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四项“绝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四项“绝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课改实施以来,很多教育工作者在这个领域里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取得了一项又一项可喜的成果。语文课,做为重要的基础学科,也在不停地接受着新思潮的一次次洗礼。笔者认为,要想让语文课教学活起来、动起来,让学生喜欢起来,甚至让学生对自己的语文教师产生崇拜感,就离不开教师富有创意的教学策略,就必须要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精彩纷呈。这需要教师不仅在知识上传道授业,更要凭借自己独特的教学艺术从人格上对学生施以感染。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笔者试从以下四个方面做简要阐述:

一、语文教师应充满激情

“激情”,《现代汉语词典》中这样解释:“强烈激动的情感”。它是一个人感情非常炽烈、非常激昂的表现。我们不难想像,一个暮气沉沉、气短无力的语文教师会给学生什么样的感受。而反过来,当一个教师活力四射,激情洋溢,全身上下都透着一种力量,有着一种催人奋进的动力时,学生会多么喜爱这样的教师。

以《背影》为例,教师在课文开头,便以一种忧伤、低沉的语调进行导入,当读到父亲抱着那几个橘子弯腰探身艰难地过铁道之处时,语气更加深沉,动情,以一种极度的动人情感来渲染当时的这种氛围;而读到结尾“我不知何时才能再与他相见”这一语句时,更将这种浓浓的父子之情抒发到极致。这时,教师在学生的眼中,已不再是朗读者,就是书中所塑造的那个主人公,学生的情感思潮随着教师的情绪变化,也跟着跌宕起伏,时而沉郁,时而叹息。一个高明的教师,是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出演故事中的主人公,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的。讲台是授课的一个平台,也是教师表演的舞台。

所以笔者认为,在语文课中,要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语文教师应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学生度过每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二、语文教师应使课堂具有“节奏”之美

“节奏”,《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音乐或诗歌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现象。”一节语文课如果从始至终总是一个腔调,一个味道,那将是淡如白水,索然无味的,学生肯定不会认同,也许就会有人在这样的课堂上昏昏欲睡。我们写作文总强调“文似看山不喜平”,那么我们操作一节语文课,同样也需要不停地变换各种形式,让语文课呈现节奏之美。教师要随着课文内容的变换,或高昂,或低沉,或如火焰四射,或如行云流水。但一定要大方、自然,否则就成了做作,让人看起来会不舒服。

节奏是有规律的,那么,我们语文课的节奏,应呈现一个什么样的规律呢?笔者认为:开头,教师应做到引人入胜;中间,要使情节波澜起伏;结尾,要让学生仍有余音不绝之感。整节课给学生的感觉,要像电影一样的明快、跳跃而又连接贯通,具有这样的节奏,才是一节好课。

以《安塞腰鼓》为例,这篇课文本身就是语言优美,激情四溢,节奏分明的。笔者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更是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发挥,上课伊始,先让学生宏亮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作者所流露出的强烈情感,课堂中,设计出了几种不同风格的朗读,单行读,双行读,分角色读,分小组读,全班读……随着学生投入的朗读,课文节奏也展现出了不同的各种美妙韵律,学生们逐渐进入了文中的境界,在这种不停变化的节奏中领悟了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宏伟壮阔的场面。到结尾,又用更加富有激情的总结性语言放开朗读,再现陕北高原那苍凉雄浑的壮观场面,创设出一种具体、生动、令人痴迷的异域情境。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生可感可思,可闻可见,随着教师的引领,进入到了一种无边的美的遐想之中,学生自然会掌声不断,热烈沸腾!

三、语文教师应该善于营造高潮

“高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在潮的一个涨落周期内,水面上升的最高潮位,常用来比喻事物高度发展的阶段。”笔者认为,一节好的语文课,正如奔涌而来的长江水一样,势必要有一个潮位的最高点。这个高潮点,也正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一个点,就是学生对这节课印象最深处,在这个时候所记下的语文知识,也许他终生都不会忘记。

以《送东阳马生序》为例,这是一篇古文,学生初接触可能会觉得很枯燥。但一经教师深入透彻的讲解,将学生带入一种唯美的意境,甚至在最后达到一个高潮,这篇课文就会让他们非常喜欢了。课文开始,笔者先介绍了宋濂这位文学家的简历,这部分,学生反映平平。再下来,我讲到他对自己少年时代求学的描述:天大寒,砚台也结了冰,手指都伸不开,但尽管如此,宋濂也毫不松懈对知识学习的渴求。这时,班里的很多同学已经动容了。再往后,描述他百里之外求名师,对教师的那份恭敬、谦虚谨慎,何等的虔诚!讲到这里,我发现很多学生的脸上也带有了那份虔诚之意,仿佛他们就是求学的那个宋濂。当讲述到宋濂行于深山巨谷中,克服重重困难,继续求学,在学馆中并不以自己衣着破旧而耻,反以自己知识充足为荣,高高地扬起头时,我总结:这样优秀的学子,是不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是不是应该给他一点掌声!学生们马上齐答,是!接下来便是那份真诚而热烈的掌声。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理解、欣赏和赞美!相信有了这样的课堂高潮,学生怎么会不印象深刻呢?

因此,在课堂上,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进行精心设计、适当引导、循序渐进,设法开启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认识情感,以动情的语言引领他们进入到课本中所描绘的那种超凡脱俗的境界,语文课堂就会出现令人非常满意的效果,掀起本节课的高潮,成为本节课最精彩诱人、最动人心魄的教学一环。

四、语文教师应有时代感

“时代”,《现代汉语词典》上的解释为“指历史上以经济、政治、文化等状况为依据而划分的某个时期。”顾名思义,一个人具有时代感,自然是指符合这个时期的审美各种行为举止。作为语文教师,更应该顺应这个时代的潮流。在课堂上,他应该切合时政,联系生活,将当前存在的社会热点、民众民生问题深入展开。教师在论述、分析这些问题时,要以自己正确的观点、严谨的论证、丰富生动的语言彻底征服学生;在讲述时做到纵横捭阖,左右逢源,把生活实际中学生关心的件件大事,都以语文的人文性来做最完美的解释,充分体现新课标倡导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理念,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让他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学会如何做人,如何以一个正确的是非观去评判社会上发生的诸多事件。

以《爸爸的花儿落了》为例,这是作家林海音非常经典的一部作品,文中叙写了“我”长大的过程。但如果只刻意地讲一讲原文内容,课堂是很无味的。笔者在讲授时,构设了个性化的延伸,我对他们说,设想一下,你就是故事中的主人公,如果故事发生在现在,面对这些意外,你会怎么做?出乎我的意料,学生们的回答五花八门,有的说在父亲没死之前,我要上网发发贴子,寻求灵丹妙药救助父亲;有的说我会折九百九十九只纸鹤,为父亲祈福;有的甚至说我要穿越到战国时期请回名医扁鹊……这些回答,可以说都是很富有现代特色的,面对这些回答,我都是微笑着接纳,并风趣幽默地用所有的“现代社会解决办法”和他们共同交流、探讨。这样,学生们就更加感兴趣,自然对这节课印象颇深。

任何学生都喜欢一个思想开放、思维活跃、关心时政并能给他们做出正确引导的优秀语文教师,他们会从喜爱到尊敬,甚至崇拜。当一个语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达到被崇拜的程度时,这个教师在事业上就是成功的了。连过去的封建社会里都讲“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处在如今改革开放时代的我们,为什么不可以也做到与时俱进,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因此,做一个具有时代感的教师,同样是一个语文教师能够得到学生认可的一项基本要求。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要成为一个让学生喜爱、认可,甚至是崇拜的语文教师,其实并不难,只要我们真心地热爱这份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只要我们脚踏实地、真真正正去用心做到以上的几点,我们就会成为学生所崇拜的偶像,成为他们人生航程中最高大最亮丽的指路明灯,就会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杰出的国家建设人才。

(作者单位:廊坊市第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