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此努力,当不亚于板桥”――郑正名画欣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此努力,当不亚于板桥”――郑正名画欣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郑正,安徽画家。自幼随母亲住外公家,舅舅是位著名花鸟画家,他理纸磨墨,耳濡目染,竟渐渐地迷上了书画。他刻苦学习,寒暑不辍,十五六岁时,他的作品即受到当地名家的赞许。1945年,郑正考入徐州师范美术科。毕业后从事美术教学工作。1949年春,曾随舅父去北平学艺,先后拜见齐白石、李苦禅、李可染、许麟庐等大师,以所绘之墨竹、兰向名师求教。深得诸大师的教诲、勉励,作画意境为之大开。

“吾亦画几六十年,未能似郑正先生之秀雅,先生年才二十,再用功。追到板桥易也。”

――齐白石大师在郑正所画之墨竹上题词

“写兰是老年人作或有不工者,郑正老弟写之自是老练.从此努力,当不亚于板桥。”

――李苦禅画师在郑正所画之墨兰上题词

“正甥画用笔挺健,大有板桥、晴江意趣,勉之毋怠。”

――其舅且师的萧龙士先生对郑正的教勉

优雅天成:郑正笔下的竹、荷、牡丹竹

早在四十年代,郑正画竹就名噪乡里,得白石老人褒扬,更是远播八方,但他笑而置之,愈下苦功.在“再用功”上下工夫。梅、兰、竹、菊、松、荷等,是历代文人最喜欢描绘的题材,在他们的笔下,是寓意高洁、绝俗、清幽、孤傲、坚贞的品格,郑正先生也继承了这一传统,但又一反旧文人的甜、俗、冷、萧瑟颓靡之态,将新时代的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景象,热情洋溢地倾注在笔墨之中。

他爱竹之劲节、挺拔、虚心向上的性格,他画竹,绝不一味临摹他作,更不为传统画法“个”、“介”、“人”字所囿,而是深入生活,仔细观察研究竹之枝影扶疏,风清雨露中的变化。他到山东泰安,特意到林业研究所向研究竹子的专家请教关于竹子的种类、形态、习性等知识。

面对那劲健多姿而具千钧之概的竹林,心涌波涛,激情满怀,往往是饱墨悬管.一泻为快。故他的竹作读后给人以鼓舞,给人以力量。林散之予以“清健婀娜,有板桥遗韵”的赞许。

荷为花中君子,出淤泥而不染,亭亭净植,香远益清。郑正先生爱荷、画荷更是得心应手,兴至泼洒,大幅最过稳,四尺、六尺、八尺乃至盈丈巨幅,更是大气磅礴,水墨淋漓。《荷塘月色》最为郑正醉心,或含苞欲放,或怒放翻舞,沐清风,缀雨露。郑正醉于此,为不辜负这一池清馨的爽意,他把那惟妙的美,都捕捉进脑海,随性所思,把激情化作五彩墨渲泄于纸上,阔笔驰骋,细笔勾勒,千湿浓淡,淋漓痛快,那明丽的花,淡中泛红。无形之中物我两忘,透过境界高标的月色,仿佛看到了画家峭拔绝俗,深邃欲仙的风骨。

牡丹

生活本身就丰富多彩,被誉为“国色天香”的牡丹,也是郑正特别喜爱的画种之一,牡丹无色不有,争奇斗妍而寓意富贵吉祥。他画牡丹一承其雍荣华贵的娇媚,尽现艳冠群芳的丰润,色彩强烈而和谐.率意天真,浑然一体。

郑正设色的精妙,是他绘画艺术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其色调丰富明快,满纸的牡丹,烂漫漫若浴阳光,一派鲜艳娇嫩,匀净透明。多层红色的运用,时而重墨烘托,时而与石青、石绿相衬映,有着逼真的表现力不失天然的神韵。

郑正其他题材的作品如:蕉叶、蜀葵、葫芦、葡萄等都在其传统的基础上用色大胆创新,他墨色并用,墨里和色、色中加墨,亦取于民间的“红映绿,花簇簇”色彩的渲染,而不显得“红绿火气”。色光的变化,使画面更加精神而有特色,或冷隽超逸;或淋漓腴润,妩媚清雅,让人倍感优雅“天成”,天然的美感在画作中丝丝入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