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说明文也能教得精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说明文也能教得精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说明文单元的教学是不能草草了事的,要利用好教材,用科学的方法,让学生学得透彻明白,并让他们学会写说明性的文章。

【关键词】说明文;精彩;教学;方法

长久以来,小学阶段的说明文教学是少有人关注的。关于说明文单元的习作指导,老师难以把握方向,讲得多也不见得学生就能吸收写得好,讲得少更成了“无话可说”“无从下手”。但,说明文单元的教学是不能草草了事的,怎样才能把教材用的好?让学生学得透彻明白,并让他们学习写说明性的文章呢?这成了我们必须要解决好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摸清教材和课标的要求,单元规划有的放矢

《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5-6年级)中关于“阅读”第六条明确指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我们分析教材,进行教学设计,确定教学重难点的时候就以此为依据。我们的基本教学思路确定为:

1.阅读教学、口语交际和习作教学都清楚说明的对象是谁?文章介绍了关于说明对象的哪几个内容?

2.在介绍对象时作者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比如: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

3.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进行介绍的。比如:由外到内、由外形到特征等。具体怎样把这三项要求落实到每一节课,我们必须讲究教学策略和步骤。

二.落实课标要求,理清教学层次,阅读教学张弛有度

指导学生学习说明文,老师需要明确把说明文的“定义点”给学生:知识性、科学性、准确性。

1.知识性。即它着眼于解说和传播某种已经得到公认的知识,而不是像记叙文着眼于表情达意。

2.科学性。即它在介绍、解说、传播知识时必须科学,能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实际及其规律性,不允许任何的主观随意性。

3.说明性。即它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说明性文章的意义在于通过如实的解说,让人明白事相,懂得成因,给人知识,而不是像记叙文通过人物形象或故事情节的刻画,动人以情。

《鲸》是整个单元说明特征最清晰,说明方法使用最全面的课文,它为学生全面体验说明性文章提供依据。在整个单元的教学中,需要逐个落实说明内容、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这三项内容。

策略一:提炼单元“交流平台”中“列图表”的学习方法。例如,我们通过填表格布置自主学习任务(如图)。

说明的内容 说明方法 说明顺序

策略二:在使用“列图表”学习方法的同时,注重借此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并通过汇报交流检查自主学习效果,明确落实教学目标(如图)。

说明的内容 说明方法 说明顺序

1.鲸的体型 列数字、作比较 由外形到习性

2.鲸的演化 举例子

3.鲸的种类 分类别

4.鲸的饮食 举例子、列数字

5.鲸的呼吸 打比方、分类别

6.鲸的睡眠 举例子

7.鲸的繁殖 列数字

三.在实践中寻找问题,习作教学迎难而上

单元习作中明确要求:“本次习作,我们就练习写说明性文章。你可以选择一种物品介绍给大家,如,蔬菜、水果、玩具、文具或电器。在习作之前,通过观察、参观、访问、阅读说明书等方式,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物品,然后再想一想,可以从哪些方面、按照怎样的顺序来介绍,能用上哪些说明方法。”

可是,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区分说明文与记叙文还停留在一知半解的阶段,如果我们的指导不到位,肯定就会出现老师布置写“说明文”,学生写出来一大半都是“记叙文”的现象。怎么办呢?

方法一:让学生不怕写说明文。

说明文相对比记叙文而言,写作方法截然不同。一个重叙述,一个重说明。怎样让学生消除距离感,不怕写说明文?首先,我们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轻松、有趣,渴望了解。

我想到了食品――“喀吱脆薯片”,它小巧易携带,从外到内观察易深入,包装让更多材料成分一目了然,更重要的是上课可以用摸一摸、猜一猜。

方法二:示范引领,以点带面开展说明方法的积累和运用。

观察是可以区分层次的,就拿“喀吱脆薯片”来说,可以由外到内。物品的包装、产地、生产日期、重量等都是外在信息;物品的味道、口感、色泽等都是内部信息。利用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的平台,学生渐渐体会到说明性文章就是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把这个说明对象介绍清楚。这时候,我们还是可以借助“图表法”,要求学生先列出习作提纲,确定习作对象、习作内容、习作方法和习作顺序后,在进行习作。

方法三:要重视反馈,关注全体,及时帮助学生纠正误区。

由说到写,有个别学生还是容易出现问题的。比如,有的同学介绍“狗”这种动物,写着写着就开始记述狗的故事。这时请学生自己看看问题出在哪里。再围绕围绕着“习作内容”展开修改,我们可以从狗的种类、体形、大小、重量、毛色、饮食习惯、生活习性等多个方面思考;对应选择分类别、列数字、举例子等多种说明方法,层次就清晰明朗了。所以,有时候,抓住临场出现的一些问题和状况往往可以成为充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前提。

在新一轮教材使用中,我们或多或少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一些难题和问题,当我们静下心来,仔细思考的时候,解决问题和困难的路径就被开启了。我们解读教材,开展说明文教学的路就是这样走过的。

【参考文献】

[1]王小龙.小学语文课本中科普说明文的教学策略[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1(8).

[2]任义.对小学高年级说明性文章的两点认识[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1(11).

教育学知识

动机的特征和作用

有机体的行为和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的,动机是推动有机体进行活动的内部原因或动力。从动机与行为的关系上分析,动机具有下列特征和作用。

1.启动性。动机具有发动行为的功能,它能使有机体由静止状态转向活动状态。例如,因饥饿引起摄食活动,为获得优良成绩而勤奋学习,为受到他人赞扬而尽力做好工作。摄食活动、勤奋学习、尽力做好工作的行动分别由饥饿、获得优良成绩、受到他人赞扬的动机所驱动。

2.方向性。动机不仅引起行动,也使行为朝向特定的目标或对象。例如,人们在饥饿时趋向食物而不是游戏机;具有追求成就和成功结果的人们总是在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向困难挑战,决不知难而退。人们在相同的活动中,由于动机不同会产生行为的差异。

3.强度。动机在发动行为和引导行为方向的同时,也能确定行为的强度。人们在活动中具有不同的动机强度,这是很明显的。例如,两位学生都要参加考试,甲生急忙地走进教室,坐下之后立即打开笔记本,快速地翻阅,直到教师开始发考卷时才合上本子;乙生则不慌不忙地在教室的座位上坐下后,也像大家一样打开笔记本,但视线却来回扫视着周围同学和教师的动静,几乎没有看本子上的内容。由此可见,甲生的考试行为反应明显地比乙生要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