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桂浩明:通过审核不等于能上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桂浩明:通过审核不等于能上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嘉宾介绍: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市场研究部经理)

12月25日,新华社发表文章《详解新股发行审核五大焦点问题》,具体包括证监会对企业上市到底审核什么?企业上市是严格按顺序排队的么?审核标准会不会因人而异?审核决策如何避免一个人说了算?发审委的意见是否受控于证监会?这五大问题基本上是市场最为关心的问题,尤其是2010年以来,新股发行节奏加快,加上二级市场持续低迷,新股审核一度被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如何看待新股发行的诸多问题?深圳电台先锋898(FM89.8)上午9点至10点播出的《创富赢家》节目主持人孙小美与特约评论员桂浩明就此展开了讨论。桂浩明表示,新股发行是基于法律框架下的制度化进程,遵循严格的程序和明确的规定,不同的公司,上市审核标准基本类似,发审委并不能主观决定公司是否能够顺利上市,而只能依照上市标准进行审核。此外,通过审核只是表明公司具备上市的条件,并不能说明该公司就是优质公司。

孙小美:对于大多数市场参与者而言,新股发行实际上是比较陌生的,甚至有种神秘感。作为资深人士,您对新股发行如何看待?

桂浩明:应该说,新股发行基本上是一个制度化的过程,有着其严格的程序,不论是发行的节奏还是上市时间的安排,都有明确的规定。另外,证监会在进行新股审核之前,都会对拟上市公司的资料及审核进程予以披露,如果投资者留意相关网站,不难获得第一手资料,因此,新股发行并非是不可捉摸的神秘事件。

就我个人了解到的情况而言,相当一部分投资者认为审核过程并不是“宁缺毋滥”,而是“宁滥勿缺”,但凡是稍有竞争优势的企业都会被允许上市,事实是否如此呢?其实这里有个很大的误解,审核通过并不意味着为拟上市公司背书,保证其顺利上市,而只能说明拟上市公司及其保荐人提供的上市材料不存在重大遗漏和重大过错,符合上市的基本条件。故此,审核过程不存在所谓的“优中选优”,更不是部分投资者认为的“来者不拒”。从某种程度来说,发审委只是扮演了执行国家法律法规的角色,本身并不能左右拟上市公司是否能够顺利上市,公司上市的本质是它符合法律的要求而不是发审委的胃口。

投资者普遍担心那些所谓的垃圾公司上市圈钱,其实只要发审委严格遵循相关法律,理论上,明显存在缺陷的公司是不大可能上市的。不过需要强的是,并不是所有通过审核的公司都是绝对意义的优质公司,通过审核只能说明符合上市要求,而优质公司则要经受得起基本面和二级市场的双重考验。

孙小美:关于新股审核,部分投资者也有这样一个问题,即不同公司的审核标准是否一样?因为实务中甚至出现过同一家公司在两次审核过程中被出具完全相反的审核结果,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如何理解?

桂浩明:其实国内的上市标准还是比较严格的,不同公司的审核标准大同小异,如果一定要找出差别,那就是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的差别。在不同的板块上市,理想当然的会出现不同的要求和规定。有些公司不符合主板的上市条件,但未必不符合创业板的上市条件,因此我们有时会看到,部分一次上会被否的公司在第二次上会时,就因为申请了新的上市板块而被通过。主板对于拟上市公司的净利、股本要求相对高一些,审核标准相对较严。

需要指出的是,多数二次上会公司并不是因为变更了拟上市板块而被通过,更主要的原因是,这些公司在一次上会被否后,往往会寻找症结,继而对症下药,弥补上市材料的不足,二次上会时胜算自然更大一些。如果不加思索,我们必然会认为不同公司的上市标准不一样,甚至同一家公司在两次上会时标准也不一样,事实上是存在误解的。对于多数公司而言,基本的标准是一样的,这一点无庸置疑。

(本专栏由深圳电台先锋898《创富赢家》节目与《股市动态分析》杂志社联合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