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谈探究性学习的新尝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谈探究性学习的新尝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给我们21世纪的基础教育指明了方向。作为一直在教育第一线的我,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让每一个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会学法,提升学力;让每个学生在“差异发展、体验成功”中,学有特长,发展个性,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最终目标呢?我觉得应该从“教”与“学”方式的改变入手,倡导学生以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性学习。

一、问题探究生活化,激发探究学习的兴趣

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是学生的生活经验。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加强数学学习和现实的联系,加强应用性和实践性,即在每一节数学课上都努力去体现“生活——数学——生活”的理念,通过“沟通生活联系”,逐步培养学生的数感,使学生能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现实生活,能结合生活实际学习数学。

如在教学“确定位置”中,我设计了看电影的环节,先让学生看着座位说说在第几排第几个,再根据电影票找找座位。通过学生的交流,让他们明白要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情况确定物体的位置,从而进一步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从最熟悉的日常生活中去发现解决数学问题。

二、学习方式自主化,培养探究学习的能力

学习方式自主化,就是要求我们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多设计自主探究性的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乐于交流,从而使课堂呈现出愉悦和谐的教学情境。这样,学生的学习就会不断地取得成功,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能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如在教学“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时候,我首先尽量为学生创设实际操作的条件,使学生从感官活动的过程中进行思考,探索知识。我先让学生通过自己折圆,来理解“对折”这个抽象概念。然后我把正方形对折,并把学生对折后的结果展示给他们看,让他们自己发现有一种图形没有学过,从而引出“三角形”。接着我让学生在钉板上围三角形、在格子纸上画三角形时,要求学生围完后、画完后给同组的小朋友看一看,让小朋友自己来评一评,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其次,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之后,我又设计了一个动手拼图的环节,让学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图形。这个过程我采用两人合作的方法,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学生间的合作精神。有的拼成一个大三角形,有的拼成一个长方形,也有的拼成平行四边形。我都把它们展示出来,让学生一起说出名称。等指到平行四边形时,学生说不出来,但又很想知道,这时我就很自然地引出“平行四边形”。在学生的整个操作活动中,我没有给予明确的指向,而是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动脑筋想一想,在探究中获得空间观念的发展。

三、数学知识的实践化,体现探究学习的价值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的最好办法是让学生有机会亲身实践,把课本知识与社会的生活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为此,新课程将“实践和综合应用”作为了一个学习领域。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还应该组织有价值的专题活动、实践作业等,引导学生把知识运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不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体会到知识的价值,通过应用,使学生逐步进入到知识的“内部境界”,真正做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如认识了千以内的数后,我引导学生课外收集生活中的数据,如全校的学生数、各种课本的页数等,从而感受千以内的数的广泛应用,并增强学生的数感。又如“确定位置”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内容,学生通过学习已经理解了第几排和第几个的数法,于是我设计了最后一个环节,让学生根据今天的学习说一说自己在教室中的位置以及自己的好朋友在教室中的位置。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之间的感情,还体现了数学课上的人文气息,真正做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四、数学评价多元化,发挥探究学习的激励功能

以前课堂的评价只局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而且评价也只局限于一对一的形式,并且注重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而现在教师将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展开互评,学生会模仿教师既评价学习过程又评价学习结果,尤其在自主探究为主的课堂上,以学生活动为主,学生可互评学习过程、操作方法。教会学生如何鼓励、如何表扬小伙伴,能使每一个孩子都能找到自信,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尤其是在自主探究的课上让学生互评,能激发学生动手操作和思考的积极性。同时,通过学生之间的对比分析找出最佳答案,既锻炼了思维,又培养了表达能力。

如在教学“统计”时,出示各组的统计图后,我采用了这样一句话:“你觉得这个小朋友统计得怎样?其他同学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能引导学生比较辨别、相互评价统计方法的优劣,最后形成正确的统计方法,不仅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学生的“口”也动起来了。又如在“不进位乘法”中,让学生先自己探索整十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然后进行交流。这时,教师提出问题:“你觉得谁的方法算得最快呢?”学生就对伙伴们的计算方法进行了一番评价,通过比较辨别、相互评价优劣,最后形成正确通用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技能。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有意识、有兴趣、有责任地去参与教学活动。

总之,新课程改革很关注对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认为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要让学生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所以,我们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在数学活动中尽量放手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样他们学到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学习和创造。

(昆山市世茂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