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坏”孩子心声:我是“问题”父母育出的果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坏”孩子心声:我是“问题”父母育出的果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案例A

都是“赏识”惹的祸

“坏”孩子:陈旭(男,4岁。关键词:争强好胜)

4岁的男孩陈旭虽说今年刚上小班,但长得俊朗阳光,机灵好动,从外表上看真是人见人爱。可入园后,不少老师说陈旭是个让人头痛的小孩:“没想到他小小年纪,怎么就会有这么倔的脾气,而且太好强了,无论是学习还是游戏,甚至只是一些小活动,他样样都要争第一,稍有不如意就大发脾气。”

这天,老师想组织幼儿园的小朋友排队出教室到外面绿草如茵的草坪上做游戏,“块头”较高的陈旭非要抢着当“排头兵”,老师劝他按顺序排队,他就一屁股坐在教室门口发了半个多小时脾气,好好的秩序全给搅乱了,做游戏的事也因这“意外”不了了之。

而在平时,如果别的小朋友歌唱得比他好,舞跳得比他棒,他也会因不服输而闹别扭、生气,面对这个有理说不清的“逞能王”,老师伤透脑筋也无法改变他……

原来,陈旭的父母一贯推崇“赏识教育”,动不动就用“很好、乖、棒极了”等词语来夸奖他,哪怕他做得再糟糕也会得到一个“不错”的表扬,却从不善意地提醒、规劝他失败在何处,下次应该注意些什么,久而久之,处在褒奖环境中成长的陈旭就养成了争强好胜的骄横心理:凡事都要争第一,干什么都得把别人比下去。一旦没有得到应有的表扬,就会性情急躁、紧张、焦虑,实在没辙了也要使性子、用哭闹来让别人“屈服”。

专家点拨:虽然这种“逞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难以避免的行为,也是小孩在某一阶段的心理活动使然,因为他们总是将主观与客观融为一体,因“主客观未分化心理”而出现好胜心。但如果一味地让孩子沉溺于赞誉之词,养成受不起一点挫折的脆弱心理,这种“赏识”则又是失败的。

如果父母善于引导启发,能把握住这种儿童心理特征无疑是好事――孩子不论逞多大的能,我们都要给他机会尝试,并从中吸取教训,但在此过程中应避免伤及孩子的自尊。

案例B

乖孩子中了情绪的“毒”

“坏”孩子:朱雯(女,5岁。关键词:逆反心理)

朱雯小时候十分乖巧、听话,加上活泼好动,记忆力好,到三岁时就能歌善舞,会十以内的加减法,还不时在一些家人、朋友的聚会上给爸妈“露脸”。

可是,刚上幼儿园中班,朱雯已经是园里有名的带有极强情绪化的孩子:捣乱课堂、拖欠作业、惹是生非……她一天不做两三件坏事,简直就成了园中的“黄道吉日”。虽说小朋友们对她的行为已是司空见惯,但无论老师和家长怎么说教,朱雯始终改不了任性和情绪化,总是安静不了五分钟就又故态复萌。

后来老师了解到,朱雯在一个晚上因为学习不用功挨了父母的训不肯睡觉,爸爸为了惩罚教育她,气愤中将她拉到外面的走廊罚站,还把楼道里的灯都关掉,将朱雯一个人孤零零留在漆黑的走廊。熟悉的楼道变得阴森恐怖,吓得她“哇哇”直哭。这一幕常常萦绕在朱雯心头,让她对陌生人有一种莫名的仇恨、恐惧、抵触心理,尤其当遇到严厉的老师时,就对老师怀有排斥心理,于是故意与老师作对,摆出一副对抗到底的架势。

专家点拨:很多父母一直将“有压力才有动力”当成教育孩子努力学习的法宝,认为孩子成天和书本知识打交道才是爱学习。孩子在这种高压环境中待久了,很容易对压力上瘾,继而对长辈的教诲出现逆反,有了“对着干”等不听话的言行。

事实上,大部分在集体中处于不利地位的孩子,都因为内心缺乏安全感、归宿感,从而形成高度焦虑、加剧攻击性、增强冷漠感。攻击性的加剧会导致敌意甚至故意破坏行为,冷漠感的增强进一步导致孩子的自我封闭或最终爆发,这便是朱雯情绪化的症结所在。

如果父母及时察觉朱雯那时的恐怖经历,做些补救、安抚的工作,是完全可以避免孩子心灵受到更大的伤害的。

案例C

妈妈是只“河东狮”

“坏”孩子:姜杰勇(男,6岁。关键词:拖拖拉拉)

按理,6岁的我完全可以自己穿衣,可以前,因为要送我上幼儿园,往往是急得不行的妈妈帮我穿衣、倒洗脸水、挤牙膏;吃饭时,妈妈也总是先给我添好饭,可我还没吃上几口,她就急得不行,要我收拾碗筷了、要迟到了……唆唆让我没一点食欲,偏偏她又怕我吃不饱饿着,怕吃凉饭不利于消化,又一把抢过碗筷一口一口地喂,边喂边连声催促。于是,在妈妈这个“救火队员”和爸爸那个“替补”下,我的早餐总是吃得风风火火。

我想,这样磨蹭下去也不是个办法呀,还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好。可妈妈说,六岁的孩子心智发育还不太全,注意力不够集中,很容易被外界因素影响,出现三心二意、磨磨蹭蹭的情况是正常的。爸爸妈妈平时的溺爱让我提早享受了“全程服务”, 我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依赖性,真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王子”了。入园之后,我发觉自己做事不干练,常常不能如期完成老师布置的各种动手作业。

进入小学不久,妈妈和老师交流后,得知我的动手、自理能力不如其他同学,是个十足的“慢性子”。这让一向争强好胜的妈妈心急了,第二天早上,天刚蒙蒙亮,她就来到我房间嚷嚷着“快点快点,要迟到了”,可平时懒散依赖惯了的我哪里快得起来?就在我慢慢腾腾穿穿停停时,妈妈气不打一处来,对着我大吼起来,还顺手打了两下屁股。那之后,妈妈的“河东狮吼”渐成了我耳边的家常便饭。

专家点拨:不少父母有“自己的孩子不能输于别人”的极端心态。“河东狮吼”是这些父母急于求成的表现,他们尽管知道孩子就是孩子,他有他的成长规律,但还是心急火燎地要用这种拔苗助长的错误做法。

于是,当孩子还没做完一份作业的时候,家长已经帮他准备好了另一份,孩子心想反正没有时间玩了,索性就拖吧。这时,家长就该让孩子知道时间都是孩子的,完成适量的学习后就能出去玩。最后形成“他急你不急”的良性循环,而不是“你急他不急”的恶性循环。

教育孩子不是吼孩子,而应该是教会孩子方法,然后训练他,渐渐他就会养成习惯。例如,教孩子穿袜子,你告诉他正确的穿法和要领,然后和他一起穿,或是和他比赛,这样孩子的速度也上来了,自然也学会了自己穿袜子。另外,当自己气急败坏的时候,切记不要教育孩子。因为生气的时候说出来的话都是难听刺耳的,对孩子稚嫩的心灵肯定会造成伤害,所以请家长冷静下来后再教育孩子。

作者观点:现代社会竞争激烈,有不少父母忙于工作而忽略了对孩子的关心,冷落了孩子。遭遇忽视的孩子往往认为自己没有存在的价值,很容易产生抑郁自闭或肆意放纵。这些孩子的思维方式很简单:“看到我变坏,你还能不理我吗?”

由此可见,“问题孩子”只是行为上出现了一些偏差,他们身上还有很多不能忽略的优点,如果家长粗暴地干涉和阻止,只会激起孩子反抗的情绪,让他们越走越远。其实,父母要做的,就是适时引导,孩子的路自然会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