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大明星创业:三位“搞笑男”,一人一台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明星创业:三位“搞笑男”,一人一台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全中国最聪明的农民”――赵本山

传闻一:宋丹丹说,跟人吃饭,如果是其他人,自己一定会抢着结账;如果这人是赵本山,她就安享其成。因为“本山大哥太有钱”。传闻二:2005年的福布斯排行榜上。赵本山以1500万人民币的年收入成为内地艺人赚钱之魁首。据说赵听说此事后大不以为然,还说了句:“我就这点儿钱吗?”传闻三:有人曾替赵本山算过,2009年他的收入情况是:1,影视作品获利2000万元;2,刘老根大舞台收入5000万元;3,商标品牌收入3000万元;4,影视主题乐园收入7亿元。如果数字属实,本山大叔那是相当的有钱。

赵本山创业的起点是小品,而作为“全中国最聪明的农民”(辽宁省曲艺家协会对赵本山的评语),他最明智的选择,莫过于带有前瞻性地看到了文化产业的无限商机,适时地抓住了文化产业结构调整阶段的机会。而从投资和创业的角度来看,他在策略上采取了三个重要的措施。

第一,求本务实。赵本山的“本”不单纯是小品或影视作品。而是紧紧同绕着农村题材――有人曾批评赵本山的作品“土气”,反过来一想,当全国都在一窝、蜂似的搞都市题材、历史题材、爱国题材的时候,谁还在关注9亿农村人群?“物以稀为贵”,抓住了这一点,也就使得赵本山有了生存和发展的根本。2010年初,统计数据显示,由赵本山投资的电视剧《乡村爱情2》平均收视率为8.46%,最高收视率为11.62%,打破了央视十几年来的收视纪录。而本山传媒集团的总经理刘双平则介绍说,《乡村爱情2》的收视调查不包括农村在内,“要算上农村的,肯定高得吓人。”

第二,互利共赢。赵本山善于控制成本,在业内也算是出了名的。比如拍影视剧选景,他总是选择家乡铁岭地区的开原市。因身背着“铁岭形象大使”的光环,不管老赵什么时候开机,政府都会一路绿灯,并且分文场地费也不会收。电视剧《刘老根》中的场景“龙泉山庄”、“凤舞山庄”就是当时为取景由政府修建的。而今已经成为当地的重要旅游资源,典型的双方受益。再比如演员,清一色是赵本山的徒弟,这也就意味着片酬几乎为零。你要以为这是赵本山欺负徒弟那就大镨特错了。别看没钱,徒弟们都是挤破了脑袋也要进剧组。原因很简单,只要在师傅的电视剧里露一脸,就冲收视率,还怕以后没钱赚?

第三,把握主动权。做小品演员,就会被电视台“控制”,人家要啥给啥,给了还未必讨人喜欢;做生意,手里没有主打产品,客户需求总在变换,换一次落伍一大截,慢慢只能被市场淘汰……从1990年起就跟央视(特别是央视春晚)打交道的赵本山,慢慢悟出了一个道理:命运必须由自己来主宰。比如拍电视剧,央视不播,不代表地方台也不播,但前提是你手里得有,而且是别人没有的。而在这一点上,赵本山的自信心毋庸置疑。在业内,赵本山令人叫绝的典型事例是。他在没有一分钱贷款的情况下,办公司、拍影视剧、做其他投资,几乎从未失手。

我叫郭德纲,赚钱有妙方

郭德纲有多少赚钱途径?我们替他数一数:一,说相声。虽然近年来频繁亮相于各地方台主持和影视作品,但对北京天桥德云社这个发家的地方,郭德纲显然并不打算放弃。但跟以往相比,如今要听郭德纲说相声很难:首先难在他出场次数明显少了。其次难在门票价格明显高了。比如北展一场演出,他的报价就是45万(全体人员),而在外地,这个价格还得往上再翻几个跟头。二,拍影视。出名后的郭德纲,手伸得最长、次数最多的就是影视作品。从情景喜剧到电影,从客串到主演,到现在已经开始进入投资领域,鼓捣出来一部《三笑》。据业内人士说,老郭演电视剧一集片酬就是几万块,属于来钱最快的副业。三,开学校。2010年初,“北京德云社艺术传习社”挂牌营业。据悉,学校主要招收10岁以下的孩子,学习相声、武术、表演等课程,每个学生每年的学费都在一两万元。实话说,这真是郭德纲的聪明之处。来学习就得交学费,好苗子还能直接留在德云社,把培养接班人的工作都提前干了。四,录评书。目前,郭德纲正在跟某通信运营商合作,录制评书《今古奇观》。据说这部评书长达1000集,就算是老郭一集拿1万元,那也是1000万元的收入。五,开饭馆。2009年。“郭家菜”正式开业。据说因极大满足了粉丝们亲近偶像的需求。生意一直很红火,其背后也就带来源源不断流入老郭口袋里的“亲钱”。六,卖服装,德云社演员们表演用的服装如今也有了“德云华服”的正式名称,而且还成了德云社的另一个产业。华服为中式定制服装,色彩艳丽华美,图案自手绣,还有裘皮首饰等物品。按市价,最便宜的一件也在2000元以上,成套的则要上万。因为有了郭德纲这个活模特,据说产品上市后深受“土大款”一族欢迎。七,写作。这个不多说了,翻改那么多老段子。自编自导自演那么多影视作品,没点写作的功底还真做不来。郭德纲能做,就能赚钱。

数完了钱再说正题,郭德纲在创业投资上的策略特色是什么?答案是三个:

第一,理论开路。干什么吆喝什么,这话只对了一半,前提是干什么得先明白什么。郭德纲即属此道中人。从一开始,他就把自己定义在“非主流”、“非著名”相声演员的立足点上,同时抛出了自己的理论观点。且不管他的观点正确与否,能够自圆其说本身,就使他有资格与“老牌”、“大牌”、“名牌”们分庭抗礼。比如郭德纲认为,相声的滑坡并不代表相声这门艺术难免走向没落,而是现在的演员队伍太不专业。“现在的人工作都很紧张……如果相声能教育人,那还要学校干什么!相声不搞笑才太搞笑了呢。”仔细想想,还是有几分道理的。有句话说,世界上最难的两件事,一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二是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从抛出论点、引发社会讨论到德云社人气一时无两、成员收入节节升高等情形来看,郭德纲居然把这两件事同时做成了。

第二,攻心为上。这点不须说太多,相声不景气是现实,德云社的相声收入在一段时期内仅能维持正常运营也是现实,郭德纲“不务正业”也是现实。对这些。老郭坦诚地面对媒体说“我一直都是靠影视活着”、“用影视赚来的钱养相声”。这是实话,其实也是一种销售策略――听了这话你会怎么想?这是个重情重义的人,是对自己的本业有感情的人,是个值得信任的人。那么,郭德纲的目的达到了。

第三,巧借“脸熟”的作用。从2003年到安徽卫视《超级大赢家》任主持人开始,郭德纲就患上了“主持人狂热症"=2005年安徽卫视《剧风行动》,2006年北京电视台《星夜故事秀》,2007年在天津卫视《笑傲江湖》,2008年辽宁卫视《到底是谁》,2010年天津卫视《今夜有戏》等等,“主持”得一塌糊涂。表象背后。其实是郭德纲看中主持人这一特殊身份对于自身事业良性维持与发展的重大影响。众所周知,因为在部分媒体眼里并非什么“善男信女”而遭到了一定的封杀与抵制,郭德纲要想消除负面影响、树立良好形象、赢得

更多关注,只能寻求突围之道,而主持人则是最佳途径之一:一是拥有了出镜权;二是能培养部分死忠;三是能够顺畅表达观点,还有机会为自己辩解。这真是主持在握,一举多得,实在是高而又高、妙中之妙。

周立波,点“噱”成金的秘诀

并非传闻一:一个人,一张嘴,一个提示夹,几瓶矿泉水,一上台就是140分钟的“独角戏”。在这140分钟里,观众共笑了680次,平均每10秒发笑一次。并非传闻二:2009年春晚,小沈阳一炮走红,全国巡演惹来多少羡慕或嫉妒。唯独在上海,这位当红明星却遭遇了尴尬一幕――本土观众们忙着看周立波,导致出票非常不畅;就连街边的卖DVD的某小赈都跟他过不去。“五一”当天,小沈阳最新专辑《爆笑二人转》卖了不到10张,而周立波的《笑侃三十年》却卖了62张。并非传闻三:周立波的“海派清口”推出以来,演出地点从最初200多座的戏剧沙龙演到600多座的兰心大戏院,再从900多座的逸夫舞台演到如今1300多座的美琪大戏院,那是越演越火。兰心大戏院经理透露,此前兰心没有一轮票房能突破100万元,而周立波一轮就轻松拿下360万元。为防止黄牛党牟取暴利,他们不得不在每个售票点设置专人,监控,每人买票也从限制6张到4张。这可把黄牛党都急坏了――380元一张的门票,他们可以在瞬时炒至680元、880元乃至1000元以上,仍然可以出手。并非传闻四:周立波曾不无骄傲地说,虽然坚守着不打折、不赠票、不团购、不包场的铁律,却能换来31场《笑侃三十年》100%的上座率,而且,来买票看他表演的都是“散户”。并非传闻五:目前“海派清口”每场票房收入为35万元,周立波可垒到6成,一晚收入21万元,差不多相当于一个资深白领的全年收入,堪称时下不折不扣的“票房之王”。

套用一句哲人的话。世上没有无缘无故就能赚到的钱。周立波取得如此成绩,跟他的经营策略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

第一,全新的产品。尽管从渊源上是脱胎于上海滑稽戏,但“海派清口”却是周立波的独创。跟传统滑稽戏相比,海派清口首先改变了过去单纯的模仿加噱头的表演形式,融入了评书、小品、歌曲、舞蹈、脱口秀、独角戏即兴活口等鲜活的元素;同时还增加了更多的民生话题、历史人物、事件、或者特定时期的特定产物等以及更深层次的内容。周立波曾说,表演时“要有自己的思想在里头”,“没有智慧的滑稽只能与庸俗为伍”。这种全新的艺术形式(或叫做产品),给人以焕然一新的感觉,因而迅速赢得了市场的认可与好评。业内专家称赞他是“充满笑声却处处蕴涵哲理的噱头,已不再是昔日的小市民滑稽,而进入了既适合老上海人又使新上海人折服的大滑稽境界”,学者余秋雨更是一语惊人:“上海滩,100年才出一个周立波。”从这一点上来看,周立波可谓点“噱”(头)成金。

第二,注重形象。跟赵本山的出身农民及热衷于关注和表现农村题材的艺术方向不同,同时电有别于郭德纲或多或少的市井味道,周立波中年出道,对个人形象相当注重。因为“喜欢我的都是精英”,要满足特殊群体的审美需求,不论何时何地,周立波总是身穿名牌,喷高级香水,头发油光锃亮。然而事实是,这种潜移默化的形象包装深受上海各阶层市民的欢迎。某电视访谈节目中,就曾有粉丝说,就目前国内的一线明星的着装品位来看,周立波绝对可以进入前三。而在接受某报纸采访时,周立波也半开玩笑地表示,他对郭德纲比较钦佩,但如果双方有机会见面,会“让他(郭德纲)学学我怎样穿衣服”。

第三,寻求市场认同感。一个产品出来,总是会有人喊好,同样也会有人喝倒彩。该更关注哪一边?周立波给出的答案是:从认同感上人手,使目标受众成为你的联盟。人人皆知,除极少几次北京等地的演出外,周立波的全部舞台都在上海。就像二人转在东北的深刻影响力一样,作为滑稽戏大师周柏春的传人,上海观众首先对于脱胎于滑稽戏的海派清口及周立波本人产生认同感。其次,近些年来,因为过分注重商业发展,曾经在国内具有相当影响力的“海派文化”一度没落,而通过周立波的表演,唤起了上海人对于本上文化的认同――前边说的着装问题,其实也是海派文化的一部分。此外,周立波重新出道推广他的海派清口时已近不惑。接近中年。唤起受众对这个年龄段应有的深沉、深刻的认同,同样是至关重要的(这一点在前边也已经提到)。而一旦建立了这种认同感,就像是“80后”、“90后”经从小培养的深刻的“肯德基情结”、“麦当劳情结”,从消费的角度来看,有些东两总是会被用作首选或备选――周立波提供给上海人的海派清口即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