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心脏病人的手术护理干预与健康指导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心脏病人的手术护理干预与健康指导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探讨心脏病人手术后护理措施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方法:总结本院近年来对心脏病人的术后的护理经验。结果: 对患者从精神护理到手术前后进行细微的观察与精心的护理,能缩减住院时间、提高病人的治疗信心甚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护理人员要通过各个系统的监测、全方位的护理以达到术后患者的恢复。

【关键词】心脏病;护理;健康指导

1 引言

随着心脏介入技术在国内外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缓、传导阻滞、冠心病、风心病等心脏疾病得到了很好的疗效,随着手术者经验的积累和器械的改进,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降低,但术后并发症仍不可忽视。鉴于介入治疗手术导致病人卧床时间长,会增加病人身体上的诸多不适感,比如腰背部酸痛、排便困难等, 可导致病情在短期内迅速恶化,严重者会导致患者死亡,因此术后要给予仔细观察,遇到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应及时处理[1]。为了探讨心血管介入术后的临床护理和健康指导,我们对近年来入住我院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现报道如下。

2 术前健康指导

除了对病人进行相关疾病知识教育外,着重对心脏疾病治疗引起的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的意义、手术的方法、术中如何配合、术后早期的、活动方式等方面进行教育,适时地介绍病人与已成功手术的病人相识,并且告诉手术后可以和健康人一样快乐生活不必担惊受怕的生活,使病人消除或减轻焦虑心理,主动配合手术。

建立良好的治疗环境:鼓励、帮助患者重新找回自我, 重树信心, 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未来的生活。定期与患者家属、朋友和单位沟通, 积极寻求社会支持系统对患者精神上、情感上、经济上的支持。提高患者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度,充分满足患者爱与归属的需要。

术前护士应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手术的方法及过程,使患者了解心脏手术的特点。主动了解患者的想法,倾听患者及家属的陈述,及时解答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使患者了解医院的诊疗水平,开展该项技术的时间,告知手术的必要性。个性化有针对性地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实践证明,有效的健康教育为手术成功及减少并发症起到了促进作用。

3 术前护理

3.1 术前准备

基本知识:训练床上排尿,护士对每一位患者要求在病床上平卧排尿,要求至少成功两次。防止术后排尿困难,引起其他并发症。在饮食上手术前几天加强营养,低盐、高蛋白饮食,根据需要补给能量合剂或白蛋白。术前禁食时间不宜过长,禁食咖啡、酒精等兴奋性食物。一般上午手术病人,早餐进食半流质;下午手术病人,午餐仍可进食半流质。

术前用药与仪器准备:积极治疗和控制各种原发病。长期服用拜阿司匹林片或注射低分子肝素等对凝血或止血有影响的药物最好在术前5~7d停药方可进行手术[2]。完成各项检查,如心电图,血常规,肝肾功能,,血凝等。术前30min建立静脉通路,若病人紧张则可注入镇静剂,排除小便;通知DSA室做准备。手术医生带病历及沙袋护送病人进DSA室。DSA室应备齐急救物品,如除颤仪,吸引器,简易装呼吸气囊,心电图机等。

3.2 检查与监测

完善术前各项检查,全面评估患者一般情况及心、肝、肺、肾功能以及手术耐受力。向患者讲解深呼吸、咳嗽的意义,并教会患者作深呼吸及扩肺的练习,以利于术后咳嗽,让患者明白术后预防肺部感染发生的重要性。注意卧床休息,保持情绪稳定。心功能调整:选用强心利尿药物和减轻心脏后负荷的药物治疗,改善心功能。监测凝血功能:术前3d停用抗凝剂防止术中出血[3]。术前行上腔静脉插管,静滴大剂量维生素K1,预防术后出血。

4 术后护理

4.1 观察与一般护理

患者术后转入监护室,绝对平卧休息1~3 d,嘱患者术侧肢体制动,禁止外展、上举和用力,禁止术侧卧位[4]。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严密观察患者的血压、神志、意识、心率和心电图的变化。主动询问患者的感受,有异常者立即报告医师。对患者的情绪变化仔细观察,用热情、积极的话语鼓励患者,也可适当用眼神、手势等增强患者信心,安抚患者情绪,使患者在较为稳定的情绪下康复。

做好生活护理,予易消化,富含纤维素、维生素、高蛋白、低脂肪饮食,协助床上大小便,有不习惯床上排便而便秘者,可服用番泻叶或麻仁丸等药物缓解。

4.2 疼痛护理

根据疼痛分级法及时、准确地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教会患者缓解疼痛的方法:如欣赏音乐、聊天、看书, 保持乐观、淡定的情绪。术侧肢体按摩可分散患者注意力, 减轻肢体酸胀不适, 按摩时应一手轻压固定切口, 避免伤口牵拉引起疼痛。疼痛时尽早使用镇痛药,既可防止疼痛加剧,又可减少药物的用量,减轻副作用。

4.3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严防急性心功能衰竭和严重心律失常,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的心率、心律、呼吸、血压,每小时出入量,及时使用强心、利尿、血管扩张剂,并控制液体输入量及输液速度,以减轻心脏负荷,促进心功能恢复。及早发现并纠治心律失常。此外,术后水电解质失衡是发生心律失常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因此,护理人员应定期监测患者的电解质和肾功能,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危险的异常心律。

严防感染,早期拔管能减少肺部并发症、促进术后康复和缩短住院时间。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做好患者的口腔护理、给氧护理;加强翻身叩背、雾化吸入,必要时进行气管内吸痰;术后使用抗生素和化痰治疗;密切观察胸部创口情况,换药1次/ d,测体温4次/ d。病房注意通风,定时紫外线消毒,要予患者保暖,避免受凉,注意口腔护理以及清除痰液,防止呼吸道,伤口感染,必要时使用抗生素治疗感染。

4.4 精神障碍护理

心脏手术后的精神障碍多见于术后早期,临床表现不尽相同,一般分为三类[5]。一般的表现形式是谵妄,表现为兴奋、躁动、极度紧张、拒绝各种治疗,行为紊乱,甚至有伤人或自伤等危险行为。第二种形式为抑郁:活动减少、沉默少言、情绪低落、不愿与人交谈、精神萎靡、动作迟缓、悲观绝望、睡眠障碍等。还有一类认知障碍患者出现记忆力、抽象思维及定向力障碍,同时伴有社会活动能力减退,人格障碍,社交能力和技能改变,可在术后数周内发生,功能紊乱状态甚至有可能持久存在。心脏术后精神障碍的表现形式多样,较轻的症状易被忽视,需严密观察,仔细鉴别。

术前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了解患者疾病状况、文化程度、家庭状况以及生活习性,以充分获取安抚患者所需的信息。要特别注意那些对手术存在顾虑、平素有多愁善感倾向的患者做开导工作,消除对手术的恐惧、紧张、焦虑等情绪,调整好患者生理心理状态,做好各项术前准备。国外文献报道术前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及一般身体状况,对评估术后精神障碍有重要意义。

护理人员要早期与其交流,观察各种手势的表达及要求,及时做好解释工作,解除患者的陌生感和恐惧感,同时避免不良的精神刺激,尽量使用安慰和鼓励性的语言与患者交流。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一旦发现精神异常要立即采取积极措施,对精神症状轻的患者以鼓励、安抚为主,对精神病状重的患者如幻想迫害妄想、躁动明显者,要注意安全防范措施,加用床栏或使用约束带,及早给予镇静药物。

5 护理体会及总结

护理人员不仅要有精湛的护理技术,还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多与患者沟通,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除了在发病后给予积极的护理干预外,在术前应该给患者一些必要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对手术过程、疼痛程度有大致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指导患者术前好好休息,保持足够的睡眠,从而以较良好的身心状态接受手术。术后给予密切的护理监护,并给予合理的饮食调理和心理疏导,使患者在良好的身心状态下接受治疗。

参考文献

[1]唐志洁,肖春珍.重症心脏瓣膜病手术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1,9(9):147-148.

[2]张毓,郑爽,郭晓霞.心脏术后患者机械通气期间安全吸痰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3):27-28.

[3]周静,徐静,朱艳华,王冬梅,刘晓妹.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及健康指导[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 36(1):76-78.

[4]周娟,黄燕梅,袁丽华,申艳,潘宜智.心脏介入治疗患者并发心脏压塞的早期识别与抢救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09,8(6):27-29.

[5]王红粉,蒋邯晖,王超,谢幼静,蒋妍如,蒋君芳.心脏外科围术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干预[J].全科护理,2011, 9(3):761-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