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垂直天山:从荒漠到“绿岛”的绝佳派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垂直天山:从荒漠到“绿岛”的绝佳派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整个西部,新疆是最为独特的。海拔垂直直线的相互比较很重要:地理形成、植被分布、生活方式、文化区域、衣饰色彩、畜群种类……在许多方面,新疆的地理与人文都显示出一种依不同海拔高度呈现出不同色彩的特点,每一个文化区域之间的海拔界限相对分明,最高与最低的文化区域之间相距悬殊。不但在中国,在全世界,这种状况都极为罕见。

相对于以黄河和长江为经纬的“内地”而言,西部是中国地理与人文的某种“意外”:这完全是异质的、突兀的、另类的、决然的、迥异的……而在整个西部,新疆又是最为独特的。

人类绝不会再有这样的幸运:把最高、最低,最冷、最热,最荒凉极致又绿意溢透的地方同时置于一方天空之下;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如此众多的不同文化类型亦如一株天山雪莲不同的花瓣相映生辉。我坚信,这里边一定隐含着某种天意和玄机,让我们人类一读再读。

通常,青藏高原被我们称作世界的“第三极”。在青藏高原,最高点是海拔8844.43米的珠穆朗玛峰,最低点是平均海拔1200米的墨脱,其间海拔垂直直线为7648.13米;而新疆,她的最高点是海拔8611米的乔戈里峰,最低点是海拔-154.43米的艾丁湖,其间的海拔垂直直线为8765.31米,两地相比悬殊1117.18米。

这个海拔垂直直线的相互比较很重要:地理形成、植被分布、生活方式、文化区域、衣饰色彩、畜群种类……在许多方面,新疆的地理与人文都显示出一种依不同海拔高度呈现出不同色彩的特点,每一个文化区域之间的海拔界限相对分明,最高与最低的文化区域之间相距悬殊。不但在中国,在全世界,这种状况都极为罕见。

让我们借鹰的一对翅膀翱翔,以鹰的一双眼睛俯视天空之下那片雄浑而广袤的大地,这就是新疆!

群山耸立是新疆最具身份价值的地理名片看似永恒的寂静之中蕴含着这个世界最为跌宕起伏的内容

在新疆乘车驾驰,大片旷原之后就是高山,或者公路就在山边儿延伸,车轮之下的颠动起伏,视线与山壁的不断摩擦与碰撞,正是新疆地理形态的特点。

如果整个中国是一片海面的话,辽阔版图之间耸起的高山就是波涛。自东向西,顺着这些固体的“波涛”逐一抚过,东低西高的感觉正好是中国大陆地理形态的描述,其间最高、最为蕴力雄厚、气势磅礴的“波涛”,就是新疆从南到北依次阶梯排列的阿勒泰山脉、天山山脉和昆仑山脉,而在这三座山之间,却是与山极度反差的干燥的盆地。

中国最早的旅行家和兼具旅行兴趣的大批文人多以泰山为五岳之尊,有“泰山归来不看岳,黄山归来不看山”的说法。这些中华名山得雨露精华和数千年人文气息的濡染似诗似画;而新疆的山脉完全不同,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她从未经修饰:这是完露的、蛮横恣意的、带着从大地上刚垛起来的蛮荒气息逼近在面前,让你无法透息。

这些庞大的高山拦截了大西洋西风环流和北冰洋北风气流所带来的高空水汽,形成了降水和冰川,使得新疆海拔4000米以上的大山除了褐色和青色的基调外,更多了一片耀眼的白色。处于欧亚内陆封闭腹地的新疆,从而拥有了相对丰富的水文条件,这是河流、草甸、绿洲和文明的终极原因。

在新疆的首府乌鲁木齐,红山是一座典型的“城标”,她的高度有几杂技团的小伙子搭个人梯差不多就能爬上去。一对可敬的退休中学教师海涛夫妇几十年默默无闻地搞野外调查,他们在这里拣到了大量的史前化石。其中,最珍贵的有一枚蛙鲵化石,把古有尾目生存的年代从泥盆纪延续到了二叠着鱼的背鳍和尾鳍,也有鸟的头颈、前爪和背翅的古老物种,比德国侏罗纪地层发现的“始祖鸟”早1.2亿年!第一次详尽地揭示了鸟类由鱼演绎而来的千古之谜,从而颠覆了鸟类由两栖类演变而来的传统的古生物进化观念。

无疑,这些珍贵的化石,在提供了有关天山最重要的地理信息的同时,也使我们对新疆地理的描述具有一种沉厚久远的时间含量,我们叙述的将是跨越数亿年的一段故事。

人们知道,新疆是野马和野骆驼的故乡,也是恐龙的故乡。在紧临天山的木垒,在中国的热极与低地吐鲁番,在太阳每天最后落下去的乌孜别里山口……都陆续有恐龙出土。20世纪60年代,中科院的古生物考古队曾在准噶尔盆地的乌尔禾一带相继采获了40多条准噶尔翼龙化石。新疆奇台的将军戈壁以夏季摄氏70度的地表温度著称,1990年6月,在炸掉了几乎大半个山头之后,中国和加拿大联合恐龙考察队最终将一具蜥脚类恐龙化石全部剥离出土,这具被称作“卡拉麦里龙”的恐龙化石比美国长达34米的“地震龙”还长,一举成为世界的恐龙冠军。

在这些巨兽出没的久远年代,湿暖的气候洋溢着花草的芳香,越过大片浓密的雨林是笼罩着烟霭的湖泽和海,太阳在巨兽们此起彼伏的吠声中东升西落……这些史前巨大的动物们绝想不到,在数亿年后有一种叫做“人”的物种有一天会拍着它们在地下深藏了数亿年的一块骨头,来推想它们行将消亡之前最后一口吃的是什么。

在新疆最大的内陆盆地――塔里木盆地,干燥的空气一根火柴就能点得着,地层之下却埋着大量的湖相和海相沉积化石,最典型的就是螺和贝壳。塔里木古陆块,最早形成在南极附近,后经大约6亿年的漂移,才从遥远的南半球来到了北半球“落户”,再经大陆板块的不断碰撞、挤压,终成一个封闭的内陆盆地,这一幕旷世的“漂移大剧”也成了新疆地理大变迁的经典寓言:在数亿年之间,新疆的地理地貌都曾几度沧海桑田!

在吉木萨尔县城西北130多公里的沙丘河上游,一片方圆数公里的山地以其绚丽的地表地貌让人叹为观止,当地人把它形象地称作“五彩湾”――这里,几乎就是新疆地理数亿年间沧桑巨变的一个缩影。

五彩湾是一片由多种色彩鲜艳的泥、页岩互层构成的低丘群,在风化剥蚀和流水长期的冲刷作用下,低丘群被分割成一座座平顶的彩色山梁和一座座如海中孤岛的小丘,最高的超过40米,其形状常让人有无限遐想。你会确信,这是史前不知何人何年留在今天的一座城郭。其实,没有人迹,唯有风声鹤唳。这些鲜艳的湖相岩层,正是亿万年前古海存在的充分证据。

在天山和昆仑山夹角之间的乌恰县,还有一片与五彩湾相似的地貌,只是范围更大、更广,造成的原因也更为复杂。

在中国,乌恰县素有“地质博物馆”的美称,多彩的山地、山体是地壳剧烈颠覆、碰撞的直接结果,仿佛硝烟刚刚散去,隆隆巨响还能隐约可听。

跨过北面一道相隔的山脉,是中国最西端的乌孜别里山口,整片大地和其间耸立的山体也是赤红色的,当地的柯尔克孜人把这里叫做“克孜杰克”。在柯语和其他新疆突厥语系中,“克孜”与姑娘的意思接近,另一层含义是红色,“杰克”是山,“克孜杰克”的意思就是红山,这个地名隐含着一个巨大的地理隐秘。

后来,我从海拔5100多米的乌孜别里山口走下来,看到一片石头从大到小的均匀分布,最大的两人环抱不及,最下端的只有指甲盖儿那么大,稀稀疏疏地分布得很均匀,铺排下去好几公里,我相信这是一次火山喷发过程的清晰演示。

与大大小小的石头夹裹在一起的土层似是砂浆凝固后的状态,估计,是当年随着火山喷发一路推延流泻的岩浆。

柯孜杰克方圆数十公里的山地属于阿克陶县的木吉乡,这个隐喻丰富的老地名再次给了我巨大的启示,“木吉”这两个字的意思翻译过来就是“火山喷发的泥石”。

距柯孜杰克远去不过60公里,一片开阔的山间草甸之间有几处相距不远的巨大凹陷,走近一看是火山口,为我的一系列地理推断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我沿着火山口的边沿儿转了一圈,火山口的直径在几十米到百米上下,口内的积水深绿,水面上漂浮着纤长的草。

但是,在贴近天山夹角的整个帕米尔高原西部,真正具有震撼力的,依然是沿乌孜别里山口一直向东抻去数十公里的赤红色断崖,在低垂的天幕下,她渐渐远去。在整个山体隐没之后,依然能看到一道隆起的基线继续东去,似一只仍在飞行的箭。随行的人告诉我,这道断崖与我国东海海底的巨大海沟相连,这是欧亚2个大陆板块相撞、挤压给我们留下的一道清晰的地理显示。

新疆地理的形成动荡而极具颠覆性,每一次都是一次山河的重塑,堪为地质纪年史上最为恢宏的一笔,群山迭驰就是这部沧桑历史的形象备忘。

新疆的三大山脉有2条山脉与帕米尔高原属于一个系统。天山山脉被称作亚洲的脊梁,全长2400多公里,中国境内为1700多公里,它的东段低缓,中部的最高峰是海拔5445米的博格达峰,西段有海拔6995米的汗腾格里峰,最高峰是海拔7435.38米的托木尔峰,海拔4000米以上都可以见到常年积雪。天山的各类冰川共有9128条之多,冰川总面积9253.58平方公里,冰川储量10122亿立方米,相当于长江一年的入海水量。放眼望去,这些西部辽阔天宇的擎天巨臂,都是登山探险家眼中梦想的极致和登上天堂的台阶。那些高山之下的沟谷、台地与平原,最终将成为水道、过往通路和人畜的栖息地。

马背起伏,草浪连天,豪情随着歌声和酒挥洒。浪漫在如画的风景中写成了爱情和诗

新疆的气候,天山南部早于天山北部,四周尽被高山环围,封闭盆地的燥热在4月差不多就开始了。不过,有点像捂熟的西红柿,吃起来总有些不是个正经味道。季节的变化有另一条线路,它沿着天山西段持续向东推进,直到把整个季节弄成花团簇锦的一幅画,这实际上是洋流潮润气息沿天山两边推进的线路,天山西部的伊犁河谷由此成为著名的“湿岛”。

我想,生活在新疆这片大地上的古老先人,一定是长于嗅觉和视觉的一些民族,他们的居住地和行经线路没有遗漏哪怕最小的一块洋流潮润气息流经的地方和任何一个河流网系发达的地方。大约在数千年前到一万年之间,除昆仑山山麓稍少一些而外,以天山两边最为集中,生活在新疆大地最早的先民在岩石上为我们留下了他们当时的生活日志,这些丰富的岩画告诉了我们他们是谁、他们最关心什么、最担忧什么及他们的生活常态和他们的祖徽与图腾。这些岩画及岩画所在位置标志的地方,大约介于海拔3000米以下到海拔数百米之上,这是新疆的黄金游牧线。毫不夸张地说,新疆所有最美的草原和高山草甸,几乎都是缀在这条黄金游牧线上的叶片。

新疆属于典型的内陆干旱性的气候条件,许多植物都具备耐旱数季、数年的遗传基因,只待一朝点滴雨露,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从发芽到结果的整个过程。相对大片荒漠的恶劣环境,天山山脉的绝世美景,使歌声成为哈萨克人最好的表达方式。哈萨克人至今是草原上最浪漫的情人,骑着马走几天到毡门前给你唱遍草原上所有的情歌,才会有无数情景俱佳的美妙情歌成为故事和传说留下来。

不过,如果仅以为歌声是哈萨克人抒发感情的方式,你就错了。在哈萨克人,歌声就像随处流淌的河水一样掬一捧就能喝,歌声是他们的生活、思想、感觉和生命本身的状态,歌声是贯穿哈萨克人一生的精神与血脉。因为,每个哈萨克人身上都有这种无法抑制的欲歌的愿望、本能和遗传,歌声贯穿着哈萨克人的一生。哈萨克族的伟大诗人阿拜曾有这样的诗句:

用歌声

迎接每一个生命的诞生

用歌声

送你踏上天堂的路程

哈萨克人将民间歌手称作“阿肯”,随着流行时尚的影响,年轻的“阿肯”们抄起话筒越来越成为最标准意义上的“歌手”了。其实,仅在五六十年前,“歌手”只是阿肯最突出的特征之一,这个称谓的语意远为更复杂,兼有预言家、教诲者、巫师、诗人、哲学家、医生等等诸多身份寓意在内,“阿肯”是草原上最受人尊敬的智者。每到七八月问,分散在草原深处的牧民会在一个早晨聚集在一起,举行“阿肯”弹唱会。过去,这种活动多由一个或几个部落举行,现在已成了各乡各县的特色旅游项目,演唱者和听者所投入的热情与心力仍会让一个外来人吃惊不已。在没有电视和卡拉ok的草原上,一年一度的“阿肯”弹唱会,是牧人一年里盼望的有最多人参加的草原盛会,上了年纪的老大爷会套上牛车拉上老伴儿和孙子走上3天路赶到这里,听到会意处,掩不住几行浊泪溢出,迷起来的眼睛和笑纹儿都因为过于专注而一时凝固,草原往复无尽的沧桑岁月一时远了、淡了……

天山西部是整个新疆大地最为华彩的地理篇章,降水充沛,加之有伊犁河的滋养,沃野千里,花艳草鲜,让游人的眼睛在久经荒漠和沙尘的抚拭之后突然会有一种灿然一亮的感觉。

伊犁河谷完全是一位出乎天然、丽色无掩的美人,她的气度及在每个景观细节上所显示出的妩媚无尽是新疆其他任何地方所不具备的,其最经典的备注就是在雪峰一片灿白的映衬下每年6月天山峡谷像绿段子一样的草甸,把每一道山梁子、每一座山丘和每一片山间谷地都铺上了唯有伊犁河谷才会有的最华贵的自然之色。在这些最著名的草甸中,有巩乃斯草原、昭苏草原、唐布拉草原、库尔墩草原和那拉提草原。走到这些地方停下来,躺在草浪间闭上眼睛听听风声,你就会知道心和自然的距离。

从阿勒泰山脉到伊犁河谷,牧人的畜群已有了很大的变化,以最肥的大尾羊为主,奶产品的来源由高原上的牦牛变为黄牛,最突出的特点是马的数量在畜群总量中大幅度增加。

牧人的游牧生活,一直带着与平原生活不同的、完全属于另一种时态的梦幻色彩,每个人的身份还没有经过哪怕最初级的“职业性”划分与定位,一个人可能会承担任何角色的职责或可能做任何角色的表达而不会有任何觉得不自然,他们的个性因此更显得乐观、豁达、天真而直接,牧人的浪漫完全出于他们自然之子的心境,这是一种最适宜用歌声来表达的生活。

在伊犁河谷的各大草原上,上千匹数的马群不稀奇。当马群在草原上奔腾起来,你唯一的感觉就是血管在瞬间的膨胀,一刹那能唤起人类所有与马背相连的记忆与联想,这就是游牧民族在草原上的历史:这是基于血性和一种更开阔的眼界相结合的激情与想象。

实际上,马与人类所有在马背上的作为,曾是改变历史最重要的砝码。不少史籍中和2005年热播的电视剧《汉武大帝》都说到了汉武帝对马的偏爱。其实,这只不过是当时的大汉王朝找到了世界最先进的战争方式。大批的西域良马被引进长安,从而,完全改变了汉朝对匈奴的形势。

在新疆,沿天山山脉分段分布,哈密盆地、天山南麓、伊犁河谷都是西域名马的出产地。其中,焉耆盆地是胭脂马的故乡,西极马产于伊犁,汗血马则产于中国古时所说的大宛,才会有汉武帝“天马兮从西极,经万里兮归有德”的诗说,“天马”的美誉由此传遍天下。据说,汉武帝对“天马”最大的一次引进竞有3000匹之多,如此庞大的马群曾在2000年前的历史烟尘中踏过。如今,已没人知道这个庞大的马群是怎样从遥远的西域最终到达长安的。

以今天的交通状况看,大群马匹的行径线路可能有3条:

一条沿天山南麓行,有著名的巴音布鲁克大草原作为支撑,但经过库车绿洲之后将会十分困难;

一条沿天山北麓行,唯赛里木湖湖畔的一片草甸而外,整个东行的路线上再也没有较大的草场能够给如此庞大的马群提供饲料;

还有从伊犁河谷一直通达后峡的一条鲜为人知的“天山秘道”,整条路都从天山山脉之中穿过,其间河流贯通,草情丰茂,尽可以一览秘境之中天山不为外人所知的绝世惊艳。无论是作为游客还是探险,只要有一次走过南北横切天山的几条过往线路的经历,你本能地就能理解“天山南北好牧场”的确切含义了。

在新疆,蒙古人的生活及活动区域比哈萨克人的海拔高度略低一些,她的草原被数片绿洲环围或分隔,其下限是一望无际的荒漠。就地域面积和人口总量而言,横跨天山的蒙古人都是新疆最负盛名的马背民族!

新疆蒙古人的黄金草甸主要分为两大块儿:

一块背依着西天山及天山向北延伸的部分,中心区域是赛里木湖及大片的湖畔草甸,向东敞开的辽阔边缘为准噶尔荒原,荒原的纵深之地就是著名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每到6月,金黄色的蒲公英花会在一个早晨如繁星撒遍草甸,从伊犁河谷松林掩蔽的果子沟一攀上松树头子,你的眼前即会出现超大画幅的一幅美景。

远山的深蓝近于青紫,赛里木湖闪烁着蓝宝石光泽的湖面像一片巨大的镜面镶嵌在高天与大地之间,湖心渐渐隆起,偶有几只天鹅或野鸭飞过,湖畔就是缀满蒲公英花的草甸,骏马奔驰,毡包点点,牛羊散布,悠扬的马头琴的琴声缓缓升起,草原上一年一度的“那达慕”盛会就会在这个时候开始,这是酒神的节日!每一片草滩上,每一座毡包里,洋溢着笑声、歌声和扑鼻而来的酒气,让你感动并深深被震撼的是豪气冲天和烈焰一样在燃烧的爱情。与哈萨克人在草原上举行的所有竞技活动都充满游艺性不同,摔跤、叼羊、赛马和种种惊险刺激的马上竞技,蒙古人所有的娱乐活动都充满竞争性。在豪饮中、在长歌中,你都能感到这个曾经用马蹄征服了大半个世界的民族其内心不可抑制的蓬勃激情。当我后来知道博尔塔拉也是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的诞生地之一,我一点都不奇怪,这里本身就是英雄的疆土!

吟唱着同一部史诗,拥有同样的辉煌、荣耀与履历,一脉相通的血缘使得被誉为“华夏第一州”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在气质和韵调上与博尔塔拉的相同与相近,只是有着更开阔的视野与气度。

巴音布鲁克大草原是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最突出的版图标志和骄傲,她沿着天山的南部山基倾泻而下如一道绿色的瀑布,其末端与塔克拉玛干沙漠飘逸蔓延的沙黄形成尖锐的色彩对峙。每到7月,当你驱车横穿草原,你一定要在途中停下来:

以手轻抚,草浪在掌下鼓荡。放眼望去,从你站住的地方到天边边儿,你能看到风吹着草浪一直荡去的情景。夕阳西下,草原由金黄、橘红、橙红到渐灰与深灰,九曲十八弯的开都河也会由灿烂到完全失却颜色。晓月晨星,问或有鹤鸣与天鹅扑打翅膀的声音传来,巴音布鲁克的美景堪称新疆草原景观的诗注与榜眼。

我到我初相识的蒙古族兄弟道尔吉家喝马奶酒,他撩开毡门让我猜他家散布在草原上的牲畜有多少。依着高原的多年经验,300只的羊群已不是小数字了,我猜他的羊群有四五百只。没想到兄弟扔下毡门走了,怨我这个刚谋面的大哥看不起他。我后来知道,道尔吉的马群就有400匹数之多,他的羊群有1200只羊,这是我在新疆所见过的最大的羊群。不仅如此,他们家还有200多头奶牛!

从高山极顶的雪线之下到河流两岸,草被、草甸与草原是游牧民族梦想、诗歌与爱情的温床,同时,决定了新疆最浪漫的那部分气质。

河流是天山最大的地理隐秘。干旱的绝地镶嵌着翡翠一样散布的绿洲,沙枣花奇异的香气缭绕。其间隐含着无数文明的奥秘

从山脉终年不化的雪冠之顶急速沉落,一直落到山底,新疆的整个版图才会全部展开,这大约是从海拔500米上下一直到负150米的海拔最低点之间。从地貌上看,这个海拔带以戈壁、荒原和沙漠为主,嗅不到一丝儿水气,烈日和燥热的风会使胡杨林在断水之后的最短的时间内迅速颓为一片坟场,你随处可以看到被新疆人称作“四脚蛇”的蜥蜴在烈日直射之下的一片烟气升腾之中不断地伸出舌信子,然后再倏地钻进龟裂地壳之下的缝里去。

除去众山纠葛的山地,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是新疆最主要的地理现实。这是因大山阻隔而完全封闭的内陆,远离海洋,年均降水的极值统计仅有10毫升多一点,大部分区域并不具备人类生存最起码的条件。然而,这正是新疆最为奇妙之所在:

完全没有可能的绝境正是生命灿烂的机会,由此决定了唯新疆才有的一种奇异的色彩与风情,这完全是一种尖锐对峙的融合:冰与火、死与生、爱与恨、悲绝与狂欢、眼泪与长歌、缠绵悱恻与放浪形骸、能烧白须发的苦涩与世界上最甜的黏手的葡萄汁……

新疆的魅力,就在于她的妩媚多姿与坚忍、浪漫的风骨。

这种相去甚远又完全融合为一体的基质得之于把血能濞得干的荒原的遗传和水脉的滋润,这是新疆给予人类生存的机遇和她最主要的地理特征:大河从荒原绝地通过!

我曾有过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之中59天的长涉之旅,至今清晰地记得到达北纬38°9′的情景:

夕阳之下,绵延起伏的沙丘是一片蕴有无限奥秘的曲线在扭曲闪动,犹如成千上万的女性人体叠摞在一起。塔克拉玛干绝世的美艳和撒起泼来完全没有章法的性情是绝对极致感性的。

我的另一个发现,是证实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并不是绝对的死亡之境,即使分布得稀落,数平方公里内也有几株或几十株柽柳生长。把每一株柽柳连接起来,你很快会明白,那实际上是水的运行线路。柽柳的根须远比地表伸出去不过几米的枝干繁杂而厚重,有介于石头和铁块之间的质感,能穿透整幢沙丘深及地下30多米,涓涓溪流或哪怕仅是一缕似有似无的潮气,都是源自遥远山地极顶的堆雪长久地濡润与给予。

同样的道理,数数沿两大盆地边缘分布的所有那些有人居住的地方,无论城市还是乡村,或者是更大地理概念的绿洲,无不都是河流延续的故事和历史。今天的城市,的确已改变了绿洲最初形成的原因,譬如克拉玛依这个城市的建立就与河流没有多大关系,她的血脉中流淌着黑色的石油。另一种情况是城市的规模与功能已发生了变化,像乌鲁木齐,你已完全找不到她当初因一条乌鲁木齐河逐渐发展起来的历史脉络了。但是,新疆绝大多数的城市和乡村,依然保留着基本形成的脉络,无论有了多大的变化,河流依然是区域形成的终极原因。在相对偏远的地方,这种状况更为典型,脉络看得更清晰,以致在很多偏远的村落,熟稔那些名不见经传的河流至今仍是一些乡村长老最不愿意轻易示人的隐秘知识。

新疆的确是一片干旱到极致的内陆,同时,丰富的高山堆雪又形成了发达的河流网系,每一条河流都繁育出一片绿洲像盛开的郁金香点缀在天山两边成为一个一个的“绿岛”,所有的故事和传说都是这些“绿岛”飘向远方的花香。

大约与河流的方向逆向而行,最终将所有自东向西排列的绿洲连成一串,丝绸之路是一条比任何自然河流都更长、更有力的纽带,汇集了当地所有人力、物资供给及整合协调的优势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同时,也使各自独立的城邦得到了整体的提升,许多城市的功能直到今天还在有效地发挥作用。不过,这种情况唯在丝绸之路的天山北道略有不同,河流多与大道呈垂直方向。但是,其绿洲的密度及彼此相距的距离都远优于天山以南的状况,为北道丝绸之路的畅通创造了条件。

很明显,丝绸之路文化及其数不胜数的遗迹,是新疆最重要的历史遗产之一,譬如位于天山南麓的小城库车。这里分布着从魏晋到盛唐之后的各种遗迹不计其数,其中仅洞窟遗址就有最早开凿于公元3世纪的库木吐拉千佛洞和时间相去不远的森木塞姆千佛洞,还有位于克孜尔尕哈山谷的克孜尔尕哈千佛洞。另有一处洞窟位于邻县拜城,却与上述这几处洞窟属于同一文化带,这就是克孜尔千佛洞,它是中国四大名窟之中开凿最早而规模最大,影响却远逊于敦煌莫高窟。实际上,能够真正体现“丝绸之路”融合开放精神的正是克孜尔千佛洞。

我曾仔细地看过敦煌的莫高窟,这其实是一个标志。自西向东,无论是时间的推延,还是地理的继续,文明的延续和发展都呈现出一种愈为成熟、动机和意图的表达都更明确、更完善的趋势,莫高窟既是一个典型。其历经十六朝的兴衰荣辱正说明佛教在当时中国的现实处境及人们所给予的关注,表现了当时带有地道汉地特色的理解、价值观、审美意识与流行;克孜尔千佛洞则带着完全不同的气质与密度远为更广、也更多未经充分整理(或格式化)的信息。克孜尔千佛洞正当丝绸之路的孔道之间,照季羡林先生的说法,这里正是世界上唯一一处四大文明交融、碰撞与重叠的地方;有翼天使、犍陀罗艺术、菱形图案及疏落伸展的飞天流彩……无一不有来处。更为难得的是还有很多有关不同人种、不同交流方式与当地的民俗场景和细节的信息:狩猎、农耕及歌舞风习……其中,8号、69号和135号窟中的乐舞壁画所描述的情境至今仍是新疆维吾尔族人的生活现实;38号窟的《天宫伎乐图》正是2000年前一个完整乐队正在演奏“龟兹乐”的真实再现。有关史籍中曾记载,汉代宫廷乐部中有专门的新疆音乐部,这个壁画的存在就是有力的依据。那时候的新疆,正是吐纳风气、气象万千的时期!这正是新疆的魅力之所在和她自古至今都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八方来客的原因:容纳世界,同时,也以她的极尽张扬的妩媚多姿让世界震撼、折服,风情和浪漫是她永恒的时尚与流行。

走出洞窟,无值正午,还是夕辉一片的时候,都可以看到处于山野环抱之间的一尊雕塑,他就是鸠摩罗什。公元3世纪佛教传入中国,初期主要以小乘佛教为主,后来广为推行的是大乘佛教的思想并一直延续了200多年之久,带来这个历史变化的关键人物就是生为地道新疆土著的鸠摩罗什,他是当年新疆和整个中国最声名卓著的翻译家和高僧之一。1994年雕像塑成,正值鸠摩罗什诞辰1650年。

1999年4月的一天,一位维吾尔族牧人不经意间发现了天山神秘大峡谷,这在资讯无所不容的今天简直让人不可思议。同时,这也是一个有关新疆蕴意深远的寓言,从古到今,她的奇妙至今让我们不能穷尽,谁知还有多少隐秘远在我们的关注视野之外呢?

大峡谷位于217国道北面的一带山峡之中,几条峡谷的总长度不超过6公里,却集雄奇、险峻与幽绝诸多特色与一地,另有一个石窟开凿在距峡口不远的一处山崖峭壁上被命名为阿艾石窟1号洞,精美的佛教壁画和大量的汉文题记说明这是一处开凿于公元7世纪盛唐时期的佛教石窟,距今1000多年。洞窟距地面30多米,据推测,早先洞窟与地面并没有这么的落差,后经1000多年的洪水冲蚀,才使阿艾石窟变成了一座悬窟。

无疑,在描述新疆和新疆天山的时候,丝绸之路的无数生动故事常给新疆增添一种迷离无尽的梦幻色彩,这造成一种错觉:丝绸之路成了整个新疆历史的代言,新疆的各个民族成了丝绸之路的“修路人”和“守望者”,这实在是对新疆地理与人文的误读。

新特的地缘环境,决定了她的平面构成色彩纷呈,不但各种文化类型相对保持完整,而且彼此的特色明显、反差巨大,如同13个主体民族各有各的传统、服饰、歌曲和使用各自不同的乐器。

地缘的特殊性决定了新疆的“时态”概念与其他地方不同,许多民族的生存环境数千年、甚至更久没有改变,古老的心理需求依旧存在,这使得极有趣儿的一个现象合理:一位穆斯林听着录音机里的流行歌曲在向萨满或一位仅是萨满后裔的人问卜。

在这个情景中,呈现出一种时态的“错置”与重叠,昨天与今天同样真实,这就是只属于新疆的时态概念。

早在很多年前,我就说过如何“看”新疆的一种感受:

20岁的时候,你会用俯视的视角,以为看到的什么都很简单;

30岁的时候,你会用平视的视角,总会有新的发现和体验:

40岁、50岁的时候,你会用仰视的视角,因为新疆的存在,永远都大于你对她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