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X射线工作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与血象变化的关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X射线工作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与血象变化的关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探讨X射线工作者染色体畸变与外周血象异常的关系。 [方法] 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从事X射线工作、工龄>1年并且出现染色体畸变的人员为病例,以与病例在同一单位且在同一岗位工作、工龄相同或比病例长1年以内、同性别、同民族、年龄相差不超过2岁、染色体正常的人员为对照。用微量全血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镜下观察染色体畸变情况;仪器法检查外周血象;运用Stata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病例组和对照组WBC分别为(5.77±0.13)×109/L和(6.25±0.14)×109/L,单核细胞(W-SCR)分别为(0.37±0.01)×109/L和(0.34±0.01)×109/L,差异均有显著性(P

关键词:X射线;染色体畸变;外周血象异常;相关性

文章编号:1006-3617(2007)01-0074-03

中图分类号:R114

文献标识码:A

人体的造血系统对电离辐射比较敏感,机体受到小剂量的照射,造血系统可出现一定损害,表现为WBC总数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加。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也是辐射损伤敏感指标。分别探讨X射线对机体造血系统影响及细胞遗传学改变的研究较多,有关染色体畸变和血象改变之间的关系报道却较少。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探讨X射线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和血象改变之间的关系。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对唐山市全体从事放射工作人员(1 457人)进行健康体检的基础上,筛选从事X线工作、工龄>1年并且出现染色体畸变的人员为病例,按1:1配对的原则,以与病例在同一工作单位相同岗位工作的同性别、同民族、年龄相差不超过2岁、工龄相同或比病例稍长(≤1年)且染色体正常的人员为对照。两组人员均无能引起染色体畸变的其他理化因素(各种氧化剂、烷化剂、抗癌药、农药等)接触史。

1.2 内容与方法

1.2.1 一般情况调查 自行设计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疾病史、吸烟情况。接触射线的种类、暴露剂量及时间等资料来自放射人员健康档案。

1.2.2 血象检查 采集静脉血,加稀释液后分为2份,1份直接测RBC和血小板(Pt),另一份加溶血素后测WBC总数及单核细胞(W-SCR)总数和血红蛋白(Hb)。血象检查采用F-820血球分析仪完成。正常标准参照以正常人群血象的正常值。

1.2.3 染色体畸变分析 采用微量全血培养法,取外周抗凝血0.5 ml加入含20%小牛血清和植物血凝素的RPMI 1640培养液中,于(37±0.5)℃培养54 h,收获前3~4 h加入秋水仙素,使之最终浓度为0.15 μg/ml,常规制片,姬姆萨染色,每例油镜下选择200个完整、分散良好、形态清晰的中期分裂相细胞,观察染色体畸变情况,统计有染色体畸变的细胞数。染色体的识别、命名和畸变均按WHO国际统一标准进行。出现染色体异常者(双着丝粒和/或环状染色体≥1%,微小体和/或无着丝粒断片≥2%)作为病例组。

1.3 统计分析 用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Stata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均数比较用配对t检验;率的比较用配对χ2检验,计算OR及其95%CI表示关联强度;以染色体畸变率为因变量,以血象检测值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符合研究对象的105对,其中男90对、女15对,主要暴露医用X射线,年平均接触剂量(2.52±1.95)mSv。研究对象的年龄范围22~57岁,工龄为1~34年。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年龄、工龄、吸烟率和累计受照剂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病例组与对照组外周血象检查结果

骨髓是辐射损伤的敏感器官,造血功能障碍是暴露射线后常见的表现。分析发现,虽然两组血象各项指标均值都在正常值范围之内,但病例组外周血象WBC、Pt均值低于对照组,W-SCR均值高于对照组,两组WBC和W-SCR差异有显著性(P

2.3 染色体畸变与外周血象异常的相关性分析

病例组的W-SCR值均虽高于对照组,但在正常值范围之内,故未做分析。由表3显示,病例组和对照组WBC异常率的差异有显著性,而其他指标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

2.4 染色体损伤程度与外周血象的相关性分析

单因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染色体畸变率与W-SCR呈正相关(r=0.2077,P

3 讨论

本研究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在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年龄、性别、接触射线的性质和累积暴露剂量、吸烟率等因素均衡情况下,研究了辐射引起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与造血系统损害的关系。研究发现,虽然两组放射人员的外周血象的5项指标均值都在正常值范围内,但病例组WBC总数均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

为进一步探讨辐射引起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与造血系统损害的关系,以血象各项指标正常值为依据,以超出正常范围为异常,分析了两组人群血象指标的异常率。结果显示,病例组WBC异常率(10.48%)高于对照组(2.86%),而其他指标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单因素相关分析也表明,染色体畸变率与W-SCR呈正相关(P0.05),结果表明,辐射导致的染色体畸变和造血系统损害之间有关联,发生染色体畸变的放射人员白细胞数降低、单核细胞数增加,粒细胞系损害更严重。染色体损伤程度与外周血象变化呈一致关系,外周血单核细胞总数越高染色体畸变率越高。

引起血象改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个体差异的因素,还与年龄、性别、人体功能状态、疾病以及射线的性质、强度等有关。此外,有研究发现[5],白细胞总数随年平均剂量、放射工龄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状态。Hb随累积剂量、年平均剂量、放射工龄的增加始终在较高水平上波动,Pt则在较低水平上波动。在同样的暴露环境下,染色体损伤发生的概率不同,其原因可能是个体的DNA修复能力不同。射线所引起DNA变化的最终结果,并不取决于“靶分子”的原始损伤数的多少,而是取决于机体的损伤修复能力[6]。损伤的总效应是损伤过程与各种复杂的修复过程综合作用的结果。辐射损伤的个体敏感性也是进一步研究的重点。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