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数学审题能力培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审题,就是在对问题进行感知的基础上,通过对问题的数学特征进行分析,从而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在头脑中有一个清晰反应的思维活动过程。准确,敏锐地审题是提高数学解题能力的关键。
【关键词】审题; 读准; 整理; 实践; 培养
通过对上期末二年级数学试卷深入分析发现,学生的错误,可以归结为两类:一类是对知识点掌握不够牢固,真正的不会做;另一类是对题目要求审题不清而造成错误。平时我们在讲评试卷时,可以发现,许多学生在老师仔细读了一遍题目,或稍加点拨之后就恍然大悟,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并能迅速正确地做出来。这种情况表现出,学生做错了题不是因为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掌握的不够,而是在审题方面有所欠缺。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准确的审题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解答数学题,必须根据题目的特征和给出的信息或启示,充分运用条件,达到尽可能满足结论需要的要求。为此通过审题全面掌握题意就成了解题的基础。审题,是学生解决一切试题的开端,审题审得好,试题当然就能准确解答,反之则费时费力.所谓审题,其实就是在对问题进行感知的基础上,通过对问题的数学特征进行分析,从而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在头脑中有一个清晰反应的思维活动.准确,敏锐地审题是提高数学解题能力的关键.那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如何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呢?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活动,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重点进行培养。
1 读准、理清
既读准题意,理清数量关系。审题,重在读题。读题是审题的前提,是解题的基础。“读书百遍,其意自见”。首先,把题目读完。在教学实践中,经常发现有学生没有把题目读完,或读完了就不假思索的写出答案。学生总按“自己的方式”做事,出现这种错误的原因主要是“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这类题目其实都不难,但如果小学生没有养成仔细读题的习惯,就很容易犯错误,导致不必要的失误。其次,抓住重点词句。通过读题,在对题目要求有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再抓重点词句,通过对重点词句来正确理解题意。有这样一个题目“请把下列算式按得数从小到大排列起来”。对于此类题目的理解,首先,是让学生初读题目要求,了解此题的大意是比大小。然后再让学生读题,并读出你认为重点的地方。如果学生读不出来,那就再读,这样带着要求读,学生自然就会去寻找此题的重要地方,在正确找到重要词语的时候,让学生用笔圈出“算式”和“从大到小”这两个词语。然后让学生说,在做这样的题目时,要注意什么?第一,在排列的时候,是先把算式算出得数,再根据得数把算式进行排列(重点强调排的是算式而不是得数),然后明白,这道题的顺序是从大到小而不是从小到大,说明应该先写得数最大的算式。在对题目重点进行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根据自己圈出的重点词语再来解决题目。这样学生基本上能解答。最后,准确找出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一直是学生的薄弱问题,很多理解能力比较弱的同学,或者如果是不会分析数量关系的同学来说,面对一道应用题,简直就无从下手,要不就加减乘除四种运算乱猜。对于两步或两步以上的应用题那是更没有办法了。所以说,让学生学会分析应用题,正确解读条件和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解决问题相对来说还比较难,那就要从条件中找到关键句子,准确找出数量关系,正确解答题目。比如“美术兴趣小组有14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5人。男生有多少人?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注: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P32例5)先引导学生读题,弄清题目告诉我们的信息有:“美术兴趣小组有14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5人;”要我们解决的问题是“男生有多少人?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一共要解决两个问题。然后让学生明白这道题是在讲关于男生和女生人数的问题。要求男生有多少人?哪个条件最关键?从而让学生明白,要解决这道题必须抓住“男生比女生少5人。”这个关键句子。让学生反复阅读这个句子,反过来也能明白“女生比男生多5人”,要求男生有多少人?,就是求14减5是多少。得出男生有9人后,解决第二个问题就简单了,把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合起来用加法就得到美术小组一共有多少人了。在练习中往往有学生把男生人数认为就是5人,抛弃了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直接解答第二个问题。学生知道美术小组一共有多少人?就是男生与女生一共有多少人?但他忽略了题目中没有直接告诉我们男生人数。如果我们反复读题,紧紧抓住“男生比女生少5人;”这个关键句子,理清它们间的数量关系,解答这类题目就简单多了。
2 归纳、整理
低年级的学生识字量有限,有文字的地方大多由老师帮忙读题,提醒孩子们审题。但我们发现,很多孩子“完全”不听老师读题,也能正确做对很多题目。比如:(注:小学数学学习园地一年级下册P78上面第3题)
学生看见这样的题目就知道在方框里写算式,因为平时练习中他们已“知道”这样的类型,如果“?”在下面就用加法,“?”在上面就用减法。再如:(注:小学数学学习园地一年级下册P68上面第三题)看图列式,学生一看就知道只有一个实线圈的意思就是写一个加法算式,一个实线圈和一个虚线圈的意思就是写一个减法算式。由于这类题目形象直观,在平时的练习中已形成一种“定势”,学生做起来也就容易的多了。因此,在平时练习中,可根据那些图所给的信息进行读题、审题。在学生的潜意识里形成一种“模式”,这种“模式”让他们能正确解答同类题目。
3 实践、感知
在上期末的统考试卷中有这样一个题:填上合适的单位:(1)小明身高142( );(2)学校操场的面积约是8000( )。对于第(1)题好些同学填的是“米”,其实在教学这一内容时1米究竟有多长在学生的大脑里已经有比较清晰的表象,学生也能比划出1米大约有多长,也知道自己身高只有1米多一点。为什么有同学做错呢?究其原因应该是学生在填写时根本没有想过142米高的小明是个什么样子,他们忽略了地球上最高的人也没有3米高这个常识。对于第(2)题,有的同学填的是“平方米”,有的填的是“平方分米”,有的填的是“平方厘米”。填“平方米”的无可厚非是正确的,参考答案也是这样。填“平方分米”的有些老师在阅卷时给予的是错误的判定,其实在我们的学生心中8000平方米的操场是无法想象的,就是8000平方分米的操场对有些村小来说也是奢望,但8000平方厘米的操场就错的离谱了。从以上两题可以看出,我们平时教学时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不够,以此出现与现实生活严重脱离的现象。课标指出“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在教育教学中多渗透一些生活常识,尽可能的采取一些措施,让学生多体验、多感受,增强生活经验。比如:人步行每小时4、5公里左右,太阳东起西落,旗杆高15米左右…在做题、审题时一定要考虑所写出的答案与现实生活出入大不大,如果大的太多,或小的太多,就要重新审题了,看看审题是否有问题了。
审题能力的培养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我们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有计划的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这是我们提高作业正确率的有效保障,也是教育教学重要的目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