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实训基地建设要服务于行为引导型教学改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实训基地建设要服务于行为引导型教学改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如何建设定位准确、功能齐备、设备先进实用、符合生产实际、适合教学需求、利于人才培养的校内实训基地,已成为中职校提高教育质量和解决发展问题的当务之急。结合本校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经验,从服务于行为引导教学改革出发,论述了中职校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原则和策略。

关键词:实训基地建设;行为引导型;教学改革;教育质量

作者简介:李中民(1962-),男,江苏仪征工业学校高级讲师,主要从事职业教育教学和电类专业课程的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08)02-0045-03

随着行为引导型教学改革的深入,中职校教学设备设施、实验实训条件不能满足这种教学法的矛盾日益显现。如何建设定位准确、功能齐备、设备先进实用、符合生产实际、适合教学需求、利于人才培养的校内实训基地,已成为中职校提高教育质量和解决发展问题的当务之急。

一、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原则

校内实训基地是中职校对学生实施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的必备条件,也是中职校办出特色、提高质量的基础性建设。它不仅具有培养学生和“双师型”师资的功能,还应是资源共享的平台、技术交流的窗口、生产与技术服务的重要基地。它的建设原则是“真、先、适、开、通”。

(一)体现生产现场特点――仿真性原则

实训基地应具有针对性很强的,数量和场地足够的,与生产和服务实际场所尽可能一致的实训工位;要在真实而综合的职业环境里,按照专业岗位群对基本技术技能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要具有可供反复训练的条件,以不断提高学生的技能熟练程度,形成专业技能、技巧和技术应用能力;要模块化、模拟化、仿真化处理那些大型流水线和重型设备,便于学生体验生产操作过程。

(二)跟踪技术前沿――先进性原则

人才的培养要适应未来的需要,所以实训基地应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前瞻性。综合性生产训练项目要紧跟时展前沿,尽可能体现专业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学到并掌握本专业领域先进的技术路线、工艺路线和技术实际应用的本领。开发先进的实训设备,还可有效地推动课程建设,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三)适合课堂教学――适用性原则

要使先进的设备适合课堂教学,既具备实物的一切特征,又能作为学生训练的对象;要使实训场地既有利于教学,又能感受职业氛围,使教学贴近企业的生产实际;实训基地里的设备必须安全、方便、可靠、适用,设备的选配、安装布置、环境氛围等都应有利于教学的组织以及教学效果的提高。

(四)提供多方位服务――开放性原则

实训基地在环境和总体设计上要具有社会开放性。既为学生提供基本技能实训场所,又能承担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的培训任务,成为对外交流的窗口和对外服务的基地。

(五)服务相关专业――通用性原则

充分利用有限资源,最大限度地节约资金,尽可能使实训基地能进行多学科的综合实训,相关专业尽可能通用。

二、实训基地建设的策略

实训基地建设中必须克服如急功近利、仓促上马,片面追求先进性而脱离实际需求,只作简单的经济投入而忽视建设过程的作用,沿用传统的实验实习室的建设思路和方案而不作优化改革等不良现象。

(一)把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作为提高教育质量和解决学校发展问题的突破口

目前,中职校的毕业生就业率很高,但就业质量不高,稳定率也不高。学校教学设施及实习实训设备的水平不高,毕业生能力与岗位实际需求存在距离是其重要原因。提高中职教育质量,仅仅改变教育思想和理念是不够的,要使教学过程符合生产过程,有效提高学生完整地解决生产问题的能力,需要在职业的情境中通过项目教学、任务教学等方法才能更好地实现;需要通过高标准的实训,使学生具有熟练的岗位技能和综合的职业能力。因而,通过实训基地建设,营造职业环境,加强企业文化的氛围,既是提高中职校毕业生综合能力的关键环节,也是目前中职教育的短板所在。

(二)实训基地建设要与教育教学过程改革和教师队伍建设构成完整链条

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有三层目标:一是具有综合实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二是形成处理信息、制定计划、小组协作、与人沟通等关键能力;三是在企业文化氛围和职业环境中养成职业道德。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就是在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中进行单项或综合技能的实训。而且,现代教学手段不能不与先进教学组织方法相结合,更不能脱离高水平的理论结合实际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因此,中职校实训基地建设,不仅要满足这三个层次的教学需要,更应置于新一轮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与先进的教学组织方法结合,与“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同步。

(三)开发并且赋予实训基地更多的功能

首先,实训基地的建设要满足学生实训和双师培训的需要,用科学的方法、先进的技术装备来培养与企业员工一样规范的学生,缩短学生从单项技能到多项技能、从技术能力到职业综合能力的成才过程。其次,实训基地的建设要满足教学改革的需要,通过基地建设改变传统的课程设置,采用能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项目教学等方法,加快教学方法创新,不断开发推广新的教学改革成果。第三,实训基地的建设要满足提高教师能力的需要,建立高起点的技术基础,与教学装备厂商合作开发设备、开发教材,开发与企业需要一致的教学过程,创造与劳动组织更接近的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过程。

通过精心建设和充分发挥基地的作用,通过现代化技术装备、工作流程及规范操作在实训基地的体现及企业文化的渗透,特别是实训中的校企合作,中职教育才能缩小与劳动世界的距离,中职生能力才能与岗位能力实现真正接轨,企业才能对中职人才另眼相看。

三、仪征工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

仪征工业学校在建设国家级汽车应用与维修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和省级数控实训基地的过程中,以服务于行为引导型教学改革为基本思路,取得了一些经验。

(一)充分利用实训基地建设的过程,锤炼“双师型”教师队伍

1.组织教师开发课程。教师们通过多种途径对本地及周边地区的行业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了解到本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了现代企业的设备情况、技术力量、产品类型和质量、人才构成情况,弄清了企业对职校生在情感、态度、知识、能力、发展潜力等方面的要求,感知了企业对职业教育教学的评价和建议。

通过反复研讨分析调研资料,并经企业专家、职教课程专家们讨论、修改、审定,我校确立了能充分体现学校特色、专业特色的若干个专门化方向以及各专门化方向的岗位能力表。如汽车专业群细分为机电一体化维修、制造与检测、美容与装潢、板焊与涂装、商贸服务五个专门化方向。

在此基础上,我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指导方案,进而开发项目课程,编写项目课程教材,明确实现培养目标所必须的近期和中长期的实训基地建设目标。

2.组织教师制定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在深入进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教师们研究制定出实训基地建设方案,提交行业专家和课改专家论证修改后确定。这样的建设方案在功能设置、设备选配、环境布置、文化建设等方面贴近了生产实际的需求,模拟了生产情境,符合了行为引导型教学的要求。

3.组织教师确定实训基地功能设置。教师们经过反复研讨,形成共识:实训基地建设只有符合人才培养“七合一”的要求,融“教学中心、实训中心、培训中心、文化中心、产教结合产学结合基地”为一体,才能够把握产业发展的走向,才符合“培训顶用人才、提供技术服务、推介产业文化”的内涵。我校汽车实训基地就具有“专业教学中心、专业培训中心、文化中心、4S店、驾驶学校”的功能。

4.组织教师选配、安装设备。由教师根据实训基地的功能定位,拿出设备配置方案,做到品种齐备、数量匹配、性能完善、适度先进,再由教师进行选型、定购或制作,与企业技术人员一起安装、调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们通过反复调研论证,更加清楚了不同设备间的功能关系以及最佳的配置方案,更加清楚了同一设备不同规格型号及不同厂家产品的性能差异,为日后正确使用这些设备发挥其最大功效打下了基础。

5.组织教师研制设备。教师在参与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中,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与企业人员一起研制、开发教学设备。近年来,我校先后开发研制出自动控制模拟生产线、数控机床模拟教学系统、PLC模拟实验仪、汽车发动机试验台架、汽车整车电路台架和汽车自动变速器试验台架等教学设备。

专业教师在研制教学设备或参与技术改造的过程中,不仅为学校节约了大量资金,而且拓宽了专业知识面,强化了专业实践能力,厚实了产学、产教结合能力,满足了在专业教学中及时更新知识的需要,提高了指导学生开展技术推广和应用、解决技术难题的综合能力,使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二)设备配置兼顾现实和发展需要,既有先进性又有适用性

实训基地设备配置应遵循“一个兼顾、两个同步”的原则,即基本技能训练的常规设备添置与专业技能、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训练的先进设备添置兼顾;训练设备的技术含量和现代化程度与企业生产水平同步;设备的投入与实训项目开发同步。为了创造“真刀真枪”的实训条件,实训设备应以工业生产型为主。我校数控实训基地的主要设备配置情况如下:卧式数控车床、立式数控铣床各10台;四轴联动立式加工中心2台;电火花线切割机、电火花成型机、三座标测量机各1台;故障排除与维护用数控机床5台;CAD/CAM50座专用机房一个,CAXA制造工程师软件和数控加工仿真与远程教学软件各50点。数控机床控制系统有SIEMNS、FANUC、华中等。做到了数控机床控制系统选用国产与进口结合,机床精度选择普通型与多轴联动精密机床结合,功能确定为加工操作型机床与科研设备结合。

(三)结构布局做到实训与生产兼容

实训基地布局必须在满足教学需要的前提下,兼顾生产功能,为发挥基地的效益、创造企业生产氛围提供条件。因此,在厂房高度、面积大小、采光方案、电力配备、高压气源供应、材料运输等方面,均要同时满足实训和生产需要;设备布局按功能分区,划分明确,用不同色彩区别,标识警示语规范;工量具室、配件库、办公用房、接待用房等统一规划,一步到位。

我校新建成的汽车实训基地,分实训教学与技能培训区、对外销售区、对外维修区、驾驶培训区、汽车文化展示区五区,形成基础实训、电气实训、板金喷涂实训、美容装璜实训、整车综合维修实训、检测服务、驾驶培训、销售服务、维修服务、汽车文化展示等十大中心。

(四)校企共建,资源共享,产学研产教研结合

将教学融入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是实训基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突出教学主体,扩大培训、鉴定和社会服务的功能,实现产学研产教研结合是我校建设实训基地的总体目标。

实施产学结合教学模式,首先要求实训基地的设备不但能够满足教学用,同时还要能够满足生产用,能够开展生产性社会服务;其次,实训基地要有自己的产业,要有自己的产品。这样使学生在实践操作的同时,也是在实现有价值的劳动,也是在生产产品为社会做贡献。在产学结合教学环节中,形成一种既是学校又是企业的氛围;第三,实训基地要工厂化,有工厂的文化氛围,既是基地又是工厂。

为此,我校积极寻求合作伙伴,不仅成功引进台资,组建了我方控股的扬州英翔驾驶员培训学校;还与上海汽车集团公司共同投资、建设与经营荣威品牌汽车仪征4S店。

汽车实训基地有了驾校和4S店,不仅使得我校汽车专业具备了开办汽车及零配件制造、汽车营销、汽车维修及售后服务、汽车美容与装潢、汽车驾驶等专门化方向的硬件条件,形成了完整的专业链群,而且使教师有了稳固的产教研基地,学生有了便捷的产学研基地,有力地促进了“双师型”队伍建设和培养质量的提高。

(五)依托实训基地,有效地促进课程改革和学生职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有了强大的实训基地,不仅能给学生构建真实的职业环境和训练情境,给学生的能力培养提供了条件,而且为课程改革的深入创造了前题。我校骨干专业特别是汽车制造与维修、数控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动漫制作等专业,依托实训基地,深入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广泛采用理实一体教学法、模拟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行为引导型教学方法,以实际的工作要求进行教学和实践训练,使学生在大量的“做”的过程中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被充分激发,学生职业能力迅速提升。我校因此被确定为省汽车专业课程改革实验点,汽车运用与维修和机电技术应用两专业顺利通过“十一五”省示范专业验收。

总之,实训基地建设必须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应用型技能人才数量和质量方面的要求,必须服务于专业建设和行为引导型教学改革,必须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以理解和应用,必须促进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加强职教实训基地建设,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7年6月21日第7版.

[2]杨金土.技术型人才的素质、能力培养及其环境条件[J].职教论坛,2002(15).

[3]张迎辉、王瑾.高新技术条件下高职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3(22).

[4]壮国桢.发达国家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经验及启示[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