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解决中国高等院校财务管理问题的思路与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解决中国高等院校财务管理问题的思路与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高等院校的财务管理呈现出跨越式发展的趋势,理财环境、理财地位、理财职能、理财观念、理财机制等都在发生根本性转变。因此,财务管理工作出现了新的内容和特点,也暴露出原有财务管理体系、机制、方法、理念上的一系列问题。从中国高校财务管理现状入手,分析了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思路。

关键词:高等院校 财务管理 机制 市场风险 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8-0115-03

随着高等院校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各级政府对高校的投入逐年增加,企业资本、个人资本、民营资本等逐渐流入教育领域,呈现经费来源多元化、经济活动多样化、经济关系复杂化的趋势,使得高等学校财务管理面临的任务日益繁重。但是,目前中国众多高校在财务管理上还存在诸多与现实环境和高校自身发展不相适应的一系列问题,已严重制约了中国高校的规模化发展。

一、高等院校财务管理面临的新环境

在中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同时,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发展为大众教育,高等教育的财务环境也有了显著改变。充分认识这一变化,对于促进高校财务管理转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财务管理外部环境日益改变。与过去相比,现阶段各高校除国家财政拨款外,还积极通过以下途径筹措办学经费:利用自身人才、技术优势积极开展有偿服务;大力发展校办产业;全面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进程;不断完善学生收费制度;加大住房、医疗制度等公益事业的改革力度。以上措施大多使高校经济活动日益频繁、活跃,机动财力不断增加,极大地促进了学校教学科研的开展。但对于这些自筹经费,更迫切需要加强管理,才能使高校的财务运行对学校的发展真正起到强有力的推进作用。

2.财务管理内涵不断扩大。高校教育经费多样化的格局,使得财务核算不再是简单的收收支支的出纳核算,学生收费、技术合作、社会捐赠、校办产业等多渠道的经费来源,促使财务核算的内容日益广泛,利益相关者除主管部门、财政、物价、税务外,还有学生、职工、社会法人等。高校财务服务对象呈现多元化趋势,这使得高校财务管理与原来相比,其内涵与外延均发生了变化。

3.贷款导致的财务管理风险日益增大。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离不开金融资本的有效、高速运行。中国社科院《2006年:中国社会形势与预测》一书中称,2005年中国公办高校的银行贷款总额已达1 500亿元~2 000亿元。如此高额的银行贷款是一把“双刃剑”,既会带来巨大效益,但也存在巨大风险。如何通过财务管理规避这一风险,是全国所有高校财务管理面临的一大新的挑战。这就要求各高校积极加强财务制度建设,完善财务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管,特别是要进行实时的财务风险防范,在进行风险报酬决策时掌握好“度”。

4.校院两级管理使财务管理范畴日益扩大。随着高校管理重心的下移,校院两级管理已成普遍模式,校内会形成多个相对独立的经济核算单位,经济责任与部门效益日益明确,校内单位之间相互提供劳务,也存在财务往来管理问题。因此,全面核算高校院级基层单位的成本,确立合理的内部价格,准确评价责任人员的绩效等成为新形势下财务管理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当前高等院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财务管理观念淡薄。由于认识不足,许多高校财务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能还仅局限于财务会计核算阶段,学校的财务管理相对简单,管理职能单一,属“报销型”财务模式(即“花钱伸手要,结余全上交”),工作的重点还基本停留在记账、算账、报账等方面,过多地强调服务职能,而忽视了内部管理职能。由于财务工作还停留在以核算为主的模式上,因此重核算、轻管理,形成了市场经济进程下财务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有所削弱的反常现象。这种以“报账型”为主的财会工作模式严重滞后于高校改革,并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是造成当前财会工作被动的根本原因。在管理体制上,多数高校将财务部门归属于学校后勤系列,在人们潜意识中仅仅视其为后勤保障而已。实际上,财务工作不单纯是后勤保障问题,尤其在形成教育产业的新形势下,它更重要的功能是参与学校经济活动的管理,为学校领导办学决策提供依据。但是在许多高校的经济活动决策中,却鲜见财务部门的参与,财务部门在决策中所起作用,往往不被重视或意见不被采纳。在组织和管理资金运动、协调处理经济活动等方面,财务管理职能远未得到充分发挥,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就更谈不上了。

2.筹资渠道单一。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入,财政在确保教育经费拨款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的前提下,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将逐步集中财力办好重点高校的重点项目,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这使得高校单一靠财政资金来铺摊子,满足学校扩张的资金需求愿望难以实现。虽然,高校逐步面向市场,资金来源的多元化已是大势所趋,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不少高校还没有较好地形成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发展筹资机制和途径。许多高校仍基本上依靠政府与财政拨款运作,习惯于过“等、靠、要”的日子,不能积极地开拓筹资渠道,坚守着给多少钱、办多少事的老办法,经费不足就跑“部”要“钱”。其实,依赖单一的政府拨款对高校的生存和发展是不利的,单一的资金来源不仅不能使高校及时地反映社会其他各方面对其的要求,而且资金的短缺也不能满足自身对经费不断增长的需要,从而使得办学经费不足的问题与发展需求的矛盾日益激烈。

3.资金使用缺乏计划性。学校对于各项事业经费,在使用上往往事先无计划,缺乏统筹安排,对全年业务开支项目不作计划安排,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缺乏成本管理意识,简单按开支标准支出,不注重资金的使用效益,因而不能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在资金使用过程中无控制,不管对事业发展是否需要,只要领导批字就全部报销。领导者对一年工作计划完成了多少,用去了多少资金,所剩资金还能办多少事,心中都无数,从而导致资金使用超支,办了一些次要的事,一些主要工作因缺乏资金不能按期完成,影响了事业的发展。同时,在预算外收支管理上存在漏洞。预算外资金收入范围广、项目多、内容杂,各级财政没有具体规定,各单位自行制定开支项目标准,随意性大。还有些单位以为预算外资金是自己单位创收得来的,不属国家预算之列,不受财经制度限制,可以任意扩大开支范围。有些单位不编制预算外收支计划,执行无报告,年终无决算,开支不按国家规定,使用不讲究其效益,不按规定专款专用,有的甚至将用于发展各项生产建设事业的资金挪作他用,擅自提高本单位福利标准等等。总之,这些问题的存在,就会造成管理混乱,出现极大的漏洞,为一些腐败与贪赃枉法提供了方便,使这部分资金浪费很大。

4.国有资产管理薄弱。由于高校国有资产不同于企业资产,主要来源是国家的无偿投入,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核算上也不计成本,因此长期以来,高校的国有资产都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在管理上存在一些很突出的问题。一是缺乏有效的管理体制和有力的法规制度。高校现行的管理体制不能完全适应国有资产管理的需要,使用权和所有权分离,责权划分不明确,缺乏统一的管理与协调机构,使资产管理工作交叉重复,各部门之间遇上难办的问题就扯皮、踢皮球,反映到财务账上的资产也不及时、全面。二是高校资产管理者管理意识淡薄,素质较低,法律意识不强。在高校中普遍存在着重资金投入、忽视资产管理的倾向,甚至存在滥用权力、做假账、虚报资产、欺上瞒下等现象,导致国有资产的价值分离,缺乏必要的监督机制和投资效益评估机制。三是高校资产管理缺乏统一的组织机构,没有统一的资产管理制度。从高校资产本身的性质来说,许多资产的功能、类别难以做出明确的界定,按照条条框框的类别管理,必然存在交叉,而交叉就必然容易造成管理上的混乱,致使资产的优化配置和协作共有难以实现。四是高校国有资产浪费现象普遍存在。由于高校经费主要依靠国家拨款,资产一旦形成就为单位或部门占有、使用,很难做到资产在全校范围内资源共享,势必造成资产大量的重复和闲置。

三、解决中国高等院校财务管理的思路对策

1.转变管理观念。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高校是政府主管部门的附属机构,不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在财务管理体制上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统收统支体制。教育投入依赖政府拨款,高校财务缺乏理财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高等学校由政府机关的附属机构转化为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一个依靠政府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市场经济环境里,搞好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前提是高校财会人员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开拓思路。

要正确认识新的环境下高校财务管理的作用,重视和加强财务管理,明确财务管理在高校诸多管理环节中处于基础地位,并落到实处,确保高校事业发展与财务管理统一起来。要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核算型报账制会计向管理型会计转化,彻底转变重核算、轻管理的观念,在原有的工作职能和范围内注入新的内容。树立效益理财观,以经营理财的新思路,搞好财务管理基础工作,逐步将办学成本与效益挂钩。要研究市场经济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和要求,努力探索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高等教育工作规律的财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让财务管理真正担负起筹措资金、管理内部资金流转、控制成本、管理资产与资金、进行财务评价等全部职责,做好一切服务工作,提供一切方便。树立群众观,形成高校财务齐抓共管的局面,在分配制度上要打破过去平均主义思想,拉开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分配距离,创收与不创收不能一个样,效益好与效益差不能一个样,从而调动全校广大教职工参与各项办学创收活动的积极性,开源增收,堵漏节支,增强学校办学整体财力。

2.提高筹资能力。高校办学活动是一项耗资巨大的事业,没有一定的资金投入,高校就难以得到应有的发展。教育经费的及时足额筹集、合理分配与有效使用是高校维持正常运行和发展的财力保证,是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收入管理好坏,直接影响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加强收入管理,广辟财源,需紧紧把握住以下工作环节。

一是经费筹措要适应高等教育朝多元化、国际化、市场化发展的趋势。应通过建立校友会和专门的筹资部门,有组织、有计划、有领导地开展筹资活动。二是虽然财政拨款占学校经费的份额呈下降趋势,但仍是经费筹措主渠道。争取财政拨款仍是高校财务工作的重点之一。教育投入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高校大量的基础建设和人才培养还要依靠国家的大力投入,高校应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对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依靠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教学科研质量,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让国家这个投资者切实看到投资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从而增强竞争力。三是积极运用市场机制筹措教育经费,深挖高校自身内涵增资能力。高校增资能力就一般而言,主要通过其产、学、研三大职能实现:即发展校办产业或与校外企业合作,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性活动;实行多种办学体制和办学形式,特别是短期职业技术培训;从事科学研究活动,将高技术科研成果投入市场,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合理利用融资工具,如银行信贷、项目融资等渠道,拓宽学校资金来源。

3.合理编制综合财务计划。综合财务计划就是高校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的年度预算。高校财务预算是一个大收大支的全口径预算,它涵盖了高校的全部收支,反映学校全部资金收支计划,其建立的预算约束既包括校级预算约束,也包括二级单位预算约束。因此,建立合理的预算体系是合理编制综合财务计划的关键,也是财务计划与调控的核心工作。在预算编制过程中,首先,要树立全新的预算管理观念,并且严格执行《预算法》的有关规定。充分认识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它贯穿预算资金的筹集、分配和使用的全过程,对学校的事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次,要建立中长规划,突出未来的发展目标,以科学的理财观解决学校当前矛盾与可持续发展项结合的问题,防止预算资金的短效性。再次,预算编制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要在全面、充分掌握基础资料,客观分析国家经济形势、宏观经济政策和学校自身经济、资源状况的基础上,以绩效为立足点,编制综合收支预算和项目预算,以优化预算资金的分配。最后,要加强预算控制,落实责任,实行预算执行的全过程监控,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和评价体系。

4.建立健全高等院校国有资产管理机制。一是建立国有资产管理的专门机构和管理队伍。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是一项综合性、专门性、技术性都很强的工作,有专门机构和管理队伍,才能对国有资产进行全面、科学的管理。在机构上,学校可以成立校长、分管副校长牵头,各相关部处负责人组成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下设机构可单独成立国有资产管理处(室),也可挂靠财务管理部门。在人员配备上,应当考虑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在新的环境下全过程管理的实际需要,不仅要有行政管理人员,更应有相当的专业技术人员,包括财务、审计、工程基建等。加大归口管理力度,打破目前财产物资分口管理散乱、难以及时清理、调拨的局面,建立统一规划、统一制度、统一采购、统一调拨的完整管理体系,完善资产合理流动制。要打破实验室分属于各教学或科研部门形成的服务面窄、设备分散利用率低、实验室之间交流少的局面,根据学科建设和专业结构调整,按学科或相近学科设置、调整实验室,组建综合性大实验室。同时,结合清产核资工作,进一步摸清家底,明确产权,找准问题,杜绝“跑、冒、滴、漏”,切实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二是建立健全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体系。一方面要坚决贯彻执行国家国有资产管理的法规、政策,另一方面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操作性强、切合需要的管理制度体系。本着谁使用谁管理的原则,责任落实到各责任单位和个人,推行目标管理,建立健全管理责任。合理配置和有效考核相结合,建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形成有效的资产管理约束机制,使国有资产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参考文献: [1] 王桂华.民间资本进入高等教育产业的思考[J].江苏高教,2002,(5). [2] 赵飞虎.中国高等教育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2,(10). [3] 陈锦婉.高等院校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研究[EB/OL].万方学位论文库,2003. [4] 杨周复,施建军,等.大学财务综合评价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责任编辑 陈丽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