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全民收藏是馅饼还是陷阱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全民收藏是馅饼还是陷阱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凌晨3时开始排队,只为收藏的“宝贝”能得到专家一眼鉴定;肩扛、手提、人抬……众藏友使出全力搬来各路“宝贝”,只求问个明白价值多少。8月4日,东阳中国木雕城的《寻宝》海选现场异常火暴,等待专家鉴定的藏友队伍一直排到了公路边。

这种人声鼎沸的景象对央视《寻宝》栏目组来说,实在太常见了。近年来,央视《寻宝》栏目在全国各地寻访鉴宝,每到一地无不受到藏友的热情欢迎和争相“现宝”,鉴定专家的眼睛也不得不经受各路真假“宝贝”的狂轰滥炸。古典家具、翡翠和玉器、字画、刺绣、精美陶瓷、木雕、彩绘……似乎什么都可以收藏,任何人都可以投资收藏。收藏演变成大众投资,刮起了一股全民收藏热。火热背后藏隐忧,专家提醒藏友:收藏需持平常心,毕竟藏品“西周的少,上周的多”。

民间藏友“献宝”热情高涨

8月4日上午,记者刚到东阳中国木雕城大门口,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数千藏友排着长队,肩扛手提,翘首以待。专家鉴定桌的四周围满了人,等候区外也是里三层外三层。“我早上6时多就来了,专家们平时只在电视上见到,我要亲耳听听专家的鉴定。”一位姓陈的大伯左手提着一只纸箱,右手拎着一只相框,里面是两块床雕,随着长长的队伍缓缓向前移动。

记者看到,有的藏友甚至挑来了满满两箩筐“宝贝”。“主要是想让专家看一下,自己的这些东西是真还是假,并从中学到更多收藏知识。”这位挑着箩筐的老兄说出了大多数藏友的心情。

民间藏友“现宝”热情之高,足以让活动承办方东阳中国木雕城相关负责人咋舌。“参加海选的藏家数量大大超过预期,我们都有些招架不住了,不得不加派安保力量。”前天,中国木雕城副总经理潘显好对记者说。

据统计,8月4日,参加《寻宝》东阳海选活动的藏友共有3000多人,展示了5000多件藏品。海选活动藏品按陶瓷、书画、木雕、青铜杂项四个类别设置。“足足看了5个多小时,过眼的藏品就有2000多件。”陶瓷评鉴专家丘小君对记者说。

经过单国强、丘小君、陈建明、王注贰4位专家鉴定,共有58件宝贝脱颖而出,最终哪件“宝贝”成为东阳的“民间国宝”还有待最后评选。

潘显好告诉记者,藏友来自全国各地,男女老少都有,以中老年人为多。

丘小君在多次寻宝过程中也发现,如今收藏爱好者中不少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而他们手中的藏品也往往以仿品居多。丘小君认为,一些老年人在退休后有时间,也有些闲钱,搞搞收藏,陶冶性情,调养身心,本来无可厚非。不过,他建议,收藏是个技术活、学问活,在自己眼力不够或者没有可靠专家做后盾的情况下,老年人收藏还是要量力而行,应以品玩、观赏为主要目的。

多数藏品其实只是高仿品

“丘老师,请您帮我鉴定一下这些宝贝。”来自南京的周道伟见到丘小君后兴奋地问这问那。丘小君在拥挤嘈杂的海选现场有条不紊地回答着藏友的问题。

“元代的”、“康熙年间的”、“你这件藏品是新的,以后不要花钱去买了”。丘小君一边仔细鉴定,一边善意提醒一些买了仿品的藏友。

作为我国著名的陶瓷评鉴专家,丘小君从事陶瓷文物鉴定工作已经30多年,早年师从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常任副主任、故宫博物院著名文物鉴定专家耿宝昌先生,是耿先生的两名入室弟子之一。

“藏友热情很高,拿来的藏品也很丰富,什么朝代的都有,但真品比例不是很高,只占40%左右,说明大家还处于收藏的初级阶段。”丘小君对记者说,到手鉴定过的好东西依然历历在目,战国时期的越窑、东晋西晋时期的婺州窑,还有一把五代十国时期的刻花瓜棱壶,已有1000多年历史,不仅保存完好,而且形状秀美,颜色亮丽,堪称越窑中留存至今的最优秀艺术品。

真宝贝,玩家、藏家、专家都会爱不释手,过目不忘。然而,多数所谓的“宝贝”只是仿品,如果藏家花费了太多的钱,确实不值。

“仿品占60%,这已经算是比较好的情况了。”丘小君说,毕竟藏品中“西周的少,上周的多”,不少藏友花大价钱买来的宝贝,其实一文不值,既失钱财也伤身心。

在古玩界,造假行为古已有之,到了现代造假之风更盛,造假技术越来越高,造假者花几十元钱,造出的假古玩可以卖到十几万元,牟取暴利。青花大罐、青花大碗、青花水瓶……明青花由于在拍卖会上拍出天价,成了一些造假者争相仿造的目标,仿品五花八门,令专家哭笑不得。

对此,网友们纷纷“吐槽”:“造假者是在秀智商下限吗?”“亮瞎了我的钛合金眼”、“配套的青花瓷热得快呢”、“期待战国出土的爱疯五代青铜器”……更有网友晒出了青花冲锋枪、青花电视机、被咬了一口的青花苹果等来凑热闹。今年初,2.2亿元天价的“汉代玉凳”没等专家从专业角度提出质疑,就被网友凭历史常识戳穿了画皮———汉代人是席地而坐的,凳子还没有发明呢!

个人“内功”是关键

据专家介绍,目前,根据造假程度不同,假“宝贝”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臆造的,完全凭自己想象造假,这种比较好辨别;二是有历史依据的,但造假者知识掌握得不够全面,把各朝代的元素糅合在一起,比如仿唐代的东西用了宋朝的形制,这种仿品需要一定的历史和专业知识来辨认;三是高仿品,在各个方面都完全按照真品来做,有时候连专家都不一定能看出来。造假行为涉及艺术品收藏的各个门类,陶瓷、玉器、钱币、青铜器、字画及各类杂项都有。在历史上出产某一类“宝贝”的地域,造假尤其兴盛,甚至形成了产业。例如在瓷都江西景德镇,目前做仿古瓷的多达上千家,做高仿的也有几十家,这些人术业有专攻,仿成化,仿宣德,仿元青花,仿洪武,许多人是水平很高的高仿专业户。

近年来收藏越来越热,用“全民收藏”来形容恐怕也不为过,但真正懂的又有几个呢?

“在目前的古玩市场,1万个人中有100个人能有一点常识就不错了,100个人中顶多只有一两个是真正能看明白的人。”丘小君告诉记者,一般的藏家初涉收藏时肯定要走很多弯路,等明白过来已经交了很多学费。要掌握真本事,办法只有一个:多学习历史知识,多研究真东西,藏友的、博物馆的、展览会上的藏品要多多涉猎,只有看多了真东西,才能逐渐摸出门道,辨出真假。有经济实力的藏家可以借助别人的慧眼,请内行的专家或信誉好的机构帮助鉴别。现在造假的手段太多,即使是懂行的专家也要打起十二分精神去鉴别,稍一疏忽就会“中枪”。

丘小君建议,初涉收藏市场的人最好多看少买,而搞收藏最不可取的是“捡漏”心态。俗话说,十次打眼九次贪。一般老百姓搞收藏,还是要以提高文化修养为主,而不能把投资赚钱放在首位,更不能有投机思想,心存侥幸,那样往往会“鸡飞蛋打”,被人骗走钱财,还惹一肚子不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