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依托科教优势 实施工程带动努力服务吉林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依托科教优势 实施工程带动努力服务吉林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农业农村经济科技效益年”活动要求,2012年,吉林农业大学开展了“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年”活动,重点实施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工程,为我省农业、农村经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1.开展科技创新工程,为农业农村经济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1.1构建优势学科,支撑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一是坚持学科群对接产业链。构建了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先导的,博士点学科等优势学科为主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在生物技术育种、菌物研究与开发、土壤改良培肥、特种经济动物生产及疫病防治、农作物畜禽新品种选育与快繁、蔬菜保护地栽培、农林经济管理等方面形成了研究优势与特色,实现专业结构布局与我省“五大一强”发展建设目标高度契合。二是构筑科技创新平台。理清了种植、养殖等六大类35个基础研究与39个应用研究的科研方向。主持了蔬菜、人参等4个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任务,建设了小麦和玉米深加工国家工程实验室、农业部参茸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等国家级、省部级创新平台36个。

1.2加强科技攻关,助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一是探索科研协同创新模式。进一步加大与政府及大型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力度,加快推进农科教、产学研紧密结合。由吉林农业大学牵头联合省农科院、吉林大学、吉粮集团等20家企事业单位组建的“国家商品粮基地可持续发展重大需求协同创新中心”获吉林省认定,为全面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奠定坚实基础。二是大量成果在吉林省落地生根。2012年,审定植物新品种14个,获得授权专利及计算机软著作权23项;选育推广优质玉米等主要农作物新品种近百个,为我省粮食稳定在600亿斤以上阶段性水平作出了突出贡献;培育推广猪、鹅等畜禽优良品种(系),大幅提升了畜禽良种覆盖率;推广应用蔬菜、人参、小浆果、食用菌等园艺特产业新品种,带动地方特产经济的快速发展;研发转化林蛙油软胶囊、玉米海藻糖等农产品加工科研成果,有效推动了一大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快速发展,成为市场中新的经济增长点。

2.开展人才培养工程,为农业农村经济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2.1发展农业教育,加快培养农业科技人才 一是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优化了纯农和涉农专业课程体系,探索建立了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获建首批国家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2个,促进了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高度契合。毕业生在农业农村生产一线、农业企业等就业比例一直保持在80%以上,被评为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50强,是2012年我省唯一获此殊荣的高校。二是实施科技人才培养计划。培育组建了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以科教人员和研究生为主体,以大学生为补充的科研创新群体和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服务团。目前,蓝莓研究团队承担国内90%以上种植面积技术支持和85%以上的种苗供应;中药学团队制定了人参等中药材规范化栽培技术规程、国家标准30个,为人参打入国际市场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重要菌物资源保育与可持续利用研究”团队分别成为教育部和吉林省创新团队。

2.2注重开展培训,提升农村实用人才能力 一是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几年来,学校承担各类培训60余项、440余期,培训基层农技人员及农民100余万人次,为农村培养了一大批科技人才和致富能手。实施的“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绝大部分毕业生已返回家乡参加新农村建设或自主创业。二是培养农村基层干部。深入落实兴农带富之星、项目支书和创业党员等任务,2012年,累计培训村干部、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大学生村官等4000余人。

3.开展社会服务工程,为农业农村经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3.1拓展农业技术服务途径,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 一是打造合作共赢平台。2012年,学校与四平市、延边州、正业集团等10余家政府、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促进了产学研的紧密结合。累计为地方、企业输送万余名优秀人才,开发新产品、新技术200余种,为地方、企业增收数亿元。二是加快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先后在全省建立了36个农业科技示范区,承担国家星火计划等推广示范项目15项,探索了“专家团队+示范基地+农技推广员+企业+农户”的成果快速转化模式,形成了中部松辽平原粮畜加工型、西部松嫩平原粮经牧型、东部山区半山区林特药型的全方位、立体化的示范推广网络。

3.2建立决策咨询服务体系,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一是发挥专家智囊团作用。学校现有200余名专家受聘为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员、高级专家、科技特派员、经济发展顾问等。这些专家为建设“五大一强”省出点子、提建议、做谋划,有效地发挥了智力支持作用,为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二是传播农业实用技术。学校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开展农技服务工作。全年接受“12316”、“12582”等电话咨询8000余次,网络咨询1000余次,开展广播、电视讲座100余次。多名专家被评选为“我最喜爱的农业咨询专家”。学校还开展送“电子图书馆下乡”活动,将图书馆近百万册电子图书免费送到农民家中,被当地农民誉为“自家炕头上的图书馆”。三是引导师生投身为“三农”服务。2012年,学校制定了春耕生产指导方案,组建了30支科技兴农服务团队,与九台、榆树等地结成共建帮扶对子,指导农民春耕生产;组织万余名师生进村入户开展送科技、送政策、送信息活动,为农民、企业提供有价值信息2000余条,捐赠图书10000余册,解决实际问题和提出合理化建议80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