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廊桥遗梦》:经典中重温旧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电影《廊桥遗梦》以浪漫主义的手法描绘了摄影师罗伯特与农庄已婚妇人弗朗西斯卡在一次偶然邂逅中产生的田园诗一般的爱情。鲜明而细腻地刻画出男女主人公不尽相同的追求自由与个性的性格特征。电影最终以两人分手为结局,从浪漫主义走向现实主义,实现了从叛离向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回归。影片塑造的梦一般的爱恋令人沉醉,就此引出的爱情与婚姻的现实问题亦发人深省。
[关键词] 《廊桥遗梦》;浪漫主义;爱情;性格特征;现实主义
一座桥、两个人、四昼夜、一个梦,这便是《廊桥遗梦》所讲述的故事。小说主人公摄影师罗伯特•金凯在一个小镇,寻访廊桥的途中,意外邂逅了生活在农庄的已婚女主人公弗朗西斯卡。两人心性相引,情趣相投,在四天四夜之中,演绎了魂梦相系一生的刻骨之爱。之后便是22年的无尽相思,直至终老。美国摄影家罗伯特•詹姆斯•沃勒用三天三夜完成的这部构思并不复杂、情节也并不曲折的小说,出乎意料地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廊桥遗梦》至今已被译成25种语言,全球发行量亦超过1 200万册。[1]在这样一个文学与电影联系如此紧密的时代,影响波及如此广泛的一部小说,没有理由被排斥在电影这个梦工厂的金色大门之外。小说出版3年后便被搬上了银幕,由美国影坛的“城市牛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自导自演,该片于1995年与观众见面,并跻身于该年度最具影响力的十佳影片之列。这部既为美国社会主流观念所容纳又有某些叛逆风格的电影,给观众带来声色光影享受的同时,也引发了他们心灵上的震动以及对现实生活中情感与婚姻问题的深刻思考。《廊桥遗梦》成为当之无愧的电影艺术经典之作。至今重温经典,倍感廊桥之美常新。
一、浪漫的诗意爱情
爱情是人类永远感兴趣的话题。浪漫如诗一般的爱情更是无数人向往的情感归宿。在《廊桥遗梦》中,几乎囊括了所有与浪漫爱情相关联的元素,无不令观众所神往。
首先,从人物上看,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外形俊朗,身材修长,留着灰白的长发,穿着宽松的衬衫和天蓝色的牛仔裤,将主人公罗伯特那既有简练的风度又富有成熟男人的沧桑感表现得极为出色。而饰演女主人公弗朗西斯卡的梅丽尔•斯特里普则成熟知性,有着红棕色的长发和一副“优美而有活力”的身材。这不但很好地表现了原著所描绘的主人公的体貌,也同时在视觉上吸引住了观众的目光。
其次,从情节上看。有这样几个关键词:偶然邂逅、一见钟情以及昙花一现。这些无不透射出令人心醉的浪漫主义情怀。在男女主人公相遇之前,他们的生命几乎不可能出现任何的交集。男主人公过着流浪一般的旅行生活,游离于主流社会之外。而女主人公则在一个宁静的小镇,过着平凡单调、日复一日的农庄生活。但生活就是这样,充满了偶然性和未知性。这通常是富于幻想和浪漫情怀的人经常期盼的场面——生命中一次美丽的邂逅。接下来便是男女主人公的一见钟情。这又是一个关于爱情的浪漫主题。弗朗西斯卡说:“我看了他不到五秒钟就知道我要他。”在平淡的生活中,每一个普通人恐怕都不能否认曾经幻想着自己的生命里出现这样的时刻。但这样的事情距离现实又太远了,于是人们转而期望看到这样的图景出现于眼前,借以获得一种精神上的补偿与内心的满足感。于是,电影把梦变成现实,成全了幻想。但诗一般的爱情往往是与平凡的生活所不相容的。很难想象,如果男女主人公终于生活在一起,厮守终身的话,他们的爱如何还会像这几天几夜一样,一直将这种浓烈的激情保持下去。诗意的爱情,就像一首诗。它来自诗人头脑中一瞬间的灵感,这一瞬间很快就会流逝。全因这样才见其珍贵。而诗被记录下来,却正是用来回味与重温那灵感突现的时刻。因此,只有短暂的才是最美的,只有暂时的才是永恒的。这种爱注定只能昙花一现。这恐怕当属影片浪漫主义情怀最极致的体现。
最后,从影片所铺陈的环境中看。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田园小镇。现代科技的发展对于自然来说无异于一场声势浩大的洗劫运动。特别是二战后的美国,从20世纪50年代起经济和科技发展极为迅猛。物质生活的进步以及社会发展带来的各种矛盾使得人们在精神上开始自我反思,并对美国社会模式产生了怀疑。于是很多青年选择了对主流生活方式的疏离与反叛。离开城市的“愤怒与喧嚣”,在路上重新寻找属于个体的精神家园。田园生活宁静的氛围,广袤的土地与天空,往往成为人们精神上的一种向往。田园小镇正契合了这种社会心理。偏僻的乡村和古老的廊桥,只有这里才能生发出天然的、纯洁的爱情。虽然,这样的浪漫主义带有一些消极的、忧伤的情调,但它更能触动人们的心灵。此外,影片中红漆斑驳的桥、静静的小河、罗伯特送给弗朗西斯卡的黄束、吉他、夕阳、白兰地酒、小小的床头灯……给影片又进一步增添了浓郁的诗意。
二、追求自由与个性的反叛性人物性格
只有浪漫的爱情,却失于表现鲜明的人物性格,显然也不能成为一部成功的电影。罗伯特崇尚个体对于群体的独立性, 他更注重个人的自由与价值。这也是美国社会主流的文化价值观念。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美国社会,有许多人都与罗伯特一样,对现实生活采取蔑视和反叛的态度。他们选择自我放逐,通过忽视主流社会规范的方式来或逃避或展示反叛。罗伯特便是这样的典型,切合了社会心理。进而,观众对他的接受也从外表进入内在的精神层面。他以一个孤独的旅人出现,从事自由职业,没有了家庭。从身体到心灵都无所依存地在旅途中漫步,寻找归属。在遇到女主人公弗朗西斯卡时,他被她的美丽和气质所打动,没有任何爱情之外的理由,对她心生情愫,也没有对弗朗西斯卡是个已婚女人的现状有过多的顾虑,并决定“待在这里,或者城里,你家里人回来后,我直接跟你丈夫谈”。他想要“两人都进入对方生命的体内”,并与弗朗西斯卡“一起走四方”。而他的请求在弗朗西斯卡以家庭责任为由,受到拒绝后,他几次想打断她的话, 却欲言又止。他选择尊重对方的决定,将自己的感情埋在心底。可见,罗伯特不但有着强烈的主体意识,对自由生活的追求,也同时又具有尊重他人选择自由的品格。这些影片都给予了充分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