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拈豆结缘 第2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拈豆结缘 第2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豆子这样的小物事有着自然质朴而又内涵丰富的品质,这也让它得以在我们的文化传统中一直有着清雅的口碑

翻看周作人的书,看到《瓜豆集》这样的书名还是觉得好,所谓得来全不费功夫。《瓜豆集》中有一篇写“结缘豆”,引《燕京岁时记》里的记述,说以前四月八日佛诞日的时候,好善者边念佛边拈豆,念毕将豆煮熟,散给众人,叫“舍缘豆”。这又来自《日下旧闻考》,京师僧人念佛号以豆记数,念到佛诞日,以些许盐煮之,然后邀人于路请食之以为结缘。幸而有了豆们提供的丰富植物蛋白,吃素才能够成为一种可能。并且,“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也成了佛教教义最朴素明白的一种解说,深入中国人的潜意识。――佛教中近人情的素朴的东西,皆在这些地方。拈花微笑,拈豆结缘,平常随便而又意味深长。

每个人生命的瓷坛里,都应该有些豆子的灵动吧。周作人写了豆,闻一多写了豆,鲁迅笔下也有令人难忘的豆:《孔已己》中的茴香豆,《社戏》中的罗汉豆――都代表着中国乡镇生活最普通而又最令人难忘的场景,远离故乡的时候念兹在兹却最容易是豆子这样的小物事。

其实豆的自然质朴而又内涵丰富的品质,让它在我们的文化传统中一直有清雅的口碑。清代的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声音之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为其渐近自然。吾为饮食之道,脍不如肉,肉不如蔬,亦其渐近自然也。”豆属于蔬菜,故田园诗人陶渊明采菊之外,也种豆:“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啊,中国古典文人的田园。贵公子曹植七步成句,也是以豆喻事:“煮豆燃豆萁,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豆类的三大家族是大豆、菜豆和蚕豆,其中大豆作为五谷中的一员,是中国最古的原产作物之一。《诗经》《豳风》《七月》有:“七月烹葵及菽。”《小雅》《小宛》有:“中原有菽,庶民采之。”这里面的“菽”就是指大豆。宋代朱熹注曰:“菽,豆也。”清代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更详细地引证说:“战国策张仪说韩王曰:五谷所生,非麦而豆;民之所食,大抵豆饭藿羹。姚宏注曰:史记作饭菽而麦,下文亦作菽。古语但称菽,汉以后方谓之豆。”据说大豆公元1世纪前后入西方,像“茶”一样,西方各种语言里大豆的发音,都是从中国来的――比如英文中的soy,一听就知道跟“菽”的关系。

在那肉制品不好储存的年代,行军打仗出门远行,豆子易储易携,都是最佳选择。中世纪肉难得而豆易得,豆子在西方成为“穷人的食品”。可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高血压心脏病在西方的流行又让人重新热爱起豆子。今天的营养学家们无不苦口婆心地宣传吃豆子的好处,这也是豆子又成了饮食中一要角的缘由。豆子属于蔬菜,可是蛋白含量奇高,而磨成粉又能当粮食吃,从这方面来说,谁能跟它匹敌?

大豆之外,原产中国的豆类之一还有绿小豆,发展出的食品如绿豆粥、绿豆糕、绿豆饭、豆芽菜、粉丝粉皮等等,也是拉住一个中国人他就不会不知道。有人说绿豆产于印度,可是《齐民要术》中已经有绿豆记载的年代,印度古梵文中却找不到踪影。另外,印度语里指豆的dal那个词跟我们的豆的发音怎么那么近?不过无论如何,印度人吃豆也有漫长的历史,吃法也跟中国不是一个路数。dal不仅指豆,还指豆汤。

至于我们今天也很熟悉的蚕豆菜豆,就都属于“胡豆”一类性质,是从西方传入中国的,不过是很早远前的事情了,早已“本土化”;菜豆来自新大陆,16世纪西班牙征服者把它带回欧洲,并且随现代欧洲文明的崛起而进入全世界豆食者的餐桌;蚕豆的发源地是里海以南和非洲北部,据传是从西南川缜一带进入中国,最先见于北宋宋祁的《益部方物略记》(1057年),叫做“佛豆”。现在四川仍称为胡豆,发音和佛豆极相像。当然,这也就是鲁迅写过的罗汉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