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让“流行”之花盛开在音乐课的花园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流行”之花盛开在音乐课的花园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音乐欣赏课可以通过如下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因材施教也要因人施教,将流行音乐“请”进课堂;用流行音乐推动古典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通俗的艺术语言进行音乐教育;精心延伸现有教材的内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 音乐欣赏课 教学方法 流行音乐

音乐欣赏课怎么上?这个在一名专职音乐老师看来简直就是不可思议的问题却曾经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困扰着我。记得以前每次上课前我都认真备课,准备上一堂精彩的音乐课,可是往往结果都让我备受打击,学生不是无精打采,就是勉强附和我。于是我在班级里作了一次调查,结果显示95%以上的学生都要求我让他们欣赏流行歌曲,看动画片;偶尔有学生提出欣赏轻柔舒缓的乐曲;几乎没有一个学生要求欣赏古典音乐。于是我陷入了茫然中,一想到要上课我就发憷。请教过老教师,也问过其他学校的同仁、学生,结果都不是很让人满意。直到有次我偶然在网络上发现了一节流行音乐课的案例,修改后教学,没想到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下课前就有学生问我:“老师,下节课我们听什么啊?”于是,我陷入了思考:这个音乐课到底怎么上?是因材施教还是因人施教?流行音乐进课堂了,传统音乐怎么办?音乐欣赏课到底要传授给学生什么?……一连串的问题在我的脑海里不停地翻滚。

一、因材施教也要因人施教,流行音乐“请”进课堂

音乐教育的本质是传情,检验传情的目标是否实现的标准就是看有没有打动学生。如果学生在音乐课上若无其事、无动于衷,鹦鹉学舌、小僧念经,那这样的音乐教育一定不艺术了。要使学生动情,关键在于学生自身的参与,对音乐创作背景的了解,对音乐内容的理解,对音乐表现对象的关心。音乐教育中同样有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问题。与学生的关系太遥远,与学生的生活太隔膜,与学生的生理心理年龄太脱节,与时代的色彩太偏离,要引起学生的共鸣,要打动学生自然就比较困难。这就要求我们关心学生,研究学生,了解学生;要求我们关注社会,把握时代脉搏,了解音乐时尚。应该说,在学校课程这个层面上,音乐教育的空间是十分广阔的。

在传统教学中,教材被视为“圣经”,必须原原本本地被师生“接受”,不得“越雷池半步”,所谓“以本为本”即是此理,而现在的课堂教学已经不容许我再把教材捧为圣经了,那我是否可以把教材用做课堂教学的材料和例子呢?在新课改里要求学生不再是教材被动的受体,而是对教材进行能动实践的创造性主体;教材不再是只追求对教育经验的完美的预设,而要为学生留有发展的余地,使教材编制过程本身延伸到课堂和学生的学习之中。这使我想到了演奏作品。如果说教材是一章乐谱的话,那么教师则是作品的演奏者。同样的乐谱,每一个演奏家都会有不同的体会,从而有不同的演奏,效果也会不一样。

既然如此,流行音乐就可以进入课堂,也已成为大中学生最受欢迎的音乐品种。调查表明,现在大约有90%的中学生能学唱10首以上正在流行的流行音乐,而大多数学生只会唱音乐课上教的少数艺术歌曲。学生较熟悉的知名的演唱流行音乐的歌星有百余位之多,而经常演唱艺术歌曲的艺术家,学生知道得却很少。为此,有人曾提出,与其让流行音乐成为学生课外热衷演唱的音乐风格,不如堂堂正正地引进课堂。教师可在课堂上对流行音乐进行客观分析,教育学生如何分清流行音乐中的优劣。

二、用流行推动古典,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音乐新课标基本理论告诉我们要积极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因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学生心理发育和自我控制能力还不够完善,对人生、对生活的思考欠周全,向往与异往。而流行音乐绝大部分涉及情感生活,节奏明快,比较符合青少年期间十分肤浅的爱情观和欣赏特点,所以他们对流行音乐情有独钟;与之相反,课本上节选的歌曲和欣赏曲目就显得枯燥、乏味,缺乏情趣,与学生认为的时代感脱节。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课本上的歌曲和欣赏曲目都是经过仔细推敲和筛选的,关键在于教师要精心备课,上好每一节课。

1.用通俗的艺术语言进行音乐教育。

其实青少年对流行音乐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问他们为什么喜欢周杰伦、张韶涵,他们的回答大都是:喜欢就是喜欢,但说不出自己喜欢的原因。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这种现象,我积极寻找与学生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兴趣出发并体验这种已有的经验和兴趣,让学生亲身体验、思考和研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在学习活动的设计上倡导主动的、建构的、体验的、发现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比如讲到蓝调、RAP等知识时,我就以周杰伦的音乐为例,相比较书上所用的例曲,学生更能够从他们所熟悉和喜爱的音乐作品里学习新知识;在讲到节奏时,我考虑到学生平时都喜欢看武打片,我就从中入手,一节课下来,学生很是惊叹地对我说:“老师,我们虽然平时很喜欢看武打片,但是直到上了今天的课才明白了武打片的吸引力之处在于背景音乐的节奏效果,真是让我们长了知识。”此时我再介绍完全由节奏串编起来的踢踏舞,学生更是感受到了节奏的魅力;讲到古典名曲欣赏时,我结合迪士尼动画片《幻想曲2000》,学生看得津津有味,听得饶有兴趣,再也不会一听到《悲怆》就跟我说有受不了的感觉。

艺术形式之间是相通的,沟通艺术语言之间的内在联系,是我们课堂教学成功的内在保证。艺术评论家们说,诗是流动的音乐,绘画是凝固的诗,舞蹈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如果学生在课堂上面对一个题材时,教师通过其他的形式让学生领略到音乐的风采,他们能不如痴如醉、流连忘返吗?在音乐课程标准中也提到了音乐教学领域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教师应全面理解和掌握音乐教学各领域的内容要求及其相互联系,并在教学中将其融合成有机整体,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

2.精心延伸现有教材的内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学生和教师都是主体,因此无论教材编写得多么出色,它依然只是在教学过程中加工和重新创造的对象,是在教学活动时需要加以利用的课程资源。

高中课本上的欣赏曲目《黄河大合唱》,堪称经典。而学生认为其时代久远,不能接受。我在给学生欣赏之前,请学生讲述自己看黄河的经历,创设欣赏情境,再通过观看黄河壶口瀑布的视频,结合音乐的听赏,联系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让学生从不同感官上体味音乐的旋律之美、情感之美。久而久之,学生对课本上的歌曲渐渐喜欢,并主动地了解和接受它们。比如欣赏《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可以让学生欣赏新疆歌手刀郎的现代唱法,同样是一首作品,在现代方式演绎的带动下,传统演绎就能更容易地被学生接受。

教学实践证明,流行音乐是可以有效运用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方法和手段,它让学生感到老师已经能以平等的态度和他们一起共同探讨辨别美丑,无形中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他们自然而然会对音乐课产生兴趣,愿意和老师一起去共同探索流行音乐之外的音乐艺术领域,不断提高对学习音乐的信心和对音乐的审美能力,享受到音乐艺术所带来的无限乐趣。

正如一位学者所说,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无疑是要使受教育者理解感悟到某一段音乐所蕴涵的基本意义。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无论采用流行音乐还是古典,都能达到相同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傅春道.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吴永军.新课程核心理念例解[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

[4]徐子华.流行音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