能力。理想情况下,教师正是由于有学习和提高的需要才会去观摩,因此,学校应引导教师在观摩前明确自身需要,这样才能使教师在观摩中关注自己需要的信息,促进学习活动的发生。另外,还要帮助教师不断提高认识和判断能力,这里的认知和判断能力主要包括观摩教师对观摩对象的课堂表现如教学方法使用、课堂提问方法等的认知和判断能力。

参考文献:

[1]沈毅,崔允漷.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赵雪江.教学观摩:教师专业研修方式的变迁[J].中国教育学刊,2011,(5).

[3]李林,褚广喜.加强听评课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0,(2):122-124.

[4]邵光华,王建磐.教师专业发展取向的观课活动[J].教育研究,2003,(9).

[5]周文霞,郭桂萍.自我效能感:概念、理论和应用[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1).

[6]应方淦.二战后成人学习研究述评[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5).

[7]高志敏.成人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科技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