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加强系统谋划 强化配合协作 努力推动各项重点工作取得新进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加强系统谋划 强化配合协作 努力推动各项重点工作取得新进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农产品加工业是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重要支柱产业。随着上世纪末我国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进入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新阶段,农业结构开始进行战略性调整,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各地大力发展名特优新农产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由此推动了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2010年与2000年相比,全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总产值增长4.6倍,企业数量增长2.5倍,从业人员增长67%,上交税金翻了两番,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实力。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根据国际经验,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往往是食品消费结构加快变化和加工食品需求迅速上升的阶段。“十二五”我国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人均GDP今年也将达到4000美元,进入中等收入偏上阶段,可以预计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城乡居民对加工食品的消费需求仍将处于高速增长期,同时也是消费结构的快速升级期,这将为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从国际看,随着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加快,各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呈现明显的趋势性特征。一是农产品加工跨国企业的全球重组十分活跃,通过独资、合资、并购等方式扩大规模,企业发展逐步实现全球化;二是加工企业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技术装备水平和加工转化精深程度大幅度提高,加工技术逐步实现高新化;三是随着全球化石类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一些国家开发生物能源热情高涨,促进了农产品加工业在能源领域发展逐步实现超常化;四是为提高经济效益,实现低碳减排,各国大力推进资源的高效精深加工和副产物有效开发,发展方式逐步实现可持续化;五是为提高质量安全水平,发达国家大都建立了科学完整的标准体系和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农产品加工企业普遍实行严格的标准化管理,质量控制逐步实现标准化。

面对国内国际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的要求,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存在两大类问题必须引起高度关注。

从产业内部看,一是大而不强。目前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大约是农业产值的3~4倍,而我国仅为1.7倍;约80%左右的农产品加工技术装备仍处于20世纪末的世界平均水平。二是集中度不高。企业呈现“大群体、小规模”特征,规模以下企业数量约占76%,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企业不足20家,而且各行业内部同质化问题普遍存在,无序竞争现象比较严重。三是产业链不健全。适合加工的专用品种少,加工专用原料生产基地建设滞后;产地初加工方法原始,产后损失大、安全隐患突出;产业下游和市场发育不良,物流设施建设滞后,流通业态落后。四是资源利用不充分。我国每年有7亿吨左右的秸秆、1000万吨的玉米芯、1000万吨的米糠、1000万吨的麦麸和700万吨的蔗渣等植物纤维资源和果皮、果渣、动物骨、血等加工副产物亟待深度开发利用。从外部发展环境看,首先是生产要素制约的影响日益突出,融资难、用地难、技术瓶颈、人才不足、专用原料缺乏等问题广泛存在。其次是生产成本快速上升,人民币升值、原料、能源和劳动用工价格持续上涨,企业盈利空间大幅压缩。第三是节能减排的压力增大,产业和环保政策门槛提高,企业技术改造升级成本大幅上升。第四是国际竞争加剧,一方面,跨国企业正伺机进入我国农产品加工重要行业,挤压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农产品贸易技术壁垒日趋体系化,我国农产品出口面临很大制约。

面对机遇和挑战,“十二五”和明年工作要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推进结构布局调整优化为主攻方向,以优势、特色农产品产业带为依托,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为核心,加快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大力推广应用先进适用产后初加工技术装备,扶持一批领军企业做强做大,强化公共服务,争取政策支持,努力实现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一)加强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建设。目前,我国230多所大学都设置了农产品加工或食品工程学院,各省农科院都设立了农产品储藏加工研究所,一些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还有一批技术研发机构,全行业拥有一支数量可观的技术研发人员,他们为提高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技术、装备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与这支队伍应该发挥的作用和生产需要相比,还存在科研成果少、转化率低、产学研脱节等突出问题,大量科研资源未得到整合,各自为战、重复研究比较普遍。主要原因还是缺乏一套好的机制和平台把各方面的科研力量整合利用起来。因此要努力做好以下工作:一是以我部认定的200多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为主体,构建全国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以此为平台,加强同行业人员的交流合作,进一步整合资源、集中力量,争取在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的攻关、引进、集成和示范推广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二是组织编制《全国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建设方案》,积极争取国家投资,分领域、分品种、分区域选择一批有一定影响力和带动作用的研发机构或领军企业,重点进行研发设备、仪器和小试、中试设施建设,提高研发能力。三是编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技专项“十二五”建设相关规划,建立农产品加工行业重大科技项目储备库,组织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申报、实施公益性行业(农业)科技专项,尽快取得一批重要成果。

(二)争取启动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惠民工程。目前,由于农民在农产品产后贮藏、保鲜、干燥等初加工环节方法落后、设施简陋,损失浪费十分严重。据专家测算和实证分析,我国农户储粮平均损失为7%~10%,每年农户储粮造成的粮食损失300~450亿斤;蔬菜产后损耗为15%~20%,水果为10%~15%,马铃薯为15%~25%,产后每年损失蔬菜约1亿吨,水果约1200万吨,马铃薯约1400万吨。如果粮食、果蔬每吨按2000元计算,马铃薯按每吨1000元计算,折合经济损失约1800亿元。按目前单产水平计算,相当于全国年浪费1.4亿亩耕地的投入和产出。同时农产品产后腐烂变质、鸟啄鼠食、蚊蝇滋生、污染环境,严重影响产品品质。由于这些初加工环节生产分散、季节性强、投入较大,且设备综合利用率低、回报周期长,社会资本投入积极性不高,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以农户、农民合作组织及农村微小企业为主的农产品初加工格局不会有明显改变。减少产后损失,相当于增加供给;增强农民贮藏能力,可以平衡市场供应,实现均衡上市、稳定价格;推行科学贮藏、加工,能够有效防止腐烂霉变和细菌污染,提高品质和等级。因此,发展农产品初加工可以实现“减损增供、均衡上市、稳定价格、提高质量、促进增收”的多种效果。我局组织开展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筛选了一批投资小、周期短、见效快、易操作、适合一家一户农民使用的技术和设备,并进行了成熟度、适用性的反复论证,争取尽快启动“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惠民工程”,通过政府适当补助、部门技术指导、农户为主建设的方式,普及适用技术和设备,普惠广大农民。近期,重点在玉米烘干和储藏环节、马铃薯窖藏环节、苹果预冷保鲜贮藏环节、果蔬烘干环节建设一批产地初加工储藏、烘干、保鲜设施。

(三)加快培育一批农产品加工领军企业。一方面,从行业发展规律看,如果一个行业没有几个领军企业的带动,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产业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很难提高。另一方面,我国农产品加工消费所展现的巨大市场空间,吸引跨国企业加速并购我国的加工企业。国内大豆行业实际加工总量的80%以上已由外商独资或参股的企业所控制。我国畜禽屠宰与肉类加工前10强企业基本上都有外资注入,部分企业已经全部为外资控股。粮食、棉花、饲料、果汁等行业外资注入的迹象也很明显。因此,为了保护我国的产业安全,提高国内民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一要加强产业政策的研究,向有关部门提出完善有关法律法规的建议,强化对产业安全的保护。二要推动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积极争取信贷、税收优惠政策支持企业规模扩张。三要以农产品精深加工、综合利用、质量安全和节能减排为重点,研究提出国家加大对我国农产品加工领军企业技术创新和装备改造投入的政策建议,扶持一批领军企业尽快做强做大。

(四)大力提升农产品加工公共服务能力。一是搭建技术对接平台,加强技术筛选与推广。明年继续分领域组织开展急需引进、攻关、推广和储备等四类技术装备的筛选,做好分类研究。针对科研成果与中小农产品加工企业需求严重脱节的现实,充分利用“中国国家农产品加工信息网”等媒体,广泛开展农产品加工技术和装备的推介活动。同时,每年在农产品加工企业相对集中的区域举办系列技术对接活动,有针对性地组织专家开展面对面的技术对接和答疑解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和中小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技术进步。明年我局计划在河南、广东、福建、陕西、青海等省举办5期区域性技术对接和推广活动。二是搭建信息服务平台,强化行业引导和服务。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在今年初步启动有关工作的基础上,加快组建专家队伍,完善方法制度,建立指标体系,搭建分析会商平台,以大宗、敏感农产品加工行业或品种为重点,组织监测分析、专题研究和会商,及时有关信息,引导行业健康发展。三是搭建农产品加工国际标准的跟踪平台,及时收集、掌握和整理国际性标准组织以及美国、日本、韩国、欧盟和南美等主要贸易国农产品进出口标准及政策动态,为农产品加工企业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和制定、修订我国农产品加工标准以及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