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小学生:学习常出错,背后有“心理障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小学生:学习常出错,背后有“心理障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案例1:为什么爸爸有5只苹果,我只有3只?

芹芹的数学测验成绩出来了,不如往常。妈妈翻开卷子,一道非常简单的应用题,芹芹却开了“天窗”。

不应该啊。妈妈把题目读了一遍:“爸爸有5只苹果,你有3只苹果,一共有几只苹果?”并启发性地说:“想一想,应该用什么方法?一共有几只?”

谁知,芹芹却反问妈妈:“为什么爸爸有5只苹果,我只有3只?” ……

分析:情绪“跑题”,影响了审题

原来,对这道题,芹芹的问题不是卡在不知道应该用加法上,而是题目“爸爸有5只苹果,你有3只……”的文字,引起了她的情绪波动,她的思维随之“跑”到了爸爸为什么有5只苹果,我只有3只的“不公平现象”上了,而且,因一时找不到答案而被困扰住了。在她的经验里,不应该“爸爸有5只苹果,我只有3只” 啊,“最起码每人4只,何况爸爸是大人!”

芹芹要先刨根问底搞清楚这个“不公平”,然后再进行以后的计算。她的有限认知使她忘记了这是在做算术题,而且是考试,有时间限制!这个年龄的孩子情绪活跃,目标性不强,所以出现这样的成人看来有些荒唐可笑的跑题现象其实是很常见的和容易理解的,特别是对那些上学年龄偏小、情绪活动相对过度活跃的孩子。

对策:

从芹芹再次读到这道题,又被“不公平”情绪所困扰来看,一定要先为芹芹解决“不公平”的问题,才可以教孩子“审题”和“计算”。可以告诉芹芹,这是老师出题时假定的数字,现实生活中是不大会这样分配的。如果芹芹能理解了,后面的运算就自然会顺利;如果还是不能理解,就需要用更浅显、形象的语言,直至在这个问题上打开心结。

案例2: 2、6不是12,是8!

爷爷为孙子背诵乘法口诀:“6、6,36,记住啊!”

“噢!”接着,孙子很认真地说:“爷爷,6+6是不是等于12吗?”

“嗯。”

孙子接着又说:“我们小朋友说,2、6不是12,是8?”

爷爷生气了:“叫你背乘法口诀,怎么一会这个,一会那个的!”

分析:跳跃式思维,使计算偏离了“轨道”

爷爷按着自己的经验教孙子背诵乘法口诀,孙子却凭着情绪处理爷爷给他的信息:当听到爷爷说“6、6……”他马上联想到他曾经计算过的“6+6”, 并且,还要让爷爷马上肯定他“6+6”的计算结果;还没等爷爷把他的思绪拉回,孙子的情绪更活跃了,又连接上了在学校时与小朋友讨论过的话题,即:“2+6=8。”

刚接触乘法的学习,让这个年龄的孩子非常兴奋――“6、6可以12”,“6、6还可以36”,多么奇妙啊!于是,个性稍强的孩子就会玩起游戏来,故意地说“2、6不是12,是8”。

对策:

爷爷可以加重语气明确提醒孩子:“6、6 ,12”用的是加法,“6、6,36”用的是乘法。引导孩子将注意力放在计算公式的变化上。

建议:

情绪易波动,使思维偏离主要目标,是刚刚开始“学业”的新小学生常见的学习困难之一。所以,针对过渡阶段的孩子,我们成人要给予理解和耐心等待。不要简单地批评孩子“粗心”、“思想不集中”、“这么简单的题目也不会做”……不妨这样帮助孩子:

* 找到引起孩子思维迁移的事、物、词句等,加以区分,引导孩子围绕目标思考,把无关紧要的事先放下或搁起。

* 顺着孩子的思维逻辑,形象、具体地推动孩子去思考,不管结论是否合理都由孩子自己得出。如果孩子一时坚持你认为是不合理的结论,你可以等待下次机会再进行。

* 发现孩子有思维偏离的苗头时,先暗示;不行,再提示,或者兼用,直到纠正他的思路。