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依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依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地方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精神财富,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确立以“具有地方特色的革命传统、文化传统和校史教育”为主线和以“四色教育”为依托的大学生思政教育总体思路,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形成“和而不同,卓尔不群”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地方文化;校园文化;四色教育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是人文历史悠久、经济欠发达的晋察冀革命老区――原察哈尔省唯一的工科高等学府。近年来,学校在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和中央16号文件精神时,结合自身、行业和地域文化特点,提出了“构建学校文化、企业文化、地域文化相互融合的校园特色文化体系,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的思路,确立了以“具有地方特色的革命传统、文化传统和校史教育”为主线和以“四色教育”为依托,形成“和而不同,卓尔不群”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

一、依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实施“三步走”战略

大学不仅是一个区域文化的标志,也对区域文化建设具有推动作用。但其自身文化往往又会受到区域特有文化的影响。区域文化是人们世世代代积淀而成的,代表着一个地区的文化传统和精神风貌,也使得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受到其熏陶。由于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张家口地域文化呈现出开放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红色资源,是该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和打造特色校园文化的教育资源。为此,学校采取“挖掘地方文化资源、优化地方文化资源、提升地方文化资源”三步走战略。

(一)挖掘地方文化资源

该校组织专人收集张家口市图书馆、资料研究所、文史资料中心、方志办、档案馆、博物馆、政策研究所等部门收藏的有关张家口地方特色的文献资料。在全面掌握张垣地区特色文化与红色资源的基础上,制定了“关于在大学生中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革命传统、文化传统和校史传统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与革命老区签订共建协议,建立了包括张家口第一个党支部旧址、平北抗日根据地纪念地、冯玉祥将军“爱吾庐”旧址、华北联合大学旧址、察哈尔抗日同盟军总部旧址、晋察冀司令部旧址、烈士纪念馆、察哈尔革命烈士纪念馆等文化传统与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并将其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格局中。

(二)优化地方文化资源

张垣地区历史人文资源悠久、复杂多样、交错共融,尤其是红色文化经典丰沛。为了让学生全面把握和理解丰厚的历史文化知识,学校充分发挥革命老区的优势,依托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发展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从现代视角以及当下青年学生对文化需求入手,对张垣地方文化与红色文化进行梳理、提炼,形成自身特色文化体系,并在校内举办“张垣长城文化展”与“张垣地区革命传统与教育展”等活动。既吻合了高校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时代要求,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实践体验阵地和鲜活的教材。

(三)提升地方文化资源

增强传统文化的吸引力,让大学生乐于知晓和融入其中,就要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为此学校通过科研立项的形式吸引广大师生参与到地方文化的研究中,增强吸引力,促成教育内容的内化。除此而外,学校成立了“第二延安张家口”研究所、张家口地方文化研究所、延安精神研究会,专门从事地方经典文化的研究与开发工作。

二、深化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教育作用,注重做到“两个结合”

(一)与专业特色相结合

学校将优秀地方文化教育融入日常教育教学中,进一步明确了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重要性,增强了师生在教育教学中进行地方文化资源教育的自觉性。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张垣历史文化研究、长城文化研究、蔚县民俗、剪纸研究及张家口古城堡、古戏楼、古民居研究等特色研究领域。学校与地方优秀民间文化组织联合,搭建传承文化遗产的新平台,组织教师通过课题立项,对张家口古书院文化、张库商道文化、坝上民情风俗文化进行系统深入研究。该校建筑与艺术学院对张家口明清建筑文化、旅游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将蔚县剪纸、张家口堡砖雕艺术、怀安农民画等艺术形式与专业教学结合起来,作为美术专业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更加了解民间特色的绘画技巧。开设张家口古代地方建筑艺术选修课程,纳入学校整体教学学分体系,推进地方传统文化进课堂。机械工程学院师生针对蔚县传统民间艺术“打树花”色彩单一的情况,结合专业优势,所立科研项目《彩色打树花合金化反应机理与应用研究》被确定为张家口市2013年度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令计划。

(二)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张家口文化以“多元融通,开放包容”而著称。古代先贤留给我们的历史文化遗产是:重诺信义、崇尚礼义、艰苦奋斗、改革创新。这种优秀的区域文化必将深深地植入我们的校园文化之中。建筑犹如树人,而树人必先立身,要做到德艺双馨而有体。《道德经》里“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是用建筑的形象来比喻在修道修德中,建德的重要性,建德犹如打基础,要始终如一,基础越稳固建筑修得越牢固。《周易》中的“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则表明乾坤万物的平衡关系,也喻指建筑与做人的立身之道。我们在校园文化中继承中华传统文化之精华,以“善建不拔,立身有体”的精神力量,激发师生员工做人做事的文化自觉,防止道德缺失和人格错位,实现健康成长与均衡发展。学校以学生社团建设为载体,形成传承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长效机制。利用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深入到文化资源所在地,亲身感受地方民间文化艺术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姜瑞云.大学生活动性德育课程的研究和应用[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0(11).

[2] 沈燕红.地方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的必要性和途径探析[J].学理论,2012(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应用研究”(项目批准号:HB13MK021)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肖立新(1969- ),男,河北宣化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与历史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