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于SMP准则的巷道松动圈计算及数值模拟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SMP准则的巷道松动圈计算及数值模拟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为了研究巷道开挖后巷道周边应力分布特征及松动圈半径的大小,根据SMP准则探讨了松动圈形成的力学机理,提出了松动圈半径的计算公式,并应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得出了巷道围岩应力、位移、破坏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的结果是一致的,对井下支护设计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围岩;巷道支护;松动圈

中图分类号:TD313.1文献标志码:A

巷道开挖后应力将重新分布,在周围产生松动圈,目前关于围岩松动圈的形成范围,国内外众多学者提出了很多研究方法,但是多数处于现场测试的层面上,还很少有从力学机制上分析其机理的;也有一些学者从莫尔-库伦准则提出了一些理论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采用M-C 屈服准则,它们的主要缺点是不能考虑中主应力的影响。SMP准则既符合 Mohr-Coulomb 屈服准则,又克服了偏平面内M-C屈服准则的奇异性和 Drucker-Prager 准则的抗压强度相等性。本文基于smp准则从力学上研究其机理,并且通数值模拟证明其理论的正确性[1]。

1SMP 准则的基本形式

3巷道围岩力学特征数值模拟

本数值模拟是以淮南国投新集一矿的地质资料为基础,模拟巷道开挖以后,在无支护的条件下巷道围岩破坏区范围以及应力、位移分布状态。

3.1巷道周边围岩的应力分布

巷道围岩破坏松动范围与巷道围岩应力分布息息相关,在巷道开挖以后巷道围岩的应力分布如图2所示,其中图2a为垂直巷道轴线的切面,图2b为平行巷道轴线的切面。

(a)巷道周边围岩应力分布

(b) 沿着掘进方向巷道围岩应力分布

由图2可以看到,巷道开挖以后巷道周边形成低应力区域,最低应力可以到达0 MPa,最高8 MPa,在巷道的顶板和底板的应力比较低,在巷道的帮部有一定的低应力区范围,大概是2~3 m的位置,但是由于巷道开挖应力的重新分布,在巷道帮部形成应力集中,这都是由于巷道采空后应力转移至帮部所致。

3.2巷道周边围岩的位移分布

在巷道开挖以后巷道周边的围岩产生变形,围岩位移分布在垂直巷道轴线、 平行与巷道轴线的切面(见图3)。

(a)巷道周边围岩垂直位移分布

(b)掘进方向巷道围岩垂直位移分布

(c)巷道围岩水平位移分布

(d)掘进方向巷道围岩水平位移分布

由图3(a~b)可以看出,巷道开挖以后在无支护的条件下顶板的垂直位移量是最大的(12 mm);在巷道底板形成反向位移(即底鼓),但是底鼓量比较小,维持在8 mm左右;在巷道掘进方向上,顶底板垂直位移随着巷道掘进垂直位移逐渐增大。由图3(b~c)可知,在巷道的两帮垂直位移量相对比较小,主要体现为巷道两帮的内敛也就是水平位移为主,在巷道掘进方向上,巷道两帮的水平位移随着巷道掘进水平逐渐增大。因为模拟的为近水平煤层,所以两帮的内敛量是一直相等的。与应力分布相比可以得出:在应力比较低得地方位移相对比较大,这主要是由于应力释放所致。

3.3巷道周边围岩的破坏特征

巷道开挖以后在巷道周边就会形成围岩破坏区域,其分布特征与图2~ 图3 是非常一致的(见图4)。

由图4可以看到,在巷道开挖以后,巷道周边形成一定厚度的围岩松动区域,形成的破坏以剪切破坏为主,只有很少的区域才是拉破坏。这说明在巷道围岩破坏区域计算的过程中,采用剪切的破坏准则是适合的,符合SMP准则。此外松动圈范围约为1.55 m,这与理论计算的结果1.476 m基本一致;在巷道的肩部是破坏最严重的地方,说明巷道肩部是最需要加强支护的地方。

4结论

1) 采用SMP准则计算巷道围岩破坏区,与莫尔-库伦准则相比考虑了岩石的完整性,更加与现场相一致,SMP准则更适合计算巷道围岩破坏区。

2) 巷道的围岩破坏区半径与围岩的单轴抗压强度σc、岩石的岩性、岩石的完整性巷道的埋藏深度等有关,因此现场在布置巷道时应尽量布置在岩性较好的地方。

3) 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巷道周边围岩的破坏大部分是剪破坏并形成连续的围岩破坏区,为巷道的合理支护提供了一个理论依据。

4) 由数值模拟的结果得出在巷道的肩部是破坏最严重的地方,说明巷道肩部是最需要加强支护的地方,对现场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候朝炯,郭励生. 煤巷锚杆支护[M]. 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9:65-68.

[2]徐芝纶.弹性力学(上册)[M].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361-371.

[3]钱鸣高,石平五,邹喜正,等.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M].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65-117.

[4]吕兆海,来兴平. 松动圈测试技术在巷道支护设计中的应用[J].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09,5(2):336-340.

[5]董方庭,宋宏伟,郭志宏,等. 巷道围岩松动圈支护理论[J]. 煤炭学报, 1994, 19 (1): 21-32.

[6]李刚,梁冰,李凤仪. 浅埋煤层厚积砂薄基岩顶板破断机理研究[J]. 中国矿业,2002, 14(8):82-83.

[7]贺永年. 软岩巷道围岩松动带及其状态分析 [J]. 煤炭学报, 1991, 16 (2): 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