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差生是课本造成的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差生是课本造成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从来没有哪一个聪明的学生是学习课本培养出来的,亦步亦趋地跟随课本学习的学生,无论他的考试成绩多么高超,他也只是一个书呆子。真正智慧的学生,是那些超越课本而以主题探究的方式学习课外知识的学生。

如果学习课本知识称为“课本学习”,那么,可以把课外知识的主题探究称为“主题学习”(或“研究性学习”)。

“主题学习”(或“研究性学习”)最大的特征是“整体学习”:长时间地探究同一个主题。学习者长时间地阅读、思考、研究同一个问题。

与之相反,“课本学习”的典型特征是“分散学习”:把时间分为片段,在某个片段的时间里学习某个学科的知识点。

“课本学习”及其“分散学习”的第一特点是,学生在一节课学习某个学科的知识点,在下一节课学习另一个学科的知识点。把一天的时间分割成不同的学科课程的学习时间,这是从西方教育制度那里引进的办法。这种教育方法认为,学生在一天的时间里交叉学习语文、数学、外语、科学、品德、音乐、体育、美术等不同的课程,可以让学生在各种不同的学科主题转换中获得休息的效果。

“课本学习”及其“分散学习”的第二个特点是,不仅在某个时间的片段里学习某个学科,而且,在某个时间的片段里只学习这个学科的某个知识点。在基础教育阶段,几乎所有的课本都追求知识的普及而不重视知识的专精。为了实现知识的普及,课本就理所当然地显示为一系列分散的知识点。

正因为“分散学习”及其“课本学习”有这两个神圣的使命,它就只能培养一帮“有知识没文化”的书呆子。他们有广博的知识,什么都知道一点点,但他们对任何知识都没有深刻的理解力、鉴赏力,更没有批判力。

拯救中国基础教育的希望在于改变对“普通教育”的浅薄、简单的理解,不要以为“普通教育”就是“普及教育”,不要以为“普通教育”就是追求知识的广博而不追求知识的深刻理解,不鼓励学生经由自己的主题探究而形成自己的主见。

中国的教室里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差生?那些差生真的是因为他们智力低下吗?有没有一种可能:教室里的绝大部分差生是老师制造出来的?教室里的绝大部分差生是老师强迫学生学习“课本造成的?

拯救中国基础教育的希望在于恢复学习的自然状态:在自然界,在日常生活中,从来没有哪个学习者是分科学习、课本学习的。自然状态中的学习者从来就是整体学习:他们在一段时间里,长时间地思考、琢磨、尝试、操作同一个主题。

农民种庄稼,从来不会在某一个小时里学习“种子的种类”,在下一小时学习“播种”,下一小时学习“插秧”,下一小时学习“施肥”……农民总是长时间地亲自尝试“春耕一夏种一秋收”的整个过程。

儿童学骑自行车,也从来不会在第一个小时里练习“上车的技巧”,在下一个小时练习“坐在车座上不掉下来的技巧”,在下一个小时练习“滑行的技巧”或“下车的技巧”……儿童更愿意整天学习骑车,直到学会骑车。他们也不会因为整天学习骑车而疲劳。

因此,对中小学老师的建议是:最好用一到两个月的时间让学生尽快读完教材(课本),然后,让学生利用剩下的一到两个月自由展开“主题学习”(研究性学习)。学生自由展开的“主题学习”(研究性学习)可以与课本相关,也可以与课本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