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搭一座桥 开一扇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搭一座桥 开一扇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组22课“人物描写一组”中的一篇课文。本组课文以“作家笔下的人”为主题,意图是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一、把握学情,渗透学法,阅读心理辅导

设计要点:把握学情,是阅读教学的起点,也是生成阅读兴趣的基点。教学展开之前,通过闲聊的方式,营造轻松的心理环境,了解学生预读课文的大致情况,并向学生介绍教师的阅读方法、阅读体会,进行情感沟通,为阅读做好心理准备。(谈话可围绕以下话题进行:课文都读过了吧?觉得好懂吗?觉得不好懂的同学说说看,为什么觉得不好懂?课文是用古白话文写的。老师上学的时候也跟你们一样,也觉得似懂非懂,后来岁数大了,读的次数多了,才越读越觉得有意思,才慢慢地懂了一些,品出了一些味道……)

点评:《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之最,作品塑造的众多人物形象,都具有独特而鲜明的个性,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乃至世界文学史上不朽的经典。孩子们首次阅读文白夹杂的古白话文,初次接触这些陌生的面孔,生疏而好奇。教师放手让学生读课文,和文本作直接的对话,即使囫囵吞枣,又有何妨!让学生先找找感觉吧!

二、简介背景,梳理人物关系,走进《红楼梦》

设计要点:简要介绍《红楼梦》故事背景,帮助学生整体进入;运用思维导图,理顺众多人物的关系,帮助学生迅速架构故事情景。

思维导图:《红楼梦》家谱。引导学生看图,理顺人物关系:贾母—王熙凤;贾母—林黛玉;林黛玉—王夫人;林黛玉—贾琏;林黛玉—王熙凤。

点评:从鸿篇巨著中剪裁出一个小片段,想让学生读懂,何其难也!此时,老师扼要介绍作品的历史文化背景,让这个小片段镶嵌在宏大的幕布上,当帷幕徐徐拉开时,孩子们心里就不会发怵了。

三、慢读细品,感知形象,形成价值判断

1.指导通读全文,达到流利,感受古白话文特有的语言节奏。

2.过渡衔接,渗透学法指导。

3. 咬文嚼字,慢读细品,感知人物形象。

课堂实录片段一

师:这个王熙凤一出场就给林黛玉带来一种特别的感觉,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用课文中的词语来概括就是——

生: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

师:究竟是什么让林黛玉有这样的感觉呢?我们要仔细读读作家对王熙凤样貌的描写,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

师:大家再小声仔细读读,仔细想想,看看能不能从这段描写中发现什么。也可以小声地和你周围的同学研究研究,讨论讨论(3到5分钟自主学习)。

课件出示红色字(提示:红字串起来读)(“头上……,……;项下……;……;身上……,……,下罩……。……眼,……眉。身量……,体格……,粉面……,丹唇……。”(发现了什么?作者的描写顺序:先写服饰,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写,再写长相身材,最后写表情。指导学生在描写人物外貌时要抓住特征写。)

点评:几百年前达官显贵家里的女人们的穿戴和今天大不相同。文中看似琐碎的描写,其中必有作者的良苦用心,教师让学生仔细读读、想想或者相互研究讨论,看看能否从描写中发现什么,这可能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主要学习方法,教师不是靠讲解把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读书,独立思考,自行揣摩,自主发现,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实录片段二

师:我们再来研究王熙凤的服饰,作家都写了些什么?

金丝八宝/攒珠髻

朝阳五凤/挂珠钗

赤金盘螭/璎珞圈

豆绿宫绦/双鱼比目/玫瑰佩

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

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

翡翠撒花/洋皱裙

(先读,再让学生说,再用红字标出。理解:“髻、钗、圈、佩、袄、褂、裙”分别指什么?是什么样式的?用什么材料做的?衣服上的图案漂亮吗?)

……

师:你怎么评价她的服饰?假如这样的王熙凤出现在你的面前,你会有怎样的感觉?喜欢她的这身打扮吗?

生:喜欢。

生:华丽,高贵。

生:奢侈。

生:美丽。

生:俗气,虚荣心很强。

师:这些服饰只是王熙凤华丽的外包装。咱们再来看看王熙凤本人的身材长相,看看华丽的服饰包裹着的是怎样一个人呢?谁来读一读?

点评:教师一句话:华丽的服饰包裹着的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承上启下,仿佛不经意地“轻拢慢捻”,但却拨动了孩子们思维的琴弦。

生: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师:你们觉得作家笔下的王熙凤漂亮吗?哪里漂亮?

生:面部,粉面。

生:柳叶眉。

生:丹凤眼。

生:三角眼。

生:身量苗条,体格。

师:身材很瘦、苗条,走起路来一扭一扭的,像模特在台上走猫步一样,是吧?

生:丹唇。

师:你们说的都没错,丹凤眼,柳叶眉,樱桃小嘴一点点,这是古典美女的标志,再加上红红的脸蛋,漂亮极了,身材又好,走起路来又好看,活生生一个美人。刚才有同学提到三角眼,想一想三角眼瞪着你,什么感觉?

点评:教师先让学生感知王熙凤的漂亮,暗藏玄机,为后文的解读做了铺垫。果然孩子们在美丽之中发现了“三角眼”、“吊梢眉”这些字眼,是美还是丑,是妍还是媸,还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来判断吧!

生:害怕、恐怖。

师:三角眼是不是很凶的意思,还有吊梢眉,凶神恶煞的。那么王熙凤在你们心中什么印象?美丽中藏着凶狠。

师:这里有一个非常好玩的地方,“丹唇未启笑先闻”。

生:就是不张嘴笑。

师:你们听过这样的笑吗?你们笑给我听听,你们认为这是真诚的笑吗?(学生闭着嘴笑)

生:奸笑,虚伪的笑。

点评:好一个“丹唇未启笑先闻”!教师抛出来让学生模拟体会,真是好玩!学生乐起来了啊!这是假笑、也是奸笑。原来外貌描写也是在刻画人物性格呀!

师:也就是说她的长相之中还有一丝奸猾、虚伪。看来作家曹雪芹对人物的描写,不仅写出了人物的外貌,还把人物的性格、品质表现出来了,你们看美丽之中透露出奢侈、虚荣,漂亮的外表之中又掩盖不住那一丝凶意、奸猾。你们觉得这个外貌描写得好不好?这段话我们再读一读,再体会一下。

四、以文带文,学法迁移,欣赏红楼人物

设计要点:出示《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外貌描写片段(生字注音),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欣赏作家的精彩描写,自由交流阅读体会,教师随机点拨。

教师导学:好的外貌描写不仅能画出人物的样子,更能让我们了解人物的性格、品行。《红楼梦》中写到了900多个人物,各有各的精彩,尤其是被称为“金陵十二钗”的众姑娘。最受人关注的就是——贾宝玉和林黛玉了。林黛玉的前世是离恨天上三生石畔一颗绛珠仙草,日见枯萎之时,得神瑛侍者(即后来的贾宝玉)灌溉,聚天地之灵气而修成人体,然而仅修为女体,心中感激,说:“若他下世为人,我也随他世间走一遭,将毕生眼泪还与他,以报灌溉之恩。”后来,通灵宝玉转世,贾宝玉诞生,林黛玉也来到人间。才有了《红楼梦》中林黛玉和贾宝玉感人的爱情故事。

点评:此处还可简略。孩子们初读《红楼梦》的一个小片段,尚未踏上这高高艺术殿堂的第一级台阶。来日方长,何必“毕其功于一役”呢!

学生打开抽屉里的信封,自由阅读补充材料。

1.贾宝玉眼中的林黛玉:(省略。)

2.林黛玉眼中的贾宝玉:(省略。)

点评:教师在学生的抽屉里放了一封信,究竟有何锦囊妙计,学生自然好奇,打开一看,原来是《红楼梦》中两个主要人物的外貌描写片段。妙哉!既紧扣了文本单元写人的主旨,又适当地拓展延伸,引发学生从一篇《“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再读两个小片段,再读整本《红楼梦》的兴趣。

五、回归课文,悄埋伏笔,导入后文阅读

课堂实录片段三

师:读了这三个人物描写片段,你们比较喜欢谁?

生:林黛玉好可怜,病殃殃的,但是很美。

生:贾宝玉很帅。

生:王熙凤太臭美了,太虚伪了。

生:虚荣心太强了。

生:太奢侈了。

生:身上那么多东西,好重的。

点评: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渐入佳境,慢慢拉近了和作品中人物的距离,评价林黛玉“好可怜,病殃殃,但是很美”,比较贴切。对王熙凤印象尤为深刻,评价是,“虽然美”,但是“臭美”,这是儿童独特的表述;“身上那么多东西,好重的”,那是儿童独有的见解。

师:看来,大家好像不太喜欢王熙凤?其实,你们喜不喜欢并不重要。有一个人喜不喜欢她,对她来说却非常重要,你们猜猜是谁?

生:林黛玉。

师:林黛玉刚来,这个不是。

生:贾母。

师:为什么她喜欢王熙凤就很重要呢?

生:因为贾母喜欢王熙凤,王熙凤会继承贾母成为管事人。

师:有道理!大家同意吗?那么事实上,贾母究竟喜不喜欢王熙凤呢?大家读一读贾母说的话就知道答案了。

点评:如何读书,读出文字背后的意思?教师抛出“贾母喜欢王熙凤吗”的问题,很有启发性。表面看,贾母对王熙凤的评说,几乎都是贬意的,难道,贾母不喜欢王熙凤吗?教师问的正是学生心中想问的,师生思路的融通是教学中难得的境界。

生:(齐读)贾母笑道:“你不认得她。她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她‘凤辣子’就是了。”

师:贾母喜欢王熙凤吗?

生:不喜欢。

师:怎么判断不喜欢呢?

生:她说她是泼皮破落户。

生:贾母叫她外号。

生:我觉得贾母喜欢她,如果贾母不喜欢她就不会笑着说了。

师:(欣喜地)这个同学特别会读书,一个字都没有逃过他的眼睛。他注意到了贾母说这话的时候是笑着说的,由这个“笑”字得出了结论:贾母是喜欢王熙凤的。如果换一个字,你们再读读试试看,味道就完全不一样了。贾母“怒”道:(生齐读)

师:现在换成贾母笑道:(生齐读)

点评:学生能从字里行间发现贾母是“笑”着说的,说明学生很会读书。教师再让学生和“怒”着说相比较,学生就悟出来了,原来正话可以反说,“打是亲、骂是爱呀”!由于教师教法灵活,启发得当,让学生在读中自主感悟、自主体会,学生不仅初步理解了课文,而且习得了读书的方法。

师:体会到了吗?看来我们读书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揣摩、体会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和表情,刚才那么多同学都说贾母不喜欢王熙凤,只有这一个同学看出来贾母是喜欢王熙凤的。贾母不仅是喜欢,而且还不是一般的喜欢,要不然不会把这么大的贾府交给王熙凤打理。问题是家里几百号人,贾母怎么偏偏就看中了王熙凤这个孙媳妇呢?贾母究竟喜欢王熙凤什么呢?王熙凤又是怎样让贾母喜欢自己的呢?我们接着读下面的文章,“察其言行”,看看王熙凤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也许我们心中就有答案了。

总评:

这是一堂散发着浓浓的语文味,具有一定文化品位的语文课。吴波老师以他深厚的专业素养和丰富的教学经验,驾驭教材,引领学生接触教材,走进文本的字里行间,让学生在读书中去感受、去体验、去发现、去揣摩,在自主实践中感悟文本语言的精彩,习得读书的方法。

本课节选自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对学生来说,语言生涩,人物陌生,加之历史文化的距离,对小学生是有难度的。但本课的教学特点之一恰恰是生动活泼、趣味盎然。课堂上,学生的快乐从哪里来?是靠老师的幽默风趣吗?不是。吴波老师引导学生在文本的语言文字中找到快乐的元素。学生在发现中,在模拟中,在揣摩中,在比较中,在思维和想象中找到了快乐。这是读书的快乐,也是语文学习的快乐。学生能在并无快乐情节,且语言生疏的文本中感受到快乐,这是教师教学功力的体现。

教师善于在关键处点拨,在困惑处点醒,在阻塞处疏导,在过渡衔接处穿针引线。书是学生自己读懂的,方法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问题是学生自己发现的,结论也是学生自己揣摩出来的,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

学生初读古典小说片段,关键在于激趣,激发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中华优秀古典小说的兴趣。几百字的小片段,不过是传统文化大森林中的一片叶子,不必花太多时间去介绍背景材料,来日方长,不能苛求小学生通过一片树叶,去了解大森林的秘密,而是让学生初知中华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激发学生阅读古典文学作品的兴趣。正如吴波老师自己所言:“搭一座桥,开一扇窗”,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