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德州大豆生产的现状、问题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德州大豆生产的现状、问题及可持续发展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结合问卷和实地调研分析,基本摸清了德州大豆种植的面积、时间、意愿、产量、品种、模式等生产现状,找出了影响农民植豆积极性的主要问题,即效益较低、用工较多、传统种植观念束缚、政府补贴少等,并据此提出了争取政策支持、调整产业结构、品种技术配套、探索发展新模式等有利于德州乃至整个黄淮海地区大豆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大豆;种植;问题;发展对策;德州

中图分类号:S565.109.9(252.3)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3)08-0126-03

目前,德州作为传统农业大市,常年大豆种植面积在5 333.3~6 666.7 hm2之间,平均单产2 700.0~3 000.0 kg/hm2,总产量2.0×104 t左右。但德州的大豆加工企业年需求量在200.0×104 t以上,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要,尤其是非转基因、高蛋白大豆需求旺盛,供不应求,原料主要来自东北三省。大豆种植方式以单作为主,玉米/大豆间作模式很少。为全面深入了解德州大豆生产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能持续健康地发展德州的大豆产业,我们进行了德州大豆生产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旨在为德州大豆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1大豆种植现状

在德州市属的乐陵、宁津、平原、武城、临邑、陵县共6个县市、45个乡镇、2 462个村庄,向农民发放问卷4 000份(乡镇覆盖率72.58%,村庄覆盖率50.08%),回收试卷3 614份(回收率90.35%),其中有效样本3 362份,样本有效率93.03%。主要调查大豆的种植面积、种植年份、种植意愿、产量目标、种植模式等。

1.1种植面积

从调查结果看,目前62.2%的村庄大豆种植面积在0.7~3.3 hm2,22.13%的村庄没有种植,只有15.65%的村庄种植面积在3.3 hm2以上。

1.2种植年份 25.11%的农户曾在1980年以前种过大豆,37.58%的在1980~1990年间种植过,30.78%的在1990~2000年间种植过,而到2000年以后种植大豆的农户只有2.24%,4.28%的农户从未种过。从调查结果看,1990年以后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逐渐下降。

1.3种植意愿 现在只有6.66%的农户愿意种植大豆,而67.46%的不愿意种植,25.88%的表示无所谓。影响农民种植积极性的原因:①6.36%的农户认为用工多;②12.33%的认为市场价格偏低;③73.27%的认为大豆产量低,效益低;④8.04%的认为销售渠道不畅。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农户是因为比较效益低才不愿种植,也有人提出国家的补贴力度小等影响因素。

1.4目标产量

对于种植大豆的目标产量,2.65%的农民认为2 250.0 kg/hm2就可以,6.18%的认为2 625.0 kg/hm2为理想产量,29.76%的认为应该在3 000.0 kg/hm2,而61.41%的农民要求目标产量在3 375.0 kg/hm2以上才有种植意愿。但目前全国大豆的平均产量只有1 800.0 kg/hm2左右,山东省平均产量2 700.0 kg/hm2左右。这就为农业科研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尽快育出高产优质多抗的大豆新品种提高植豆效益,才能提升农民的种植积极性,促进大豆产业的发展。

1.5种植品种

调查中发现,62.43%的人种过鲁豆系列,19.07%的种过菏豆系列,7.95%的种过冀豆系列,10.55%的人没有种植过大豆。大多数品种都是适宜德州当地种植的优良品种。关于喜欢种植什么样的大豆品种,55.59%的人喜欢种大粒品种,19.51%的喜欢小粒,24.90%的表示无所谓。大多数人喜欢大粒品种,而大粒品种一般蛋白质含量比较高,这就为推广优质高蛋白大豆新品种奠定了良好基础。

1.6间作模式

32.48%的人在1990年以前采用过玉米/大豆间作模式,67.52%的没有采用过。①采用玉米/大豆间作模式,其收入超过单种玉米,但也只有29.54%的人表示愿意种植,23.35%的仍不愿意种植,47.11%的表示可以考虑(主要顾虑是用工多,是否可采取机械化作业)。②如果大豆单作收入和种植玉米持平,则19.39%的人愿种植大豆,27.87%的不愿种植,52.74%的表示可以考虑。

2存在问题

2.1效益较低

受国际市场影响,国内大豆价格偏低,与种植玉米相比,效益低。

2.2用工较多

目前农村劳力特别是青壮年劳力少,且小面积种植不易机械化播种收获,用工较多。

2.3种植观念

73.27%的农户认为目前大豆产量只有1 500.0~2 250.0 kg/hm2,是低产作物,加上从众心理(当地夏季有种植玉米的习惯),导致种植积极性下降。

2.4缺少种植补贴

农业主管部门不重视当地非转基因大豆的发展,因种植面积少,还未实行政府补贴政策。

3发展对策建议

针对大豆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及市场需求,扩大非转基因大豆生产是目前的首要任务。结合问卷调查结果与实地调研分析,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3.1争取政策支持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畜牧业的发展,对大豆的需求逐年增加,供不应求,导致转基因大豆进口量增加,对国产非转基因大豆造成冲击,而企业需要的是后者,因此需要政府多宣传引导,制定执行扶持政策。

3.1.1建立最低收购价格机制受国外转基因大豆冲击,加上我国对大豆产业的保护水平较低且最低收购价格机制不健全,导致大豆价格波动大。建议政府根据当年种植面积、产品质量、供需趋势确定非转基因大豆的最低收购价格。

3.1.2实行补贴制度针对大豆种植比较效益低、农民弃种倾向,建议国家以大豆与玉米的比较效益差额为标准,提高大豆生产补贴标准,减少中间环节,直接向生产环节注入资金,提高补贴标准,使豆农得到更多实惠。

3.1.3加强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将良种与良法、农艺与农机有机结合,促进新技术、新品种的集成创新,及时提供信息咨询、技术指导等多方面的市场化、社会化服务,搭建好服务“三农”的信息平台,建立完善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为农户决策提供参考。

3.2产业结构调整

3.2.1加强宣传,调整种植结构建议政府加大宣传,积极引导,出台优惠政策,制定有效措施,加大投入,积极调整种植结构,扩大非转基因大豆种植面积。

3.2.2高产示范带动依托行政和农业技术部门,选择适应性好、高产多抗的高蛋白品种,培创高产示范田,辐射带动周边地区。采取边示范边推广,示范与推广同步的方式。同时搞好科技培训,推广科学种田技术。

3.2.3制定规划,加大扶持力度制定德州大豆产业发展规划,从财政列支专项资金,用于大豆产业的发展,并逐年加大扶持力度,稳定并扩大种植面积。

3.3品种技术配套

推广高产优质多抗大豆新品种,还需与精量播种、平衡施肥、生化调控、病虫草害防治集成的高产高效大豆栽培技术相结合,可编成简易技术操作规程用于指导大田生产,真正实现良种良法配套。

3.3.1机械栽培,节本增效大力推广大豆机械化生产模式,推行一穴双株点播,实现优质专用品种的模式化栽培、规模化生产、机械收获,以减少用工,节本增效。

3.3.2规模种植,提高品质结合不同生态区域特点,选择适应性好、高产多抗的优质品种进行区域化种植,建立基地,创立品牌,提高竞争优势,形成“一县(乡镇)一品”的格局,为加工企业提供高品质的原材料。

3.3.3间作模式,提高效益玉米/大豆间作模式符合德州生产实际,也是提高大豆总产的有效措施。

3.4建立大豆发展合作社

目前我国大豆生产经营多是家庭式的小规模生产,面积小,成本高,且有混种混收混存习惯,降低大豆的商品品质,限制加工企业的标准化生产,加工产品质量难以稳定。因此,鼓励建立大豆生产、储运、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合作经济组织,提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解决一家一户分散种植与销售带来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低下问题。

3.5探索科企合作模式

以农户为基础,以企业为龙头,以科研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探索建立“企业+农户+科研+基地”的大豆产业发展模式,增加科技含量,引导企业与基地、种植户签订订单合同,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降低种植风险。

参考文献:

[1]中国大豆产业协会秘书处. 中国大豆食品蛋白加工已成为朝阳产业[J]. 大豆科技,2010,6:4-7.

[2]卫祥云.中国大豆食品产业发展回顾及展望[J]. 大豆科技,2011,6:37-42.

[3]郭顺堂.中国大豆食品产业发展的现状及产业创新[J]. 大豆科技,2010,6:2-3.

[4]中国大豆产业协会.大豆食品加工业现状及发展趋势[J]. 农产品加工,2011,8:6-7.

[5]中国大豆产业协会秘书处. 大豆食品加工业发展的新趋势[J]. 大豆科技,2011,4:50-53.

[6]卫祥云.大豆食品产业向工业化产业化迈进[J]. 农产品加工,2010,7:4-5.

[7]张东辉.对积极发展大豆产业化的思考[J]. 农业科技通讯,2012,3:5-7.

[8]杨红旗.我国大豆产业现状分析及问题探讨[J].中国种业,2010,4:18-20.

[9]接士军.浅论促进我国大豆产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J].中国西部科技,2011,10(19):54-55.

[10]张海生.浅析我国大豆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农产品加工,2011,1: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