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规范化三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中风方案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规范化三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中风方案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探讨规范化三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中风患者综合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08年12月,在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针灸科住院的中风病急性期知情自愿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分别在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牛津残障评分、汉语失语检查、汉密顿抑郁量表测定、Wechsler成人智力量表手册测定、生存质量评定。比较该方案对中风偏瘫患者的综合功能、认知能力、抑郁程度、改善生存质量等方面的影响及意义。结果两组患者在1个月、3个月、6个月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残障率降低、言语障碍减低、精神稳定、智能正常、生存质量提高(P

关键词:中风病 康复 中西医结合 规范化

中图分类号:R743.3R255.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349(2011)05-0553-02

中风病又称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等三大特点。本研究将传统中医的针灸推拿技术、药浴、言语治疗和心理疏导与现代康复医学的规范化三期综合康复治疗方案相结合,综合运用于脑卒中偏瘫,采用前瞻性分层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通过6个月评测与比较,探讨规范化三期中西医结合综合康复治疗在改善中风偏瘫患者的综合功能、认知能力、抑郁程度、改善生存质量方面的影响及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根据1993年全国脑病协作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及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诊断。纳入病例标准:均为首次发病,愿意签署知情同意书;年龄30岁~80岁;符合脑梗死或脑出血的诊断;符合中医中风病的诊断;发病1周内入院者,有肢体功能障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8分以上。

排除标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经检查证实由脑肿瘤、脑外伤、脑寄生虫病、代谢障碍所引起的偏瘫;有活动性肝病、肝肾功能不全、充血性心力衰竭、恶性肿瘤、呼吸功能衰竭或四肢瘫患者;发病1周后入院者,曾患脑血管疾病且遗留功能障碍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8分以下;既往有精神病、痴呆病史者,聋、哑人;外省市无法随访者。

将2007年1月―2008年12月在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并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患者,按入院顺序使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各组4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既往史及伴发疾病、神经功能缺损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1.2康复治疗方法将发病到发病后第一个月月末称为第一期,第二个月月初到第三个月月末称为第二期,第四个月月初至第六个月月末称为第三期。

1.2.1普通康复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诊疗(早期急救、脑梗死或是脑出血常规诊疗),并给予下列康复治疗。良肢位:仰卧位时注意肩关节外展,腕关节背伸位,手指及各关节稍屈曲;膝和髋关节保持伸直位,膝关节下垫以软枕,两足底放置足托,足趾朝上。侧卧时下侧手臂外旋并伸直,上侧手臂置于软枕上,掌心向下,肘、腕关节伸直位;背部垫软枕;上侧膝与髋关节屈曲,用软枕与下侧腿隔开。每日两、三次,每次30 min~45 min。

肢体运动方法:专人对患者进行运动训练,以Bobath疗法为主,包括正确卧位的保持、定时变换、Bobath握手训练、搭桥方法、床上起坐训练、坐位起立训练等方法,同时教会家属或陪护辅助训练,每日两三次,每次30 min~45 min。出院后随访。整个训练注意循序渐进,鼓励患者做被动运动,辅助利用健肢带动患肢训练,防止异常运动模式产生,促进正常运动模式建立,使其更加适应日常生活的动作模式。

1.2.2规范化康复组参考胡永善等[1]方法给予三级综合康复治疗外,配合下列中医治疗、心理康复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针灸治疗:采用石氏“醒脑开窍”针刺法[2],根据病情辨证取穴,电针、头针、舌针、耳针均根据需要采用。

患侧肢体按摩治疗:按压穴位,上肢取内外关、曲池、肩; 下肢取足三里、三阴交、环跳、涌泉等穴,每穴按压5 min。滚法,从肢体上下端依次按摩,压力要均匀,协调有节奏,每次10 min~15 min。揉按法,采用掌根从肢体远端向近端按揉,每次10 min~15min,腕部动作要轻揉缓和的摆动。顺着双侧背部太阳经上下按摩,主要采用一指禅推法直至皮肤发红为度。

患侧肢体中药烫疗:采用本院制剂十一方药渣,每次30 min。

1)为广西科技攻关基金项目(桂科攻0632007-2A);广西科学研究开发项目(桂科攻0632007);广西教育厅面上项目(桂200510051);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200810600F01);广西中医学院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项目(G2005018)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设计简单易行的动作进行训练如击球、拾豆子、拨算珠等,以及训练脱衣服、使用餐具等。第1,2期每天治疗2次,每次30 min。第3期开始隔天一次,每次30 min。

语言治疗:以口语表达及听理解训练为主。采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编制的300 词300 图及造句训练册进行命名、复述、听辨别、听理解是否题训练。

心理康复:针对存在的心理特征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采用疏导疗法,对患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给予心理上的支持,使抑郁情绪得以调整。

治疗均为第1、2期每天治疗2次,每次30 min,每周6 d,第3期开始隔天一次,每次30 min。

两组均可根据病情予常规西医内科治疗。予甘露醇、呋塞米(速尿)、地塞米松、白蛋白或复方甘油、甘油果糖降颅压;胞磷胆碱、脑蛋白水解物等营养脑细胞;调控血压;抗生素;抗应激性溃疡等治疗。积极防治并发症。高热患者可物理降温。

1.3评定指标及方法两组连续治疗半年后结束观察,分别于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记录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 Barthel 指数,残障功能评价。采用牛津残障评分(OHS),汉语失语检查采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汉语失语检查法(aphasia battery of Chinese,ABC),精神状态测定采用Hamilton教授编制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智力测定采用龚耀光修订的Wechsler成人智力量表手册(WAIS RC)。生存质量评定采用世界卫生组织1996年编制的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q检验、t检验、方差分析等相应统计处理。

2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比较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中风又称为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致残率高,预后差,是现今人类死亡率最高的三大疾病之一,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存质量[3]。我国脑卒中的患病率为66%,全国每年新发患者约200 万人,每年死于该病的患者约150 万人,存活患者为600 万~700 万[4]。近年来,随着诊断及抢救水平的提高,中风患者的病死率已大幅度下降,但致残率则明显上升,存活患者中70%~80%遗留某些大脑功能障碍,包括认识与知觉功能障碍、运动障碍、语言障碍、心理或情感障碍等,尤其以肢体运动障碍偏瘫所占比例最大。绝大多数患者都不同程度地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或劳动能力,生活质量普遍低下,给社会及患者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医疗费用和沉重的疾病负担,因此,积极开展有效的康复治疗,对降低脑卒中的致残率,减轻疾病负担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和现实意义。

国内外研究经验显示,多种疗法配合的综合性康复治疗是肢体康复的必然发展趋势,这其中包括运动疗法及作业治疗、针灸、功能性电刺激、生物反馈、部分减重的步行运动等现代康复手段,以及中药汤剂、针灸疗法等祖国传统医药治疗措施。古代文献记载与近年临床研究都显示,祖国传统医学对脑卒中导致的肢体功能障碍康复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中风的有关其康复医疗的内容则散见于大量的中医文献中。古人对中风症状的观察有其局限性,往往只认识了偏瘫这一症状,及其两种表观方式弛缓和痉挛,不能像现代康复学那样认识到偏瘫运动功能障碍的发生发展规律。祖国传统医学在中风病的综合康复治疗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常用方法有针灸、中药汤剂、外洗药浴、推拿、精神调养等,尤其以针灸治疗的研究和应用最多。

本课题将传统中医的针灸推拿技术、言语治疗和心理疏导与现代康复医学相结合综合地运用于脑卒中偏瘫,建立中风病的规范化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方案。充分发挥了传统中医在中风病康复方面的简,便,廉,验优势,疗效将优于目前的综合康复方法,减轻了患者、家属和社会的负担,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另外,通过进一步降低病死率、致残率,实现患者的早日社会回归创造价值。

规范化三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对中风患者综合能力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充分发挥了传统中医在中风病康复方面的简,便,廉,验优势,可在临床实践中予以运用。

参考文献:

[1]胡永善,吴毅,朱玉连,等.规范三级康复治疗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综合功能康复的临床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4,19(6):418-421.

[2]石学敏.“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卒中[J].中国临床康复,2003,7(7):1057.

[3]Nissan LW,Bravest JJ,Benelux L,et al.Stroke trends in an aging population[J].Stroke,1993,24:931-939.

[4]冯丽娜,冯振翼,纪爱兵.脑卒中疾病经济负担的评价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9,12(1):170-171.

作者简介:吴林(1970―),男,副教授,留日博士,现工作于广西中医学院(邮编:530001);陈炜(通讯作者)、刘泰、黄立武、古联、何乾超,工作于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邮编:530001)。

(收稿日期:201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