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北欧,让设计成为生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北欧,让设计成为生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9月是来北欧最好的季节。

湛蓝的天空,清澈的湖水,葱郁的森林,艳丽的木屋、沧桑的城堡,沿途风景好似一幅幅美丽的油画,一切与印象中的北欧风情如出一辙。

北欧大部分地区纬度高,冬季漫长且寒冷,但这丝毫不影响北欧设计师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们用大面积的玻璃幕墙换得与大自然的交融,用色彩鲜艳、造型简洁的家居用品来凝固阳光的味道……换言之,是设计,为北欧人创造了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我们不远万里而来,正是去学习和体悟这种“风格即生活”的设计理念和生活态度。

百年精神传承不息

在北欧,与其说是去学习设计,不如说是在亲历一种百年精神。

这种亲历,从赫尔辛基的第一站TAITO手工杂志社开始。TAITO是一本致力于介绍和推动芬兰手工艺传承和发展的杂志,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和《中华手工》杂志有着同样的使命,这不由得让我们觉得亲切,好像在异国他乡看到另一个自己。

杂志社在一栋并不起眼的“居民楼”里,室内被分割成办公室、会议室、会客室、休闲室等若干小区域,给人第一印象这并不是一个严肃的办公场所,而是让人放松的家。手织毛衣平挂在走廊墙壁上彰显着它的艺术,五彩织画在会议室成了亮丽的点缀。TAITO杂志主编Marketta Luutonen女士给我们介绍杂志发展历史,分享集团经营理念、商业模式。

没有想到,这竟是一本创办了106年的杂志。杂志隶属TAITO集团,是芬兰最具影响力的手工艺集团。集团现在由“芬兰手工艺组织(The Finnish Crafts Organization,创立于1913年)”主持日常事务,旗下除了TAITO杂志,还包括20个手工协会,97个常态运行的培训中心,遍布芬兰主要城市的38个手工连锁商店,以及芬兰手工博物馆。

“手工艺组织主要制定发展方向。”Marketta女士介绍,她们的规划已做到2016年。这其中,手工艺教育培训是该集团非常重视的项目之一。芬兰有句名言:“教育就是芬兰的国际竞争力”。芬兰教育经费占GDP的18%,TAITO将培训和学校结合,将手工课融入学校的基础教育里,让孩子“乐在其中”,而孩子们的手工课培训费,全由国家买单。

除此之外,每一年TAITO集团还会举办手工行业展会,每两年进行一次TAITO Award评奖,既普及了大众对手工文化的认识,带动了手工行业的成长,还鼓励了人们对手工艺品的消费和创造。一切拓展都是基于杂志平台的搭建和资源的积累,这与我们的努力之事何其相似。尽管TAITO几易其名,到目前为止仅是双月刊,月发行5000册,但依旧不能阻止我们对其百年坚持的钦佩。

拜访芬兰设计论坛时,公关部经理Anne Veinola在设计论坛商店接待我们。放眼望去,店铺里琳琅满目陈列着各种设计商品,玻璃、陶瓷、纺织品、首饰……这个诞生于1875年、前身为芬兰工艺与设计协会的组织,最核心的工作就是对内扶持微企业,支持“2030”年轻设计师在芬兰的发展,对外组织各种活动,向世界展示和推广芬兰优秀设计。“我们不是政府力量,但引以为豪。”Anne说,设计论坛与300多位设计师不间断地合作,每年还会组织很多研讨会,不是为文化而文化,而是让商业可持续运转,让设计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成为推动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经济文化发展的力量。

一路上,我们不停地被这些百年的数字所震撼。不只那些赫赫有名的大企业,甚至路边一个咖啡厅,一家首饰店,也都有几代传承的故事。这种坚持做一件事的态度和精神,令人感慨,促人反思。

设计中的人文情怀

瑞典作家及社会学家埃伦?凯在1899年出版了一本名为《大众化的美》的著作,首次提出了“大众化的美”,强调通过诚挚及简约的手法来体现美感。这对北欧设计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北欧设计师们开始将其付诸实践,提出了“为日常生活的设计”。在平凡的世界里找寻幸福的生活,是斯堪的纳维亚人在长期严酷的自然与社会环境中生活所悟出的真谛。

“我们要设计充满欢喜、轻松和高品质的产品,让它照亮人们每天的美好生活!”这一路上,我们见到的设计师不无表达着这样的思想。

在赫尔辛基设计街区的阿泰克家具店,我们看到了芬兰最出名的一款凳子——建筑大师阿尔瓦?阿尔托在1933年设计的Stool 60。据称这款凳子每10年便卖出100万个,如今累计销量已高达800万个。自它问世以来,山寨版便层出不穷。你可以把它叠起来堆在房间一角以节省空间,也可以拿其中的一个来当茶几、当书架、当床头柜。一款简单的三条腿的凳子成为了现代经典,也将普通美学的理念带入了家庭生活。

因为北欧人偏爱木材,北欧风格的家具设计便多以天然木材为主要材料。纵观木制家具设计领域,丹麦设计最为经典。在丹麦设计博物馆,我们又一次大饱眼福,这里陈列了上百把1900年至今的经典椅子,Niels Hvass的报纸椅,Grete Jalk的弓椅,Arne Jacobsen的蚂蚁椅、Hans J Wegner的圆椅……丹麦设计的精髓是以人为本,即便一把小小的椅子,除了追求它的造型美,更注重从人体结构出发,讲究它的曲线如何与人体接触时达到完美的结合。

这一点,在我们参观丹麦百年木工品牌Carl Hansen & Son的展厅时有了更深的体会。该展厅位于哥本哈根Bredgade大街21号,一楼展示Carl Hansen & Son品牌产品,二楼则是另一品牌Rud. Rasmussen的空间。Rud. Rasmussen创立于1869年,因品牌继承人年过七旬想要退休,因而在去年被Carl Hansen & Son公司收购。尽管如此,店长也并没有刻意回避Rud. Rasmussen的品牌价值,细致地与我们分享了两个品牌的历史故事及作品特色。你很难想象,那些看上去有着现代简约风格的桌椅,很多竟是上世纪50年代的设计,但在今天依然畅销。我们试着坐在椅子上,犹如被拥入母亲的怀抱般舒适。店长介绍,Rud. Rasmussen在上世纪20年代开始与设计师Kaare Klint合作,Klint可谓是丹麦现代设计派的开山鼻祖,早在1916年,他就提倡家具的简洁化和功能主义,后来为了提高家具的舒适感和实用性,他第一个发起按人体工程学和人的尺寸设计椅子。

或许正是因为充满对人性的善意和敬畏,一个世纪以来,北欧的家具设计师已经延续了三代,但从未偏离过最初的设计精神:为大众营造更美好的日常生活。这份坚持,让都市人在北欧风情家居生活中得以自由呼吸。

在家具之外,北欧设计师对于家居用品的设计也充满极高热情,最典型的莫过于经久不衰的FISKARS剪刀,已累计销售10亿把。很多芬兰家庭中都能找到这么一把剪刀,它可能已经陪伴着这家人40多年了,至今用起来依然称手。因为“做出经得起几代人使用的设计”始终是北欧设计师们的信条。

从一把小小的剪刀起步,FISKARS如今已是云集数十个品牌的国际集团。其公关部负责人Taina Gronqvist带我们参观FISKARS集团总部。展厅里,那些经典的设计作品以装置艺术的形式呈现,最平凡的平底锅、盘子、勺子、杯子、剪刀、铲子在几何形式的重新组合排列下,都成为了艺术作品,这也是设计的力量。

博物馆的N种面貌

都说博物馆是一个城市最精彩的断面。于是在有限的时间里,我们参观了10余个博物馆。

芬兰设计博物馆是对芬兰设计甄选与维护的专业博物馆;奇亚斯玛博物馆号称是世界最美的当代艺术博物馆之一;伊塔拉玻璃博物馆陈列着芬兰著名玻璃设计大师们创作的玻璃精品和传世珍品;斯莫兰玻璃博物馆则介绍瑞典玻璃制造工业的历史背景,更云集了瑞典顶级玻璃品牌的经典之作;琥珀屋博物馆坐落于丹麦一栋建于1606年的老建筑中,展示着一个品牌如何将天然琥珀打造为精美的艺术品……这些博物馆有综合性的,有专业性的,有讲工艺与设计的,有讲历史与文化的。不管如何,它们都凝聚了当地工艺文化的精华。

印象里最深刻的是图尔库古城堡。这个建于1280年的建筑,是北欧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大型城堡之一。雄伟古朴的城堡用岩石垒建而成,高大的外墙没有任何装饰,显露出常年风雨侵蚀的痕迹。走进城堡,仿佛踏入一个中世纪的巨大迷宫。通过一个个神秘的通道,不仅能看到王公贵族留下的各种木雕、玻璃、陶瓷、金银器等珍宝,看到雕塑得栩栩如生的宫廷人物和生活场景,还能看到关押囚犯的地牢。工作人员都穿着中世纪服装,我们仿佛成为时间的旅行者,穿梭在历史画卷之中,享受着中世纪的情趣。

因城堡由石头建成,内墙上不知是否故意地,留下了一些有趣的图案。同行的从事软陶艺术的赵春香老师对此产生了极大兴趣,一个小时里竟找出了整套的“12生肖”,仔细品味她拍下的图案,真隐约有那些动物的模样。事实就是这样,每个人眼里都有一个艺术世界,只是你是否愿意去发现不一样的美。从城堡出来时,我们巧遇一对新婚夫妇拍婚纱照,当 12世纪的斑驳城墙与时尚对垒,擦出的别样火花颇令人心动。

和图尔库齐名的还有图尔库手工博物馆。这座博物馆由30多个大小不一、保存完好的院落组成。每个院落都是一个独立的手工作坊,院门口挂着各种作坊的招牌,鞋匠的门口是长筒靴;乐器匠的窗下是小提琴;铜匠的屋檐下是铜壶……此外,还有木匠、金银匠、织布、编筐、制陶等手工艺作坊。只是我们看到的这些作坊稍显静态,只有女工作人员模仿着19世纪当地人的装束,头戴百褶边小白帽,身穿旧式粗布长衣裙,让游客拍照,偶尔做些解说。和一个工作人员闲聊,得知她刚来这里工作2个星期,我不由问她,每天这样的工作不觉得枯燥烦闷吗?她笑笑,不会啊,因为我们可以不时选择不同的作坊服务。而且,在夏天旅游旺季时,博物馆还会聘请一些业余工匠在各个作坊表演传统手工艺制作呢!

未能看到工匠表演的遗憾在斯堪森露天博物馆得到了弥补。这个博物馆与图尔库手工博物馆有些许相似,规模却大得多。它于1891年建成,占地30万平方米,是世界第一所露天民俗博物馆。这里有160座从瑞典各地迁移而来的历史建筑,19世纪中期的工厂、银行、小学校、钟楼还有法庭,似乎让人回到田园牧歌时代。然而,与库尔库手工博物馆最大的不同,是它有四季不同的活动,有工匠的表演,有游客的互动,活了起来。

最美的邂逅

有人说,人生最美是邂逅。遇见,便是幸福。是的,这一路上,我们都在和设计与艺术邂逅。

西贝柳斯公园坐落在赫尔辛基市中心西北面,不大的公园,最显眼的就是西贝柳斯纪念碑。高高低低、错落有致的纪念碑由600余根银白色不锈钢管组成,造型犹如漫无边际的森林,同时还酷似一架巨型管风琴,成为西贝柳斯不朽作品的象征。

由著名建筑师Timo和Tuomo Suomalainen设计的岩石教堂,从一整块岩石中开凿而成,屋顶采用巨大的圆形穹顶设计,有100条放射状的梁柱支撑,同时镶嵌透明玻璃,采光极佳,丝毫感觉不到身处地下。我们参观时碰巧一个乐团在教堂排练,静静地坐在椅子上聆听天籁,灵魂仿佛也安静了下来。

北欧的设计与艺术,与生活紧密相连。这一点,在各大设计街区、老城区、繁华商业街都有体现。

斯德哥尔摩老城区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因免受战争的破坏而保持着古香古色的风格,一派古城风貌。这里除了皇宫、广场等历史遗迹外,还有很多手工艺店、精品店、餐馆和咖啡馆。在街上闲逛时,我被一个橱窗里的石头手绘作品吸引,走进去,才得知这是一位瑞典艺术家之作。这位名叫Ulrika Vargtand的艺术家正好在店里,她告诉我,这并不是她的店,而是一个展,她时常带着作品在瑞典各大画廊开展。这里,有她的独特石头手绘,有原创装饰画,还有她前夫的铁艺作品。她已经说不清楚自己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爱上了艺术,但她笃定,这将是她一辈子的追求。

下午四五点,阳光依旧明媚,而路边的小店开始纷纷打烊,营业的只剩咖啡厅和酒吧。北欧人不推崇加班,更愿意和家人一起享受“家庭时间”。他们到湖边或山上,划船或攀岩,或干脆选择在咖啡店喝咖啡或啤酒消磨时间。这就是他们的生活。

我们到北欧,学习的就是北欧人专注坚持的精神,简单生活的态度。从北欧归来,并不意味着结束,而是新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